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近来,国内校园袭击案件频发,此类反社会攻击性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性加大且犯罪嫌疑人的手段愈加凶残,恶魔之手已经伸向纯洁校园里的中小学生。对反社会攻击性行为发生的缘由、所具特征、所产生的危害和影响进行的研究,对防治反社会攻击性行为有着很强的针对作用,能够为维稳促谐扫除障碍。本研究在借鉴失范理论的前提下,从失范的社会结构方面和心理学特征两个方面来分析以校园袭击案为例的反社会攻击性行为。对此类行为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了研究:第一,运用失范理论,从失范的社会结构方面分析社会失范对校园袭击行为的诱发作用,以及从心理方面的失范维度探寻校园袭击行为的直接原因;第二,在对此类反社会攻击性行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论文目录
致谢摘要Abstract1 绪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 研究问题的提出1.3 研究现状1.4 理论视角与研究框架1.5 研究方法2 社会失范:反社会攻击性行为的诱发因素2.1 广义的失范概念2.2 失范的基本类别2.3 失范的社会引发因素2.4 社会失范对反社会攻击性行为的诱发作用3 个体心理方面的失范:直接引发反社会攻击性行为3.1 索罗尔心理方面的失范理论3.2 反社会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失范维度分析4 失范的化解:对反社会攻击性行为的治理4.1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4.2 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弱势群体的发展问题4.3 建立有效的社会心理疏导机制和利益诉求机制4.4 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生活秩序,实现社会公平公正5 结论参考文献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社会转型论文; 反社会攻击性行为论文; 校园袭击案论文; 失范论文;
转型时期反社会攻击性行为研究 ——以校园袭击案为例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