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台绿洲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互动协调研究

奇台绿洲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互动协调研究

论文摘要

人口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人口状况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人口要素与区域的资源、环境、经济相协调发展,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总体目标的实现。本文结合奇台绿洲的实际情况,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方法,分析评价奇台绿洲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互动协调状况,并针对问题提出具体的对策措施。全文包括七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选题原因,简要描述了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并对国内外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的研究进行了简要地回顾,描述了论文的主要工作和框架。第二部分:介绍了研究区奇台绿洲的概况,详细介绍了研究区的自然概况和社会经济概况,总结了奇台绿洲人口的历史演变及人口的基本特点。第三部分:主要研究奇台绿洲资源对人口和社会经济的承载能力,重点探讨了土地资源与水资源的承载能力。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以新疆和北疆地区作为参照区,对奇台绿洲1993-2005年的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在研究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变化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已建的指标体系中首先选取出主要指标,并采用熵值法进行赋权,而后依据水资源承载力的综合得分值对研究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予以分析评价。第四部分:首先阐述了奇台绿洲的人口密度已经超过联合国干旱、半干旱区人口密度临界值,说明人口与环境间的严峻关系;而后探讨了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对地下水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另外,分析了奇台绿洲土地沙漠化的自然与人为因素,并提出了防治土地沙漠化的对策。第五部分:就绿洲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协调进行了分析。重点运用就业均衡系数研究了人口就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利用弹性系数说明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协调程度,并对促进新时期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提出对策。第六部分:采用灰色关联方法并运用协调发展度模型,从时间角度定量揭示奇台绿洲人口与资源环境间的协调性。研究表明,奇台绿洲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选择良性互动的协调发展模式。第七部分:对本文的主要结论进行了阐述,并提出本文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人口与资源研究述评
  • 1.3.2 人口与环境研究述评
  • 1.3.3 人口与经济研究述评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框架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2.1 自然概况
  • 2.1.1 地理位置与范围
  • 2.1.2 地质地貌及植被
  • 2.1.3 气候特征
  • 2.1.4 土壤
  • 2.1.5 自然资源及利用概况
  • 2.2 社会经济概况
  • 2.2.1 行政区域
  • 2.2.2 人口的历史演变及人口的基本特点
  • 2.2.3 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 第三章 奇台绿洲资源对人口和社会经济承载能力的动态研究
  • 3.1 奇台绿洲的相对资源(自然资源、经济资源)承载力研究
  • 3.1.1 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
  • 3.1.2 奇台绿洲的相对资源承载力及其演变过程
  • 3.1.3 结论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 3.2 奇台绿洲水资源承载力研究与评价
  • 3.2.1 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 3.2.2 主要指标的选取及评价方法
  • 3.2.3 奇台绿洲水资源承载力的计算
  • 3.2.4 结果分析
  • 3.3 结语
  • 第四章 奇台绿洲自然与人为因素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
  • 4.1 奇台绿洲的人口密度现状
  • 4.2 奇台绿洲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 4.2.1 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问题
  • 4.2.2 奇台绿洲人类开发利用地下水导致的环境效应
  • 4.2.3 结语
  • 4.3 奇台绿洲自然与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分析
  • 4.3.1 奇台绿洲的沙漠化现状及危害
  • 4.3.2 土地沙漠化成因
  • 4.3.3 生态环境恶化的防治对策
  • 第五章 奇台绿洲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协调分析
  • 5.1 奇台绿洲人口与经济增长的总体评价
  • 5.2 人口就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5.3 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 5.4 新时期促进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 5.5 结语
  • 第六章 奇台绿洲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分析
  • 6.1 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
  • 6.2 人口与资源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
  • 6.2.1 指标体系的初建
  • 6.2.2 主要评价指标的确定
  • 6.3 奇台绿洲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分析
  • 6.3.1 主成分分析
  • 6.3.2 人口、资源环境两系统的综合发展评价指数
  • 6.3.3 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度
  • 6.3.4 结果分析
  • 6.4 结语
  • 第七章 结论
  • 7.1 研究成果
  • 7.2 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绿洲视野 文学情怀[J]. 当代兵团 2019(24)
    • [2].草原文明与绿洲文明的互动:中亚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基于华人“东干”成功的文化适应而引发的思考[J]. 青海民族研究 2019(03)
    • [3].基于文献计量的我国绿洲时空变化研究进展[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20(04)
    • [4].《绿洲》[J]. 中国民族博览 2020(12)
    • [5].“云端生存” 2020沙漠中的绿洲![J]. 中外管理 2020(07)
    • [6].菌草绿洲1号繁殖特征及营养成分初探[J]. 高原农业 2020(04)
    • [7].绿洲控股:产业延伸,战略转型[J]. 城市开发 2020(16)
    • [8].绿洲一号菌草在运城市的种植表现[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19)
    • [9].绿洲[J].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9(07)
    • [10].绿洲[J]. 美与时代(中) 2019(08)
    • [11].《我的空间――绿洲》[J]. 美术研究 2018(02)
    • [12].锡瓦绿洲:东撒哈拉的一滴眼泪[J]. 中国信用卡 2018(09)
    • [13].绿洲[J]. 当代兵团 2016(23)
    • [14].中国绿洲研究发展进程的探讨与展望[J]. 干旱区研究 2017(03)
    • [15].1986—2015年瓜州绿洲变化[J]. 生态学报 2017(16)
    • [16].海南绿洲抗癌乐园:养护生命的“绿洲”[J]. 今日海南 2016(01)
    • [17].绿洲沙场[J]. 当代兵团 2015(24)
    • [18].植棉绿洲[J]. 兵团工运 2016(08)
    • [19].近35a来疏勒河中下游绿洲化-荒漠化时空变化[J]. 干旱区研究 2016(06)
    • [20].《生命绿洲》[J]. 美苑 2015(S2)
    • [21].加强绿洲研究 促进绿洲建设和绿洲学创建——黄盛璋先生《绿洲研究》评介[J]. 科技视界 2015(34)
    • [22].《绿洲归鹤》油画[J]. 现代艺术 2020(01)
    • [23].我们要亲密,不要无间[J]. 37°女人 2020(02)
    • [24].沙漠变绿洲[J]. 参花(上) 2020(08)
    • [25].找准读写交融的最佳契合点——以《沙漠中的绿洲》教学中的读写交融为例[J].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 2019(06)
    • [26].绿洲[J]. 诗选刊 2019(09)
    • [27].做个实干家[J]. 高中生 2018(15)
    • [28].绿洲放歌(组诗)[J]. 椰城 2018(06)
    • [29].沙漠的希望绿洲[J]. 学苑创造(1-2年级阅读) 2018(10)
    • [30].为什么沙漠里会有绿洲?[J]. 家教世界 2016(08)

    标签:;  ;  ;  ;  ;  

    奇台绿洲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互动协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