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拆房屋承租人权利救济研究

涉拆房屋承租人权利救济研究

论文摘要

涉拆房屋的承租人在拆迁过程中,其承租权体现在性质上既具有独立于房屋所有人所有权之外的独立性,也有必须依附于所涉及的被划定为拆迁范围的房屋才能得以实现其权利的依附性,其权利具有独立性与从属性的双重属性。对涉拆房屋承租人权利救济,也应该秉持上述两种属性,既应充分照顾被拆迁人的所有权,又应准确把握涉拆房屋承租人承租权的性质和量化程度。本文拟在理清涉拆房屋承租人权利的保护现状、探讨涉拆房屋承租人权利的缺位根源、详析并比较涉拆房屋承租人权利保护的域外状况,确立涉拆房屋承租人权利救济所应坚持的原则,以期能构建合理的涉拆房屋承租人权利救济的措施体系,以期为相应的司法实践,尤其是相关方法的立法提供参考。我国目前对于涉拆房屋承租人的权利保护不利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对涉拆房屋承租补偿立案标准的缺失。国务院2011年1月19日通过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取代了2001年6月13日颁布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前者则把承租人的权利救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而没有特别明确,直接导致了无法可依或者有法不能依的结果。(二)对涉拆房屋承租诉讼当事人认定不清,按《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规定,承租人是相应的当事人;而按《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承租人不能作为拆迁补偿的当事人,只能作为租赁合同的当事人得到补偿。(三)对承租人补偿安置的内容不确定。《拆迁管理条例》用了多个条文分别阐述了承租人应该享有的搬迁补助费、临时安置补助费、逾期过渡安置补助费和停产、停业补偿等。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对补偿内容没有明确规定,只能适用合同法关于租赁合同的原则性规定。(四)对涉拆房屋承租人的补偿标准难以确定。造成涉拆房屋承租人权利保障出现问题的原因在于:(一)对涉拆房屋承租人的权利认识不清导致立法过于保守,这是影响涉拆房屋承租人权利保障力度不足的根本原因;(二)涉拆房屋承租人诉讼地位的尴尬,这是其权利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的程序规定体现;(三)动拆迁主体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是指由原来的第三方拆迁变为国家强制征收后进行相应的补偿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综合分析并比较涉拆房屋承租人权利保护域外立法情况,我国如果落实承租人的权利救济,就必须坚持好以下几项原则:(一)意思自治原则,即涉拆房屋承租人是否接受补偿、接受补偿的尺度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由承租人自行决定;(二)区分过错原则,对于有过错的当事人根据不同的过错来确定补偿,故意造成损失的可不予补偿;(三)调解优先原则,争取由补偿一方、出租一方和承租一方达到和解协议,以尽量减少诉讼造成的执行难状况;(四)不破租赁原则,对于拆迁获得房屋补偿的出租人,如果承租人愿意继续承租的可以对该房屋继续租赁使用;(五)合理补偿原则,可以根据不同的租赁期、商业租赁地的繁华程度、参与经营的人数等因素,确定一个合理的补偿数额。真正完成对涉拆房屋承租人权利的救济,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明确涉拆房屋承租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这只能是目前司法中的处理方式;(二)从长远来看,必须从立法的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从立法上明确承租人的实体权利,并从立法的角度确定承租人的诉讼地位,完善“公共利益”的内涵和外延,建立充分的补偿制度。(三)在当前的司法实践中,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1)抓住案件的核心问题,确定审理思路。(2)缓和当事人的对立情绪,做好维稳工作。(3)多方协调,充分发挥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4)采用诉前鉴定模式,缩短审理周期。(5)及时把握当事人的心理价位。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章 涉拆房屋承租人权利的保护现状
  • 第一节 对涉拆房屋承租补偿立案标准的缺失
  • 第二节 对涉拆诉讼案件当事人认定不清
  • 第三节 对承租人补偿安置的内容不确定
  • 第四节 对涉拆房屋补偿标准的难以确定
  • 第二章 涉拆房屋承租人权利的缺位根源
  • 第一节 涉拆房屋承租人实体权利的欠缺
  • 一、涉拆房屋承租人的基本权能分析
  • 二、涉拆房屋承租人权能的性质
  • 三、涉拆房屋承租人权利的立法过于保守
  • 第二节 涉拆房屋承租人诉讼地位的尴尬
  • 第三节 动拆迁主体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 第四节 涉拆房屋承租法律关系的复杂性
  • 第三章 涉拆房屋承租人权利的域外立法情况
  • 第一节 美国的立法情况
  • 第二节 德国的立法情况
  • 第三节 日本的立法情况
  • 第四节 加拿大的立法情况
  • 第五节 我国香港地区的立法情况
  • 第四章 涉拆房屋承租人权利的救济原则
  • 第一节 意思自治原则
  • 第二节 区分过错原则
  • 一、出租人故意
  • 二、承租人故意
  • 三、恶意的共谋
  • 第三节 调解优先原则
  • 第四节 不破租赁原则
  • 第五节 合理补偿原则
  • 第五章 涉拆房屋承租人权利的救济对策
  • 第一节 涉拆房屋承租人权利的救济思路
  • 一、房屋租赁合同解除权的归属及法律后果
  • 二、违约责任的形态
  • 三、涉拆迁的房屋租赁中属于承租人的补偿项目
  • 四、违约责任方式
  • 五、违约责任免除的限制
  • 第二节 涉拆房屋承租人权利的立法救济
  • 一、从立法上明确对承租人的权利规定
  • 二、明确涉拆案件中承租人的诉讼地位
  • 三、完善“公共利益”的内涵与外延
  • 四、建立充分补偿制度
  • 第三节 涉拆房屋承租人权利的司法救济
