江苏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

江苏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

论文摘要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在区域内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的前提下,如何协调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就成为确保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江苏省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省份,但江苏省内部各地区间存在着自然状况、地理条件、社会历史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诸多差异,由此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与条件及发展水平方面的差异,从而造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江苏省可持续发展整体能力。因此,本文在区分江苏省区域内部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各地区之间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差异,并从区域协调的角度分析了促进江苏省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措施和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江苏省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有益的参考。文章首先简要地介绍了研究问题的背景、研究内容、论文结构和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并扼要地回顾了当前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国内外动态,并对其进行了简要的评述。文章的第二、三部分是理论部分,重点分析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探讨如何评价一个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一般来说,可持续发展总是针对一定时间和空间而言的。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有不同的问题,将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概念落实到区域发展的过程中去尤为重要。区域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出发点,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落脚点和归宿。任何一个区域既是全球或全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比区域更小的若干系统的综合,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区域可持续发展既是国家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又是比区域更小的地域生产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和新模式最终需要通过在不同区域的推行来体现。只有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指一个区域内部在一定时期和科学技术条件下,经济社会在人口、资源和环境三个约束条件下持久、有序、稳定和协调地发展。其核心是人的发展,特征是可持续性,关键在于各系统之间的相互协调。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可包括区域的划分、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以及不同区域之间协调性评价三大部分。为了具体分析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本文从经济结构、增长速度等方面分析了江苏省不同地区的经济状况,从而为下面的分析提供现实背景。在分析江苏省各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时,本研究摒弃了传统的苏南、苏北和苏中的划分,而是通过构建一定的指标体系,分析江苏省不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以此为基础来对江苏省进行可持续发展意义上的区域划分。根据分析,江苏省不同地区可以划分为三类:南京、无锡、苏州、常州为第一区域;扬州、泰州、南通、镇江、徐州五市为第二区域;连云港、盐城、淮安、宿迁为第三类区域。在上述划分基础上,从生存支持能力、经济支持能力、环境支持能力、社会支持能力和智力支持能力等5个基本要素及其间的复杂关系来衡量,江苏省三大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总体上来说是从南向北逐渐减弱的。在经济子系统方面,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集中在江苏南部地区,包括南京、无锡、苏州、常州;次之为扬州、泰州、南通、镇江、徐州;连云港、盐城、淮安、宿迁处于较低的水平上,呈现了从南向北依次递减的趋势。在环境子系统方面,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主要集中在江苏北部地区,包括连云港、盐城、淮安、宿迁四市;其次为扬州、泰州、南通、镇江、徐州;环境子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的是南京、无锡、苏州、常州四个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在生存支持系统方面,能力较强的是南京、无锡、苏州和常州四市;连云港、盐城、淮安和宿迁四市,由于具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同时耕地等资源禀赋较高,使得其生存支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居于中等水平;而扬州、泰州、南通、镇江、徐州五市的生存支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则处于较低水平。从各区域可持续协调发展变化趋势来看,两区域之间可持续发展的协调能力尚好但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同时一二区域和一三区域之间的协调程度相对较差,现实情况是近年来位于第一区域的南京、无锡、苏州和常州四市的发展较快,并逐渐与第二、三区域之间拉开差距。从三区域协调度计算的结果来看,江苏省各区域之间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性已经开始从减弱变为增强的趋势,说明近年来各区域之间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发展开始趋于均衡。为促进江苏省区域可持续发展,本文具体分析了三类地区侧重点不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方向。(1)第一区域的特点是,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但资源、环境、社会等子系统水平相对比较低,所以第一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应侧重于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与建设。首先,环境保护要从末端污染治理向源头预防控制、向生产全过程污染控制转移,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其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生态产业构成的产出绿色GDP的国民经济体系。(2)第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从总体上来说处于江苏省的中问水平,除在环境方面水平较低外,资源和社会子系统还是处于较高的水平上,该地区既要尽快发展经济,又要注重环境的保护,在进行适度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构建节约型经济体系。(3)第三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但在资源、生态环境方面处于较好的水平,应该在充分利用好基础较好的资源环境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各种适宜产业。制度是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变量,是集体行动的重要的激励因素。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有效的管理,而有效的管理则依赖完善和合理的制度安排。本文对江苏省可持续发展制度框架的设计包括经济制度制度设计、社会制度设计和资源环境制度设计:(1)江苏省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制度设计:首先,建立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发展规划;建立区域开发的基本制度,包括法律制度、激励制度和约束制度的创新。第二,重新建设现代企业制度,把企业提高到一个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现代经济发展的生态基础和保障消费者利益的生态经济实体的地位,以此来设计可持续的企业制度。第三,以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为目标对产业制度进行设计。第四,以实现生产要素转移重组,投资再分配及对重大项目的区域性投资政策倾斜为目的,进行江苏省金融及投融资制度设计。(2)江苏省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制度设计:首先,对教育制度进行创新,有利于实现全省社会与教育的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教育有序竞争、提高地区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全面实现,有利于动员全社会对教育资源的供给。第二,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及与之相配套的就业制度,建立准确及时的劳动就业系统。第三,通过产权制度激励、市场制度激励、政府政策激励来进行科技创新激励。第四,建立一个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管理和服务社会化,统一规范,持续可靠的社会保障体系。(3)江苏省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制度设计:首先,通过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建立专家公众参与制度及综合决策制度,对江苏省环境管理制度进行建设。第二,建立江苏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制度,主要是确定明确的产权制度,建立合理的使用制度,推行可持续的资本核算制度。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促进江苏省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主要内容包括经济政策、社会政策和环境政策等几个方面。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意义和研究背景
  • 第二节 文献回顾
  • 一、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 二、有关江苏省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
  • 三、研究评述
  • 第三节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概念界定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内容
  • 三、概念界定
  • 第四节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数据来源
  • 第五节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一、可能的创新
  • 二、不足之处
  •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
  • 第一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概念、内涵及原则
