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聚苯撑乙烯的设计、合成与性能

新型聚苯撑乙烯的设计、合成与性能

论文摘要

有机光伏薄膜电池在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简单的介绍了有机光伏薄膜电池的发展、原理、器件、材料以及发展瓶颈。由于聚苯撑乙烯衍生物(PPVs)材料有商业化前景的光电材料,本论文的总体目标为设计合成可溶、高效、稳定的新型PPV型聚合物有机光电材料并探讨其光电性能。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了两个主链含苯环和噻吩的聚合物(P1、P2)。结构上引入硝基、氰基,聚合以Wittig反应进行。但是在合成过程中并未得到理想的聚合物,只得到一些合成中间单体。2.本文中聚合物P3-P5是均四苄溴与2-甲氧基-5-(2’-乙基己氧基)-1,4-二氯甲苯的共聚物,两者投料的摩尔比分别为x:y=1:2;1:4;1:6。聚合物的结构得到1H-NMR和元素分析结果的确证。通过热重分析(TGA)可知,三种PPV的热分解温度比较高,分别为371.7、386.6和391.8℃。P3-P5氯仿溶液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分别为501、501和507 nm,固态薄膜的最大紫外吸收分别为527、527和544 nm,固态紫外吸收比液态紫外吸收分别红移26、26和37 nm。P3、P4和P5氯仿溶液的最大荧光发射波长均为560、560和566 nm,固态薄膜荧光发射波长分别为572、600和593 nm,固态薄膜荧光发射波长比液态分别红移12、40和27 nm。所合成的聚合物具有明显荧光特征,适合于光电材料的要求。3.本文合成了一类超支化核中含硝基的聚苯撑乙烯P6-P8,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热重分析(TGA)可知,三种PPV的热分解温度较高。P6-P8在极稀的氯仿溶液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分别为474、486和498nm,固态薄膜的最大紫外吸收分别为495、525和536 nm,P6-P8固态紫外吸收比液态紫外吸收分别红移21、39和38 nm。P6-P8氯仿溶液的最大荧光发射波长均为536、537和565 nm,固态薄膜荧光发射波长分别为550、566和586 nm,固态薄膜荧光发射波长比液态分别红移14、29和21 nm。这类聚合物的吸收范围很宽,能隙较窄,适合于太阳能电池对活性层的要求。4.本文合成了一个非超支化核中含硝基的聚苯撑乙烯P9,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热重分析(TGA)可知,该聚合物的热分解温度为337.1℃。P9氯仿溶液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488 nm,固态薄膜的最大紫外吸收分别为503 nm,固态紫外吸收比液态紫外吸收分别红移15 nm。P9氯仿溶液的最大荧光发射波长为561 nm,固态薄膜最大荧光发射波长为603 nm,固态薄膜荧光发射波长比液态红移42 nm。这种材料适合于光电材料的要求。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
  • 目录
  • 第一章 聚合物薄膜电池研究进展
  • 1、引言
  • 2、有机光伏薄膜电池器件与基本原理
  • 2.1 光伏过程的基本原理
  • 2.2 聚合物薄膜电池的性能参数
  • 2.3 聚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结构
  • 3、有机聚合物薄膜电池中的活性材料
  • 3.1 电子给体材料
  • 3.1.1 聚苯撑乙烯撑类(PPVs)
  • 3.1.2 聚噻吩类(PThs)
  • 3.1.3 聚芴
  • 3.1.4 聚苯胺
  • 3.1.5 低能带隙聚合物
  • 3.2 电子受体材料
  • 3.2.1 有机小分子受体
  • 3.2.2 聚合物受体材料
  • 3.2.3 纳米受体材料
  • 3.3 复合/共混改性材料
  • 3.4 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发展趋势
  • 4、有机聚合物薄膜电池的发展瓶颈
  • 4.1 效率问题
  • 4.2 寿命问题(稳定性问题)
  • 5、有机电池的前景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本课题中聚合物的设计思路
  • 第三章 主链含噻吩片段的聚苯撑乙烯的合成与性能
  • 1 实验
  • 1.1 仪器与试剂
  • 1.2 合成
  • 1的合成'>1.2.1 聚合物P1的合成
  • 2的合成'>1.2.2 聚合物P2的合成
  • 2 结果与讨论
  • 1结果分析与讨论'>2.1 P1结果分析与讨论
  • 2结果分析与讨论'>2.2 P2结果分析与讨论
  • 3 总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含超支化结构的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