  • 一、抓住案件的核心问题,确定审理思路
  • 二、缓和当事人的对立情绪,做好维稳工作
  • 三、多方协调,充分发挥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
  • 四、采用诉前鉴定模式,缩短审理周期
  • 五、及时把握当事人的心理价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论房屋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J]. 法制与社会 2017(01)
    • [2].论我国房屋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J]. 法制与社会 2015(08)
    • [3].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存与废[J]. 晋中学院学报 2014(02)
    • [4].论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制度[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4(05)
    • [5].浅析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限制[J]. 商业时代 2011(18)
    • [6].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行使条件探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1(12)
    • [7].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合理性质疑[J]. 政法论丛 2009(02)
    • [8].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问题研究[J]. 现代交际 2017(18)
    • [9].权利限制视域下的优先购买权——兼论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存废[J]. 学术交流 2010(12)
    • [10].浅议房屋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J]. 消费导刊 2009(11)
    • [11].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刍议[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1(05)
    • [12].新条例下被征收房屋承租人的权利分析[J]. 法制与社会 2012(09)
    • [13].论我国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属性——以债权说及物权说为视角[J]. 商品与质量 2012(S3)
    • [14].再论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J]. 江西社会科学 2009(05)
    • [15].论我国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制度[J]. 法制与经济 2017(01)
    • [16].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若干问题简论[J].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2008(08)
    • [17].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之法律适用[J]. 法制与社会 2009(26)
    • [18].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相关问题探析[J]. 法制与社会 2011(34)
    • [19].房租个税扣除引发哪些利益冲突[J]. 人民论坛 2019(10)
    • [20].房屋承租人无权以优先购买权主张撤销房屋转移登记——兼论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性质[J]. 山东审判 2014(02)
    • [21].法官信箱[J]. 解放军生活 2015(01)
    • [22].论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制度的存废[J]. 法制博览 2018(25)
    • [23].论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行使条件的限制与扩充[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06)
    • [24].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权利性质的理性转变[J].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 [25].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承租人权益保护问题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7(03)
    • [26].论房屋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J]. 学理论 2019(06)
    • [27].房屋买卖不破租赁与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以房屋出租人、承租人、新继受人利益协调为视角[J]. 法制博览 2016(02)
    • [28].浅谈房屋产权交易“先租权”[J]. 产权导刊 2020(10)
    • [29].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行使的若干问题研究[J]. 东方企业文化 2013(15)
    • [30].论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J]. 法制与社会 2011(14)

    标签:;  ;  ;  ;  ;  

    涉拆房屋承租人权利救济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