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棉花产业国际竞争力形成机理研究

中国棉花产业国际竞争力形成机理研究

论文摘要

本研究首先分析了我国棉花进出口贸易和国际竞争的基本状况,然后,基于从棉种到皮棉加工整条棉花产业链,以竞争优势理论为基础,提出皮棉国际竞争力的形成机理假说,并利用美国棉花产业相关数据加以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对世界主要产棉国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层比较,揭示各国棉花产业竞争力形成过程中的优劣长短,发现我国棉花国际竞争中存在的问题。从世界棉花进出口贸易发展和国际竞争状况看:世界棉花供求大体平衡,生产和消费稳定增长。依据各国在国际棉花市场供求平衡中的地位不同,可以将其分成三种类型:贸易净进口国、贸易净出口国、净进口与净出口地位频繁转变的贸易调节国。美国、乌兹别克斯坦、法属非洲国家和澳大利亚为棉花贸易净出口国,其出口总量占全球棉花出口贸易的2/3强。世界主要棉花贸易净出口国具体条件和竞争策略有所不同。我国棉花需求主要是纺织用棉需求,棉花供给量除了80年代中后期以外长期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入世后,纺织用棉需求迅速上升,棉花进出口也由“第二储备”的地位转变为中国与世界棉花经济相衔接的枢纽。我国棉花进出口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将其分为四个阶段。棉花进出口发展的特征可以归纳为:长期依赖进口;出口数量有限,20世界80年代净出口波动较大;棉花进出口贸易效率低、效益差;入世以后,出口迅速萎缩,进口量急剧上升。根据竞争力理论,本文认为:可以从竞争力的形成阶段(因果关系)、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层次、产业链不同环节的竞争力形成和风险收益四个维度来揭示棉花国际竞争力形成的根源。1、对一个国家的棉花国际竞争力的分析,可以从原因和结果两个角度进行,而原因具有不同的层次,于是构成了竞争力形成的三个阶段:竞争潜力、竞争能力、竞争态势。从结果看,竞争态势是竞争能力的结果;竞争实力是竞争潜力的结果。从原因角度看,竞争潜力是竞争实力的直接原因,竞争能力是竞争态势的直接原因。竞争能力可以分为竞争实力和竞争行为能力两类,无论是实力还是行为能力都可以从政府和企业两个个层次进行分析。因此,对棉花产业竞争力的分析由竞争潜力、竞争能力和竞争态势三个阶段构成。2、竞争潜力和竞争能力存在不同的层次。就竞争潜力而言,存在国际、宏观、中观、微观和自然五个层面的竞争力;就竞争行为能力而言,存在国家和企业两个层面地竞争能力。3、国际棉花市场竞争的基本手段包括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两类。与之相对应,棉花市场竞争力取决于棉花成本和质量等非价格差异。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成本低可以形成价格优势。棉花成本取决于棉种、种植和加工整条棉花产业链,因此,棉花价格优势的形成源于棉花产业链成本管理。满足纺织企业棉花质量需求,才能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棉花质量是非价格竞争的基本前提。棉花质量优劣也取决于棉种质量、栽培质量和加工质量,只有加强对棉花产业链全程质量管理,才能最终提高棉花质量,获得棉花市场质量竞争力。对棉花产业竞争力的分析产业链维度由棉种、栽培和加工三个环节构成。4、从本质上看,上述三个分析维度,都是从棉花经营收益获取角度对竞争力形成的分析,换言之,是先分析获取成本、质量和收益的各种确定性因素,然后探讨其对竞争态势的影响。事实上,在棉花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风险因素对棉花经营收益的形成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从风险角度研究棉花经营收益和市场竞争结果,也构成了棉花国际竞争力分析的一个重要维度。通过运用美国棉花产业的相关数据对影响棉花国际竞争力的直接因素模型和间接因素模型的验证表明:影响棉花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包括竞争能力和竞争潜力两个层面上的因素,棉花产业链上个环节的潜力和能力都对皮棉国际竞争力具有一定意义。因此,验证了上述理论假说。通过对世界主要产棉国不同层次的指标对比分析,得到如下结论:从竞争结果来看,我国棉花在国际市场上不具竞争优势,美国、澳大利亚和乌兹别克斯坦竞争力最强,其次是巴西。从竞争能力方面的几个影响竞争优势形成的因素来看,(1)我国棉花成本显著高于巴基斯坦、印度,与两国相比在价格上不具有竞争力,但是两国国内需求量较大,在棉花出口市场上并未形成竞争优势。(2)我国籽棉单产虽然较高,仅次于澳大利亚,但是这并不足以改变我国棉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态势,澳大利亚的棉花单产远远领先于其它国家,是该国棉花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之一。而美国和乌兹别克斯坦的籽棉单产指标并不高,说明其竞争优势的形成并非源于土地生产效率。(3)从加工环节效率看,我国棉花加工效率较低,与澳大利亚形成较大的差距。美国和乌兹别克斯坦的皮棉单产仍然不高,说明其竞争优势并非源于加工效率。从竞争潜力来看,我国土地资源贫乏,人均耕地面积指数在9国中居第8位。