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眼科门诊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护理干预在眼科门诊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赵季隗王淑英

黄岛区人民医院266400

摘要:目的探讨眼科门诊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并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泪小管断裂患者100例,分两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本研究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发生护理安全事件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出现候诊期间护患纠纷、器械仪器使用不当、查对不到位及跌倒摔伤的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可改善护患关系,提升门诊护理水平。

关键词:眼科门诊;护理安全管理;方法;效果

随着逐年提高的眼科门诊量,现有的护理人员数量已经满足不了日常需求。护士不得不缩短每项工作的操作时间,因此也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如出现视力检查数据错误、眼部用药错误、在检测或治疗中未能恰当的引导患者、未能使患者产生安全感,甚至导致疾病的加剧。因管理疏忽致使患者病历丢失,从而使医生无法了解患者的前期治疗方法和效果,影响进一步的治疗。本研究主要针对眼科门诊所表现出的各种问题和隐患,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同时修改完善现有安全操作规范流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12月本院收治的泪小管断裂患者10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两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18~50岁,平均(32.4±3.6)岁,受伤至就诊时间1~24h,平均(6.7±1.1)h;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18~50岁,平均(32.5±3.5)岁,受伤至就诊时间1~24h,平均(6.7±1.2)h,两组的性别、年龄及受伤至就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入组后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申报医院委员会批准。

1.2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如一般护理,包括入院指导、心理干预、口腔护理等以及药物治疗护理和出院指导等。观察组实施本研究护理干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门诊就诊前护理干预眼科门诊中常出现患者及其家属都出现在候诊室和诊室,大声说话和频繁走动,干扰了医护人员的正常工作。此时护理人员应积极疏导患者,根据挂号顺序及病情的轻重缓急进行诊疗。还可以协助有特殊检查需求的患者进行检查。应告知患者一些常规的手续办理地点、如何办理等内容告知患者。配合医生巡视及诊断,如常规解释和检查等。护士则可协助医生对复诊患者进行扩瞳等。护士通过配合医生诊治,可节约医生的诊断时间,也为患者缩短了候诊时间,因此,护士通过大量协助配合医生的工作,能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诊体验。部分特殊检查者,对光线较为敏感,只能在较暗的环境和表麻环境下进行操作。患者易于接受简单的检查,当面对陌生环境和相对复杂的检查方式时容易产生紧张害怕情绪。护理人员应当将检查的常规知识和使用检查仪器的特殊性告知患者,减轻其紧张、恐惧心理,取得患者配合。

1.2.2心理护理,减少焦虑紧张初诊患者对自身疾病了解有限,在新的环境中容易产生紧张、焦虑心理,很关心其他患者的表现,急于了解相关疾病常识和医院的诊疗水平和相关费用。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解答。大部分患者因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在出现各种眼外伤、青光眼等突发状况时易产生恐惧感和依赖感,会寄希望于优秀的医生能够进行及时的治疗,药到病除。护士应当帮助患者参与诊治,通过合理安排疏导候诊患者,以缩短其候诊时间。慢性病患者因其病程长,反复治疗仍不能痊愈,容易产生一种消极心理,并开始怀疑医生的诊疗水平,此时护理人员应当在先理解患者心理的前提下,帮助患者消除消极心态,如选择相关成功的病例现身说法,使患者有信心。

1.2.3候诊、检查和治疗过程的护理就诊患者多,就诊时间长,加上流动性强,诊疗环节多及特殊检查环境,导致患者警惕性降低,从而出现物品丢失或被窃。在进行眼压测量时操作失误可能导致角膜上皮受损;暗室俯卧检查时间过长易引发晕厥;婴幼儿泪道冲洗操作失误可能会导致泪道受损或造成假道;在冲洗结膜囊时操作不当会引发角膜穿孔或眼内容物脱出;消毒眼部时误将消毒液滴入眼,会灼伤角膜,使手术无法顺利进行。患者在进行眼科检查和治疗过程中需使用多种药物,而眼科局部用药种类繁多,尤其是散瞳、缩瞳药物,因此要重视使用药物的核对避免出现严重后果。即使是造影剂的使用不当也会引起患者出现变态反应。治疗和操作易出现交叉感染,同时在病情各异医院中,患者病情未确诊时也容易引发患者之间和医患之间的交叉感染;具体如测量眼压仪器循环使用,遮眼勺的交叉使用,注射消毒不彻底,手术前眼部消毒不规范执行,护理人员洗手自觉性下降也会导致交叉感染。

1.2.4预防跌倒等意外伤害的护理眼科门诊就诊对象以老年人和儿童为主,加之都有一定程度的视力障碍,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如老年患者因行动不便、感觉迟钝,易发生碰伤、跌倒,而在寒暑假期间,儿童患者增多,因其好奇心强、自制力差,出现碰伤、跌倒的情况更为严重。加之许多眼科检查需在暗室内进行,而暗室的特殊环境会让患者产生对疾病的紧张、恐惧心理,所以应当在患者逐渐适应暗室环境后再行检查,以防止碰伤及跌倒情况的出现。门诊患者流量大、对象复杂,因此要求护理人员有较好的服务态度。门诊护士通过有效的组织和分诊,确保门诊有序进行,缩短患者等待时间,安排急、重、危、老弱儿童患者优先就诊。通过与患者的积极沟通交流,了解其难处并针对性的进行相关健康指导,有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1.3研究方法及观察指标

两组发生护理安全事件情况;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满意度=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发生护理安全事件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出现候诊期间护患纠纷、器械仪器使用不当、查对不到位及跌倒摔伤的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1)。

表1两组发生护理安全事件情况的比较[n(%)]

2.2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8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0%(χ2=23.253,P=0.000)(表2)。

表2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χ2=23.253,*P=0.000

3讨论

总结本院对于预防和减少眼科门诊的经验,首先需要优化就诊流程,尤其是当就诊患者人次较多时,需有效疏导患者分时段进行就诊,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检查治疗,并可优先老年患者或及儿童、病情严重的患者就诊。快捷门诊开设能够缩短拆线、换药、开药、体检等等待时间。护士可在患者就诊前先对其进行视力、眼压、电脑验光等检查。提供娱乐器材有助于缓解青少年患者的心理疲劳感。为视力不佳或行动不便患者提供主动帮助,协助其完成就诊及入院的各项服务内容,有效避免了因无序候诊及候诊过程患者因急躁等不良情绪而引发的安全事件。

总结本院眼科门诊安全护理管理经验,我们认为应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安全隐患的认识,并准备相应的预防措施,促进患者积极主动地学习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以避免不良事件的出现。大胆创新和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才能满足患者需要。现代医学分科更加细化,护理人员也应当根据高要求逐步提高自身的能力,不但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还应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优异的实践能力,这样才可改善护患关系,避免医患矛盾,提升门诊护理水平,并促进专科护理人员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罗玉英,林中矫.标准化分诊应对门诊安全问题分析与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24):3157-3158.

[2]李娟,任广花.加强眼科门诊护理管理创新思路的体会[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5(2):133-134.

[3]王亚.浅析眼科门诊的护理管理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7):259-260.

标签:;  ;  ;  

护理干预在眼科门诊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