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水池塘养殖清洁生产模式的初步构建与优化

浙江海水池塘养殖清洁生产模式的初步构建与优化

论文摘要

池塘养殖系统作为典型的人工营养型系统,其过度简单化的生态结构和生物链导致了内部极其低下的生态效率,从而引起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阻塞。而近年来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投入系统内过量的物质极大的加剧了系统污染负荷,引起了系统失衡,并且因此所诱发养殖病害的传播严重威胁着海水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本研究基于生态学原理,通过对单一品种的养殖系统进行合理的多元搭配,加入大型海藻菊花江蓠(Gracilaria lichevoides)以及底栖腐食性生物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调节养殖系统中各物种的生态位,调控系统内氮、磷等营养物,并且促进其转化,保持物质流通途径的顺畅,且减少能量流失,保持良好的水域环境,实现清洁生产。所得结果如下:1、对养殖系统主要的污染负荷残饵的溶失进行了模拟,考查了不同温度下,配合饲料和冰鲜饵料中氮、磷的释放速率和释放量。结果显示:温度对于两种饲料的释放量及释放速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高温能够加速饲料中氮、磷的释放速率,其释放率也能够更快的趋近释放终点,在试验的各处理中,氮、磷最终均能达到将近30%~35%的释放率。2、在陆基围隔中尝试构建了单养鱼(F)、鱼+藻(FG)、鱼+沙蚕(FP)及鱼+藻+沙蚕(FGP)4种养殖模式。对养殖系统内的物种搭配以及放养密度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菊花江蓠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于水体中DIN和DIP的净化,放养密度在1.5 kg·m-2即可。而双齿围沙蚕主要体现在对于沉积物环境中(氮、磷污染物POM)的去除,试验中设置的三个放养密度梯度,15 kg·ha-1、22.5 kg·ha-1和30 kg/ha-1相比于单养鱼处理沉积物中氮、磷分别降低了9.59%~10.47%、7.11%~8.18%。放养22.5 kg·ha-1和30 kg·ha- 1的处理产生的环境与资源效益要显著优于放养15 kg·ha-1的处理,而在处理22.5 kg·ha-1和30 kg·ha-1之间差异不大。综合两处理的修复效果及养殖效益,22.5 kg·ha-1的放养密度即可有效修复系统的沉积物环境并促进养殖效益的提升。3、对构建四大系统中各个系统的氮、磷元素的回收效率以及综合养殖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藻类对于水体中DIN、DIP有良好回收效果,尤其对DIP的吸收达到了投入量的33.82%~34.00%;同样沙蚕对于沉积物中磷的回收达到了投入量的7.45%~7.79%,且相对于单养鱼(F)处理,鱼+沙蚕(FP)以及鱼+藻+沙蚕(FGP)处理中TN、TP、IP分别约下降了8.90%~9.19%、6.10%~6.33%、8.02%~8.11%,有效减缓了氮、磷元素在沉积物中的积累。在构建的4大系统中,FGP系统具有最佳的物质利用率及资源效益,相比单养系统F,其氮、磷回收量分别提高了148.9%和901.4%,养殖生物的产量提高了71.90%。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现状
  • 1.2 海水养殖业主要污染负荷
  • 1.3 海水养殖业对养殖生态的影响
  • 1.3.1 海水养殖业对水环境的影响
  • 1.3.2 海水养殖业对沉积物环境的影响
  • 1.3.3 海水养殖业对养殖生物的影响
  • 1.3.4 海水养殖业对养殖环境自净能力的影响
  • 1.4 清洁生产在海水养殖中的应用
  • 1.5 本研究的意义
  • 2 大黄鱼养殖污染的估算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饲料
  • 2.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 2.1.3 检测分析
  • 2.2 数据分析
  • 2.3 结果
  • 2.3.1 氮、磷浓度标准曲线
  • 2.3.2 两种饲料不同温度下的氮释放
  • 2.3.3 两种饲料不同温度下的磷释放
  • 2.3.4 各处理CODMn的变化
  • 2.4 讨论
  • 3 清洁生产模式的物种搭配及放养密度确定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 3.1.3 检测分析