澳大利亚和美国土她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匮乏,这是导致其棉花成本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乌兹别克斯坦无论是在劳动力还是土地资源方面都不具优势。无论从劳动力资源禀赋,还是从国内需求对本国棉花加工业的影响来看,我国都是最高,印度和巴基斯坦居世界二、三位,然而,我国棉花加工业效率不高,表明了棉花国内需求并没有对本国的加工业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对中美澳三国棉花质量、技术、政策和风险四个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我国棉花质量在纤维品质指标对比中,一部分指标优于美国,但是从最终皮棉质量来看,我国棉花质量缺乏优势。皮棉质量取决于从棉种繁育到皮棉加工和运输的全过程,我国棉花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自然条件因素使得澳大利亚和乌兹别克斯坦棉花质量优异,具有很强的质量优势。(2)在棉花育种技术和推广方面,我国棉业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与美国和澳大利亚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由于我国与美国、澳大利亚以及乌兹别克斯坦的棉业生产要素资源禀赋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棉花种植业技术需求不同。测量技术因素在籽棉产出中的贡献份额结果表明:我国的非要素贡献份额远远高于美国,分析认为,我国农村的制度变革促进了棉花生产率的提高。在加工技术方面,我国棉花加工技术较为落后,澳大利亚效率最高。(3)我国棉花政策调控范围较窄,缺乏稳定性,税收政策一度成为棉花种植业发展的一个阻力。相比之下,美国政府对棉花的支持性政策很多,澳大利亚棉花完全由市场调节,政府政策支持比美国弱,但是棉花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政府服务功能强,为棉花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棉花政策服务性有待加强,需要形成有效的政策服务机制,切实为棉农排忧解难。(4)我国棉花风险管理已经取得了进步,尤其在自然风险规避方面,成绩显著。但是,从实证分析结果来看,我国棉花期货市场并非弱式有效市场,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期货市场并不能为棉花经营者提供有效避险工具,我国棉花产业经营者承担着极大的风险,价格风险极大地影响了我国棉花产业的发展。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从微观层面上看,充分利用要素资源禀赋,降低棉花产业成本,提高效益;加强质量管理,努力改善棉花质量;提高棉花生产经营能力,强化棉花国内国际市场营销水平;加大研究开发力度,为棉花生产提供强大技术支撑。2、从中观层面上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棉花经济发展自然环境;优化棉花生产区域布局,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加强产业链管理,加强产业组织协作;完善我国棉花期货市场;着眼于整条棉花产业链,加强产业支持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棉花风险管理;研究国际棉花竞争规则,科学制定棉花贸易政策,提升棉花产业竞争力。3、从宏观层面上看,完善棉花市场体制,促进棉花产业健康发展;加强法律和市场服务体系建设,维护棉花市场经营秩序;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棉农素质;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解决棉花科技与生产经营脱节的问题。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言
  •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的提出
  • 1.1.3. 对研究问题的界定
  • 1.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中国棉花产业竞争力形成机理相关文献综述
  • 1.2.1. 中国棉花产业竞争力相关文献
  • 1.2.2. 产业国际竞争力形成机理相关文献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和基本假说
  • 1.3.2.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1.3.3. 文章的框架结构
  • 1.4.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数据来源
  • 1.5. 可能的创新及不足
  • 1.5.1. 可能的创新点
  • 1.5.2. 存在的不足之处和有待研究的问题
  • 2. 世界棉花贸易格局与中国棉花国际竞争状况
  • 2.1. 世界棉花供求和贸易格局
  • 2.1.1. 世界棉花供给与需求变化情况
  • 2.1.2. 棉花国际市场贸易格局
  • 2.2. 中国棉花进出口贸易与国际竞争的发展历程
