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前十字韧带早期排斥反应的初步对比观察

自体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前十字韧带早期排斥反应的初步对比观察

论文摘要

目的:膝关节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 ligament, ACL)的损伤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关节镜下应用深低温冻存的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ACL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既符合微创原则,又避免了自体取材的并发症状,然而,受体对移植物的排异反应如何,结合临床病例的移植免疫学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总结2009年3月~2010年1月期间30例ACL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重建病例,回顾分析其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T淋巴细胞亚群、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关节肿痛积液等临床特征,并与同期自体肌腱重建23例病例比较,初步观察探讨异体肌腱重建ACL术后早期排斥反应的特点。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0年1月河北省第三医院关节骨科收治的ACL损伤患者53例,30例采用同种异体肌腱关节镜下重建膝关节前十字韧带,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17~46岁,平均26.9±9.0岁。其中左侧19例,右侧11例,合并半月板损伤11例,Ⅰ度软骨损伤13例。23例ACL损伤行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作为对照,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17~43岁,平均25.3±7. 8岁。其中左侧13例,右侧10例,合并半月板损伤9例,Ⅰ度软骨损伤6例。两组患者均为单膝运动损伤。术前胸片检查所有病例均正常,急性创伤病例术前各项评价指标在正常范围以上者排除在研究范围之外。术后均常规使用抗生素。对上述两组患者均于术前、术后第1天、第4天及第11天分别采集外周血,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OPN的检测,通过流式细胞仪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通过魏氏法进行红细胞沉降率的检测,通过散射速率比浊法进行C反应蛋白的检测。并密切观察术前及术后不同阶段患者的全身及患膝局部状况(包括白细胞计数、伤口反应、关节腔内渗液及关节活动度等)。结果:术后自体肌腱组伤口均I/甲愈合。异体肌腱组1例术后1个月后出现胫骨骨隧道处切口感染,给予切口清创、反复冲洗、缝合及术后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消失;1例患者术后出现间断发热半个月、关节肿胀,予关节腔穿刺抽液注射5mg地塞米松后症状完全消失。两组病例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骨桥蛋白的浓度均值无明显差异,但异体肌腱重建组术后不同时间骨桥蛋白的浓度值均比自体肌腱重建组高,且术后最高值均出现于术后第1天,以后逐渐下降;两组间骨桥蛋白浓度值未见统计学差异。两组病例术后CD3+T、CD3+TCD4+T、CD4+/CD8+比值均降低,且术后最低值均出现于术后第1天,以后逐渐升高;CD3+TCD8+T于术后呈现进行性下降。同自体肌腱重建组比较,异体肌腱重建组T淋巴细胞亚群增高或降低程度均大。两组病例T淋巴细胞亚群术前和术后第1天、第4天及第11天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异体肌腱重建组术后不同时间血沉浓度值均比自体肌腱重建组高,且两组病例术后最高值均出现于术后第4天,以后逐渐下降;异体肌腱重建组术后不同时间C-反应蛋白浓度值均比自体肌腱重建组高,且两组病例术后最高值均出现于术后第1天,以后逐渐下降;两组病例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血沉浓度均值及C-反应蛋白浓度均值均未见统计学差异。同自体肌腱移植比较,异体肌腱移植术后不同阶段患膝疼痛、出现关节肿痛积液及白细胞计数升高的比率差异等并无统计学意义,但整体上呈现高于自体肌腱重建组的趋势。结论: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与自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前十字韧带早期排斥反应无明显差异,术后异体肌腱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以安全、有效的应用于临床;但术后同种异体肌腱组各指标均高于自体肌腱组,提示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前十字韧带早期仍可能存在微弱的免疫排斥反应。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膝关节十字韧带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自体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前十字韧带早期排斥反应的初步对比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