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城市群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长株潭城市群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论文摘要

工业化进程中大量二氧化碳排放使得温室效应日益加强,也引发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给各国在一味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中敲响一记警钟,因此如何在保持各国经济增长中有效抑制碳排放量的快速增长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长株潭城市群作为中部众多城市群中典型代表之一,秉承“两型社会”建设理念,在当前全国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兼顾经济与环境友好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低碳排放的“双赢”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环境EKC曲线理论为基础,运用1999-2009年以来长株潭城市群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其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构建了长株潭城市群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CKC曲线),并借助LMDI迪氏对数均值分解法,考察了三大因子如能源效率、能源结构和经济发展等变化对长株潭城市群人均碳排放量的影响,进而揭示了长株潭城市群近年来人均碳排放量上升的原因,最后根据影响因素的变化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降低长株潭城市群碳排放量的政策建议。通过上述分析,论文得到的主要结论是,首先,长株潭城市群的碳排放CKC曲线基本呈现经典EKC曲线显示的倒“U”型左半部分,且随着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其碳排放量可能有继续上升的趋势。从长期关系来看,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且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二者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经济增长对碳排放量的变动有显著影响。其次,能源效率的提高在降低长株潭城市群人均碳排放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能源结构并没有发挥太大的抑制作用,而拉动作用主要是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的快速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增长所发挥的拉动作用与能源效率所发挥的抑制作用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而长期以来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变,因而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的抑制效应难以抵消经济快速增长引起人均碳排放量增加的拉动效应。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索引
  • 附表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1.1.1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 1.1.2 国际社会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做出的贡献
  • 1.1.3 国内形势和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意义
  • 1.2.2 研究目的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范围
  • 1.3.4 碳减排对策
  • 1.3.5 研究述评
  • 1.4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1.5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的研究
  • 2.1 长株潭城市群碳排放量现状
  • 2.1.1 碳排放量的测算
  • 2.1.2 碳排放量的变化特征分析
  • 2.1.3 长株潭城市群的能源消费现状
  • 2.2 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增长概况
  • 2.3 长株潭城市群碳排放 Kuznets 曲线的构建和分析
  • 2.3.1 环境 EKC 曲线理论回顾
  • 2.3.2 碳排放 Kuznets 曲线构建与分析
  • 2.4 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关系的计量分析
  • 2.4.1 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计量分析
  • 2.4.2 长株潭各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长株潭城市群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
  • 3.1 因素分解法介绍
  • 3.1.1 Laspeyres 指数法
  • 3.1.2 简单平均分解法
  • 3.1.3 自适应权重分解法
  • 3.1.4 指数分解模型
  • 3.2 长株潭城市群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
  • 3.2.1 影响长株潭城市群人均碳排放的因素分析
  • 3.2.2 长株潭各地区人均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 3.3 长株潭城市群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政策建议
  • 4.1 调整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能源低碳化发展
  • 4.2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生产低碳化发展
  • 4.3 创建技术与制度相结合的环境氛围
  • 4.4 整合高校科研优势,推进低碳经济研究
  • 4.5 注重政府和市场机制结合,严格落后产能及项目准入标准
  • 结论与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论文涉及原始数据
  • 相关论文文献

    • [1].武汉为何是“城市圈”不是“城市群”[J]. 武汉建设 2009(01)
    • [2].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对城市群创新绩效的影响——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J].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19(06)
    • [3].京津冀智慧城市群建设路径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01)
    • [4].京津冀城市群可持续爬升规律的定量模拟及验证[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20(01)
    • [5].哈长城市群城镇化水平测度研究[J]. 商业经济 2020(01)
    • [6].京津冀城市群产业空间重构与优化调控[J]. 地理科学进展 2020(02)
    • [7].川南城市群高铁旅游协作机制研究——以成贵高铁为例[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20(02)
    • [8].都市农业推进长株潭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分析[J]. 全国流通经济 2019(33)
    • [9].呼包鄂榆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胁迫关系研究[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0(02)
    • [10].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路径分析[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0(02)
    • [11].高速铁路对哈长城市群可达性的影响研究[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0(03)
    • [12].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的历史、特征与展望[J]. 城市规划学刊 2019(06)
    • [13].辽中南城市群高铁可达性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20(07)
    • [14].呼包鄂榆城市群特色小镇建设问题及发展路径探究[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0(11)
    • [15].建设韧性城市群 提升区域抗风险能力[J]. 群众 2020(09)
    • [16].从数据融合走向智慧协同:城市群公共服务治理困境与回应[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20(04)
    • [17].近30 a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时空扩张分析[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5)
    • [18].中原城市群竞争力的测度与简要评析[J]. 时代经贸 2020(23)
    • [19].长三角世界城市群首位度对标分析[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20(09)
    • [20].提高中原城市群协调发展能力研究[J].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19(04)
    • [21].哈长城市群科技创新生态构建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19(10)
    • [22].城市群战略下的产业项目布局[J]. 城市开发 2019(15)
    • [23].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中心研究员 冯奎:努力提升城市群功能[J]. 上海企业 2019(09)
    • [24].努力提升城市群功能[J]. 财经界 2019(25)
    • [25].“大智移云”背景下京津冀城市群应急协同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J].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9(11)
    • [26].我国城市群的基本特征、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路(上)[J]. 中国发展观察 2018(01)
    • [27].我国城市群的基本特征、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路(下)[J]. 中国发展观察 2018(02)
    • [28].崛起的中国城市群 城市群有哪些? 为什么重要? 能做什么?[J]. 中国经济周刊 2018(15)
    • [29].第七个国家级城市群诞生,涵盖5省30个市[J]. 现代商业银行 2017(04)
    • [30].国内外智慧城市群研究与实践述评[J]. 科技和产业 2018(05)

    标签:;  ;  ;  ;  

    长株潭城市群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