  • 2.2.1. 统一经营阶段(建国初至1987年)
  • 2.2.2. 承包经营阶段(1988-1990年)
  • 2.2.3. 初步放开阶段(1991-2001年)
  • 2.2.4. 国际竞争阶段(2001年-今)
  • 2.3. 中国棉花进出口贸易状况与国际竞争挑战
  • 2.3.1. 我国棉花供求状况和进出口贸易的地位
  • 2.3.2. 中国棉花进出口的数量特征分析
  • 2.3.3. 中国棉花进出口的发展特征分析
  • 2.3.4. 中国棉花产业面临国际竞争的挑战
  • 2.4. 本章小结
  • 3. 棉花产业国际竞争力形成机理的理论分析
  • 3.1. 关键术语的界定
  • 3.1.1. 棉花国际竞争力概念的界定
  • 3.1.2. 棉花产业链
  • 3.2. 国际竞争力来源的理论解释
  • 3.2.1. 外生比较优势理论
  • 3.2.2. 新贸易理论对比较优势的解释
  • 3.2.3. 竞争优势理论
  • 3.3. 国际市场棉花竞争优势的形成机理
  • 3.3.1. 国际棉花经营者竞争行为对市场竞争优势的影响机制
  • 3.3.2. 政府对不同竞争策略的规范和支持及其影响机制
  • 3.4. 棉花国际竞争力的形成机理分析
  • 3.4.1. 产业链与棉花国际竞争力的形成
  • 3.4.2. 棉花国际竞争力形成的三个阶段
  • 3.4.3. 棉花国际竞争力形成中的风险因素
  • 3.5. 本章小结——棉花国际竞争力的多维结构
  • 4. 棉花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4.1. 棉花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及其理论模型
  • 4.2. 棉花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设计和变量选取
  • 4.2.1. 国际竞争力的实现指标探讨与选取
  • 4.2.2. 直接因素指标选取
  • 4.2.3. 间接因素指标选取
  • 4.2.4. 棉花国际竞争力模型
  • 4.3. 棉花产业国际竞争力模型的实证分析
  • 4.3.1. 棉花产业国际竞争力直接因素模型的验证
  • 4.3.2. 棉花产业国际竞争力间接因素模型验证
  • 4.4. 本章小结
  • 5. 中国棉花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标比较分析
  • 5.1. 国际竞争力指标比较分析的基本思路探讨
  • 5.1.1. 基于产业链的棉花国际竞争力的分层比较
  • 5.1.2. 棉花国际竞争力比较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5.1.3. 棉花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的指标体系
  • 5.2. 中国与主要竞争国的棉花贸易绩效指标比较
  • 5.2.1. 中国与主要竞争国的国际棉花出口市场占有率比较
  • 5.2.2. 中国与主要竞争国的棉花贸易竞争力指数比较
  • 5.2.3. 中国与主要竞争国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比较
  • 5.3. 中国与主要竞争国的棉花产业竞争能力比较分析
  • 5.3.1. 世界主要产棉国竞争实力比较
  • 5.3.2. 世界主要产棉国产业链竞争行为能力比较
  • 5.4. 中国与主要竞争国的棉花产业竞争潜力比较分析
  • 5.4.1. 棉花种植业竞争潜力对比分析
  • 5.4.2. 棉花加工业竞争潜力对比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中国棉花产业国际竞争力非量化因素比较分析
  • 6.1. 中国与主要竞争国棉花质量比较分析
  • 6.1.1. 棉花质量的国际比较
  • 6.1.2. 我国棉花质量状况与问题
  • 6.1.3. 棉花质量问题形成的因素分析
  • 6.2. 中国与主要竞争国棉花产业技术比较分析
  • 6.2.1. 我国棉花产业链技术状况
  • 6.2.2. 美国棉花科技
  • 6.2.3. 澳大利亚棉花科技
  • 6.2.4. 中美澳棉花技术比较的简要结论
  • 6.3. 中国与主要竞争国棉花产业政策比较分析
  • 6.3.1. 我国棉花产业主要政策变迁的历程
  • 6.3.2. 美国的棉花产业政策
  • 6.3.3. 澳大利亚棉花产业政策
  • 6.3.4. 乌兹别克斯坦棉花产业及政策
  • 6.3.5. 非洲棉花出口国棉花产业及政策
  • 6.3.6. 中外棉花产业政策比较的简要结论
  • 6.4. 中国与主要竞争国棉花产业竞争策略比较分析
  • 6.4.1. 棉花产业国际竞争策略的基本类型
  • 6.4.2. 各主要棉花出口国棉花产业竞争策略
  • 6.4.3. 我国棉花产业竞争策略
  • 6.5. 中国与主要竞争国棉花风险因素比较分析
  • 6.5.1. 美国和加拿大规避棉花产业风险的主要措施
  • 6.5.2. 我国的棉花风险管理
  • 6.5.3. 中外棉花风险管理比较的简要结论
  • 6.6. 本章小结
  • 7. 结论及政策建议
  • 7.1. 全文总结
  • 7.2. 微观层面的对策建议
  • 7.3. 中观层面的对策建议
  • 7.4. 宏观层面的对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中国棉花产业国际竞争力形成机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