  • 1 实验
  • 1.1 仪器与试剂
  • 1.2 合成
  • 2. 结果与讨论
  • 2.1 表征
  • 2.2 热性能
  • 2.3 荧光性质
  • 2.4 电化学性质
  • 3 总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含硝基的超支化聚苯撑乙烯的合成与性能
  • 1 实验
  • 1.1 仪器与试剂
  • 1.2 合成
  • 2. 结果与讨论
  • 2.1 表征
  • 2.2 热性能
  • 2.3 电化学性质
  • 2.4 荧光性质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体现情况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现浇混凝土聚苯泡沫组合平台的构造与施工[J]. 建筑技术 2009(12)
    • [2].对位聚苯材质应用加工探讨[J]. 金属加工(冷加工) 2014(05)
    • [3].聚苯烯纤维轻骨料混凝土抗冻性试验研究[J]. 内蒙古水利 2011(02)
    • [4].一种石墨烯结构的二维聚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2)
    • [5].耐高温聚苯腈树脂的制备及性能[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4(09)
    • [6].耐高温阻燃聚苯腈树脂的制备及性能[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9(05)
    • [7].聚苯造教法对建筑设计课教学的意义[J]. 安徽建筑 2019(09)
    • [8].熔融法纺制聚苯砜纤维的探索研究[J]. 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2)
    • [9].金属盐对聚苯并恶嗪热稳定性的影响及机理[J]. 热固性树脂 2011(05)
    • [10].耐高温含硫型聚苯腈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8(03)
    • [11].《聚苯模块保温墙体应用技术规程》发布[J]. 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 2017(07)
    • [12].邻位酰胺双官能苯并嗪树脂的合成及其热性能与介电性能研究[J]. 化工新型材料 2020(08)
    • [13].聚苯撑乙炔螺旋异构体的结构和吸收光谱性质研究[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 [14].聚苯并恶唑纤维研究进展[J]. 天津化工 2010(03)
    • [15].浅谈现浇聚苯保温屋面及施工技术[J]. 科技风 2008(10)
    • [16].新形势下建筑类专业低年级基础教学初探——以建筑初步聚苯造课程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 2017(13)
    • [17].交联聚苯撑乙炔的的合成及其荧光特性[J]. 化学研究 2008(02)
    • [18].聚苯链的Hosoya指标的计算[J].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2)
    • [19].聚苯模板混凝土墙结构与应用[J]. 建设科技 2008(22)
    • [20].聚苯烯网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股疝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产业 2013(10)
    • [21].聚苯酯基复合材料在超声电机中的磨损性能[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2(05)
    • [22].空气间层对聚苯复合外保温墙热湿耦合传递的影响[J]. 建筑材料学报 2012(06)
    • [23].一种侧基横挂偶极单元的聚苯撑乙炔的光学性质[J]. 应用化学 2010(08)
    • [24].小块聚苯填充预应力板质量控制[J]. 陕西建筑 2009(11)
    • [25].低聚苯酰胺蛋白质α-螺旋模拟物的合成[J]. 广州化工 2016(14)
    • [26].聚苯模板混凝土结构体系及其应用[J]. 安徽建筑 2014(05)
    • [27].键函数位置对二聚苯π-π相互作用能的影响[J]. 贵州科学 2012(03)
    • [28].苯基取代聚苯撑乙烯的合成及其电致发光性能(英文)[J]. 物理化学学报 2011(05)
    • [29].聚苯二甲酰基硫脲树脂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J]. 环境与发展 2014(04)
    • [30].聚苯复合保温石膏板[J]. 中国住宅设施 2013(Z5)

    标签:;  ;  ;  ;  ;  

    新型聚苯撑乙烯的设计、合成与性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