  • 一、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 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三、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 第二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 一、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性
  • 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性
  • 三、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差异性
  • 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非线性
  • 五、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性
  • 第三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安排
  • 一、制度安排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功能
  • 二、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制度安排
  • 第三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与方法
  • 第一节 基于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区域划分
  • 一、基于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区域划分的主要思路
  • 二、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三、基于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区域划分的方法
  • 第二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 一、建立不同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体系的意义
  • 二、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涵及构成
  • 三、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的选择和设置
  • 四、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方法
  • 第三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协调性评价
  • 一、区域可持续发展协调度概念界定
  • 二、区域可持续发展协调度的评价方法
  • 第四章 江苏不同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及区域划分
  • 第一节 江苏省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
  • 一、人口状况
  • 二、经济发展水平
  • 三、资源禀赋及利用
  • 四、生态环境
  • 第二节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 一、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概念
  • 二、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测度方法
  • 三、区域经济的偏离测度方法
  • 四、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分析
  • 第三节 基于主成分模型下的江苏省不同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
  • 一、江苏省不同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主成分分析
  • 二、江苏不同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指数的测算结果
  • 第四节 基于系统聚类法下的江苏省区域的划分
  • 一、系统聚类法分析步骤
  • 二、江苏区域的划分结果
  • 第五章 江苏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及协调性研究
  • 第一节 江苏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
  • 一、江苏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体系
  • 二、江苏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计算
  • 三、江苏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结果分析
  • 第二节 江苏省区域可持续发展协调度研究
  • 一、测算江苏省区域可持续发展协调度的意义
  • 二、江苏省区域可持续发展协调度的测算结果及分析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一、第一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 二、第二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 三、第三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 第六章 江苏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 第一节 江苏省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
  • 第二节 江苏省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方向
  • 一、生产力合理布局
  • 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 三、区域协作发展
  • 四、节能环保水平提高
  • 五、制度不断完善
  • 第三节 江苏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方向
  • 一、第一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方向
  • 二、第二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方向
  • 三、第三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方向
  • 第七章 江苏省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框架与政策设计
  • 第一节 江苏省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框架
  • 一、江苏省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制度框架
  • 二、江苏省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制度框架
  • 三、江苏省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制度框架
  • 第二节 江苏省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设计
  • 一、建立有利于江苏省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体系
  • 二、建立有利于江苏省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政策体系
  • 三、建立有利于江苏省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政策体系
  •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对甘肃省张掖市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思考[J]. 甘肃科技 2019(22)
    • [2].APEC农业可持续发展与中国行动[J]. 安徽农学通报 2020(04)
    • [3].在战“疫”中学会可持续发展[J].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0(03)
    • [4].从可持续发展寻找国际化战略的支撑[J].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0(06)
    • [5].新冠疫情对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影响[J].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0(08)
    • [6].加强营林造林工作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J]. 农家参谋 2020(24)
    • [7].可持续发展的协调观[J].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0(09)
    • [8].新形势下广东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探讨[J]. 西部素质教育 2018(23)
    • [9].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获政策支持[J]. 中国商界 2019(01)
    • [10].我国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 体育文化导刊 2019(02)
    • [11].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路径选择[J]. 中国市场 2019(06)
    • [12].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探究[J]. 南方农业 2019(02)
    • [13].乡村振兴战略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J]. 乡村科技 2019(05)
    • [14].陕北林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园艺 2019(11)
    • [15].林业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效益探讨[J]. 科技经济导刊 2019(19)
    • [16].可持续发展下的绿色建筑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研究[J]. 辽宁经济 2019(09)
    • [17].林业可持续发展措施探讨[J]. 现代农村科技 2019(09)
    • [18].深圳再出发——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推进[J].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19(Z1)
    • [19].企业“一号位”应当是“首席可持续发展官”[J]. 中关村 2019(11)
    • [20].可持续发展:各国政府在行动[J]. 中国发展观察 2019(21)
    • [21].“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栏目介绍[J]. 资源与产业 2017(05)
    • [22].我国环境会计探析——基于全球化视角[J]. 经贸实践 2017(24)
    • [23].浅谈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7(33)
    • [24].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04)
    • [25].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和展望[J]. 山西农经 2017(23)
    • [26].分析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问题[J]. 中国新通信 2018(01)
    • [27].农村道路客运可持续发展研究[J]. 山西农经 2017(24)
    • [28].国际光日[J]. 科技导报 2018(05)
    • [29].浅析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J]. 砖瓦 2018(04)
    • [30].论沈阳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08)

    标签:;  ;  ;  ;  

    江苏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