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合并自发性气胸的护理与体会

肺结核合并自发性气胸的护理与体会

阚燕娟(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5)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2-0256-02

自发性气胸是肺结核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内科常见急症,重者可造成呼吸循环衰竭危及患者生命,需及时诊断处理。在自发性气胸的救治中,护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我院2008~2011年共收治肺结核561例,其中并发自发性气胸31例(占5.52%),肺组织压缩10%以上6例(占10.69%),经引流及负压吸引后,肺脏复张,无一例死亡。现结合我院临床实践就有关救治护理方面谈谈我个人的体会。

1护理措施

1.1常规护理做好日常基础与生活护理,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各种诱发因素。给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禁用力咳嗽或用力排便以免使气胸加重,对于便秘病人,必要时给予缓泻剂、开塞露等,以用力排便使气胸加重或使已愈合的裂口破裂,而延长病程;防止用力过猛,剧咳诱发气胸。提高机体应对能力,保持心情舒畅,必要时静脉给予白蛋白、脂肪乳滴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并加快疾病的恢复。

1.2心理护理肺结核合并气胸患者病情重且发展迅速,表现为紧张不安、极度恐惧,甚至悲观失望。由于疾病来得突然,自觉症状明显,病人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而产生紧张及焦虑。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及时安慰和讲解,消除恐惧心理,使其情绪平稳,积极配合治疗。抢救工作应快捷果断,有条不紊,使病人从医护人员的言行中增加信心,消除恐惧感。并嘱咐病人积极治疗原发病,坚持服用抗结核药物,从根源上防止和避免自发性气胸的发生和复发。

1.3排气引流术后护理护士应熟练地配合医生作好胸腔闭式引流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勤观察气体引流情况和患者症状,情况变化,记录引流物数量、颜色、性状以了解有无其他并发症的存在。观察引流处有无出血及皮下气肿。如患者病况转佳稳定时可试夹导管,严密观察24h,确认无气体时再行拔管,切口敷盖无菌纱布。

2体会

2.1自发性气胸的救治关键是及早发现,及时排气以解决气胸压迫症状,恢复胸腔内负压,促使肺脏复张。护士在当班、巡视时若发现病人突然胸痛,呼吸困难或烦躁、大汗、发绀时,首先考虑是否有气胸发生,确定后除给吸氧外,立即给以紧急排气。护士应熟悉常用紧急排气技术操作和穿刺部位,一般于患侧锁骨中线第二肋间用50mL注射器连接无菌粗针头穿刺抽气。操作敏捷准确,不要慌乱,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2.2在临床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对于肺结核中老年患者及病程反复的复治病人,因胸膜陈旧性粘连变性以及合并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气管支气管及哮喘等,其机体抵抗力下降,基础肺功能差,呼吸代偿功能差,平时处于轻度缺氧状态,故对于小量气胸,即可有明显的压迫缺氧症状,护理人员应特别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发生即时果断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以解除症状,平时应注意保暖,限制活动,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咳嗽等,以防止加重病情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2.3闭式引流术虽为治疗气胸有效措施,但其治疗成败往往与术后的护理工作是否做好有着莫大的关系。除了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外,确保引流通畅,有效引流气体最为重要。护理人员要经常巡视,检查引流装置是否紧密,引流瓶不得高于引流部位以防瓶内液体倒流入胸腔内,引流瓶内排气管插入液面深度是否适宜,一般为液面下1~2cm。过深则压力大反致排气受阻,观察水柱波动,记录波动范围以及气体排出情况,如发现异常反应及时查明调整。如负压吸引时,一定要勤测压力,调整好瓶内压力,务必使抽气压力维持在10cmH2O左右为宜,若负压过高则会加重肺损伤,引起肺水肿。在闭式引流术后常可发现胸壁切口处有气体沿引流管周围向外漏出造成皮下气肿,遇到此种情况,首先应检查气体引流是否通畅或需更换较大口径的引流导管,要强调“疏”而不能“堵”,千万不要采用敷料加压堵塞,这样反而可促使形成大量皮下积气,纵膈积气移位,大血管受压而发生急性肺水肿、心衰、低血压等严重情况而危及生命,对置皮下气肿可让病人半卧位和轻挤切口周围皮肤以使气体向切口处移动逸出,气肿严重者应告医师并协助作相应的处理。

标签:;  ;  ;  

肺结核合并自发性气胸的护理与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