  • 3.1.4 数据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Mn的差异'>3.2.1 水体氮、磷、化学需氧量CODMn的差异
  • 3.2.2 沉积物中N 和P 的动态变化
  • 3.2.3 各处理的生物生长状况
  • 3.3 讨论
  • 4 清洁生产模式的效益分析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 4.1.3 检测分析
  • 4.1.4 数据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Mn 的差异'>4.2.1 水体氮、磷、化学需氧量CODMn的差异
  • 4.2.2 沉积物中N 和P 的动态变化
  • 4.2.3 生物生长状况
  • 4.3 讨论
  • 5 总结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苯丙氨酸羟化酶在日本刺沙蚕脑内的表达分析[J]. 生物工程学报 2016(04)
    • [2].沙蚕对翅碱蓬-降油细菌系统降解菲效果的影响[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6(05)
    • [3].沙蚕规模化生态养殖技术试验[J]. 科学养鱼 2015(04)
    • [4].对出口鲜活沙蚕重量检验工作的几点思考[J]. 衡器 2013(12)
    • [5].海洋虫菜——沙蚕[J].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2(07)
    • [6].沙蚕蹦又跳 保鲜有妙招[J]. 钓鱼 2010(05)
    • [7].双齿围沙蚕与日本刺沙蚕营养成分比较及安全性评价[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22)
    • [8].沙蚕与水稻共养模式,仿生态养殖促增产[J]. 海洋与渔业 2017(07)
    • [9].天然和养殖沙蚕营养成分分析[J]. 饲料工业 2013(10)
    • [10].沙蚕出口:滩涂也能产“黄金”[J]. 中国水产 2010(09)
    • [11].日本刺沙蚕对饵料中氮的利用及其对盐度变化的响应[J]. 海洋湖沼通报 2009(02)
    • [12].沙蚕养殖技术[J]. 河北渔业 2008(07)
    • [13].多齿围沙蚕工厂化人工养殖技术[J]. 中国水产 2008(08)
    • [14].将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废物用作沙蚕的一种食源[J]. 渔业现代化 2012(01)
    • [15].沙蚕的营养价值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 齐鲁渔业 2010(01)
    • [16].温度对日本刺沙蚕氮生长和氮收支的影响[J]. 水产科学 2010(06)
    • [17].沙蚕出口:滩涂也能产“黄金”[J]. 中国检验检疫 2010(11)
    • [18].重组沙蚕激酶的诱导表达和分离纯化[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8(01)
    • [19].沙蚕苗种繁育及增养殖技术[J]. 齐鲁渔业 2008(03)
    • [20].沙蚕养殖智能控制系统设计[J].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 [21].沙蚕人工养殖观察:门槛虽低 潜力仍待开发[J]. 当代水产 2013(01)
    • [22].沙蚕工厂化无沙土生态高产养殖技术研究[J]. 科学养鱼 2008(05)
    • [23].荧光聚苯乙烯微粒在沙蚕体内的摄入、排出及其毒性效应[J]. 海洋环境科学 2019(02)
    • [24].山东沿海养殖和野生双齿围沙蚕营养成分比较及饵料安全性评价[J]. 中国水产科学 2016(05)
    • [25].请保护野生沙蚕资源[J]. 钓鱼 2014(14)
    • [26].沙蚕工厂化育苗与原池生态养殖技术[J]. 水产养殖 2012(08)
    • [27].氧化型染发剂对沙蚕的毒性效应及对部分酶活性的影响[J]. 生态毒理学报 2008(01)
    • [28].红沙蚕水泥池集约化高产养殖技术[J]. 水产养殖 2010(02)
    • [29].深圳湾福田红树林湿地溪沙蚕(Namalycastis abiuma)的生态分布及气候响应[J]. 生态学报 2009(09)
    • [30].石油烃对沙蚕镉生物富集特性及金属硫蛋白诱导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4(09)

    标签:;  ;  ;  

    浙江海水池塘养殖清洁生产模式的初步构建与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