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相关因素分析

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相关因素分析

论文摘要

研究目的探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氯吡格雷(clopidogrel)抗血小板(platelet,Plt)治疗过程中,氯吡格雷抵抗(clopidogrel resistance,CR)的发生情况,分析氯比格雷抵抗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联性。研究对象和方法入选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煤炭总医院心脏中心、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及解放军总医院(301)心血管病研究所收住院的128例经冠脉造影明确诊断冠心病的患者,所有入选研究对象入院后常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aspirin,ASP)100mg/d,氯吡格雷75mg/d(进口国产同样),并于入院后未服用氯吡格雷时及服用氯吡格雷治疗7天后利用光比浊法以血浆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为诱导剂测定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PA),根据ADP诱导的PA变化程度分为氯吡格雷抵抗(CR)组和非氯吡格雷抵抗(NCR)组,计算CR发生率。从所有入选病例随机选取部分病例(共29例)于服用氯吡格雷24小时内采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TEG)ADP诱导途径检测血小板的聚集率,并和光比浊测定的氯比格雷抵抗进行对比,进一步判定检测结果的客观性。检测记录所有入选病例基本临床资料,同时于入院后第二天清晨空腹时采集肘正中静脉血行血常规、血生化等一般血液指标的检测,分析CR组和NCR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所有入选病例进行为期3个月的主要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随访。研究结果1. 128例冠心病(CHD)患者中,男性69例,女性59例,平均年龄62.84±11.17岁。氯吡格雷抵抗组(CR组)为33例(25.78%),非氯吡格雷抵抗组(NCR组)为95例(74.22%),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为25.78%。氯吡格雷抵抗组(CR组)平均年龄61.65±11.02岁,其中男性18例(54.55%),女性15例(45.45%),非氯吡格雷抵抗组(NCR组)平均年龄63.81±11.34岁,其中男性54例(56.84%),女性41例(43.16%)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2. CR组糖尿病患者17例,NCR组糖尿病患者29例,CR组患者糖尿病的发生率较高,为51.52%,非CR组的患者糖尿病的发生率为30.53%,P<0.05,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3. CR组有吸烟史者9例,高血压病史23例,卒中史3例,应用低分子肝素16例,NCR组有吸烟史者28例,高血压病史56例,卒中史12例,应用低分子肝素57例,CR组与非CR组齐同,P>0.05,无统计学差异。4.128例入选病例中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共91例,PCI中CR者为28例,CR发生率30.77%;行药物保守治疗的共37例,其中CR者5例,CR的发生率13.51%。PCI治疗组CR的发生率高于药物保守治疗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年龄≥75岁者,CR组为6人,NCR为9人,年龄<75者,CR组为27人,NCR为86人,将年龄≥75岁定义为高龄,比较高龄因素对CR发生率的影响,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6.在支架植入情况中,植入2枚以上支架,CR组的发生率较NCR组高,CR组发生率为39.39%,NCR组为10.53%,P<0.05,有统计学意义。整体比较的CMH卡方结果表明,P<0.05,CR组与非CR组支架置入情况有差异。对于CR组,支架植入的数量越多,CR发生率越高,CR和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数量成正相关。7.在心肌缺血症状方面,CR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 )(Braunwald 1级)者为6例,UAP(Braunwald 2级)者为7例,UAP(Braunwald 3级)者为2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者为8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levation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者为1例,稳定性心绞痛9例;NCR组UAP(Braunwald 1级)者为26例,UAP(Braunwald 2级)者为21例,UAP(Braunwald 3级)者为9例,NSTEMI者为18例,STEMI者为16例,稳定性心绞痛者16例,P>0.05,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8.29例采用血栓弹力图(TEG)ADP诱导途径检测血小板的聚集率的病例中,氯吡格雷抵抗组(CR组)为13例,非氯吡格雷抵抗组(NCR组)为19例,CR组TEG测得血小板聚集率平均值为73.25±14.41%,NCR组TEG测得血小板聚集率平均值为61.17±10.39%,结果表明,CR组的TEG检测血小板的聚集率与非CR组,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63。9.将可能与CR相关的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治疗方式(药物保守治疗或支架植入治疗)及支架植入数量作为独立变量采用多变量Logisitic回归对前述因素进行分析。采用逐步回归筛选自变量,进入模型α=0.10,离开模型α=0.05,结果显示治疗方式、是否合并糖尿病及支架植入个数对CR有显著影响(P<0.05)。10.最后成功随访(主要包括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新发心功能不全、二次支架植入)51例患者,其中CR组15例,非CR组36例,统计显示,CR组二次支架植入的发生率(33.3%)较非CR组(11.1%)高,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其它心血管事件在两组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研究结论1.经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证实至少一只冠状动脉血管内径狭窄大于或等于50%的明确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为25.78%,与国外多数文献报道的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波动在4.2%-31%基本相符。2.氯比格雷抵抗发生率糖尿病组较非糖尿病组高,因此对于同时患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更应注意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强化抗血小板治疗。3.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病、卒中史、低分子肝素使用情况,氯吡格雷抵抗组与非氯吡格雷抵抗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4.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较药物保守治疗更易发生氯吡格雷抵抗。对于氯吡格雷抵抗组,支架植入的数量越多,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越高,且冠脉支架植入个数的增多使得氯吡格雷抵抗的危险性增加,氯吡格雷抵抗和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数量成正相关。5.高龄和心肌缺血症状对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无影响。6.血栓弹力图(TEG)ADP诱导途径检测血小板的聚集率,氯吡格雷抵抗组与非氯吡格雷抵抗组无明显统计学意义。7.为期3个月的主要心血管事件随访,仅二次支架植入的发生率在氯吡格雷抵抗组较非氯吡格雷抵抗组高。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调查表
  • 综述 氯吡格雷抵抗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综合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34)
    • [2].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临床护理效果观察[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15)
    • [3].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要点及心得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98)
    • [4].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 2019(24)
    • [5].人性化护理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02)
    • [6].精神分裂症患者冠心病风险的因素分析[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20(01)
    • [7].研究冠心病肥胖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个性化饮食的临床意义[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17)
    • [8].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的远期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09)
    • [9].促进老年冠心病患者身心康复的综合化护理方案及护理效果观察[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0(04)
    • [10].同期手术治疗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研究[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0(02)
    • [11].房颤合并冠心病,细数从诊断到治疗[J]. 江苏卫生保健 2020(03)
    • [12].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效果及对不良反应影响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19)
    • [13].认知重构护理对冠心病患者感知控制态度及心境状态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 2020(08)
    • [14].观察无缝隙护理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对其心绞痛控制效果、预后的影响情况[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12)
    • [15].延续性护理在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高血压患者中的效果[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0(02)
    • [16].探讨护理干预在体外反搏治疗中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影响[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22)
    • [17].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效果[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36)
    • [18].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 2020(14)
    • [19].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临床护理效果观察[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13)
    • [20].多元化护理在冠心病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民康医学 2020(10)
    • [21].饮食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J]. 中国民康医学 2020(11)
    • [22].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肾功能的预测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17)
    • [23].跨理论模型建构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吸烟行为的影响研究[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24)
    • [24].整体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19)
    • [25].老年综合评估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住院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智慧健康 2020(17)
    • [26].无创正压通气对老年冠心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0(09)
    • [27].基于综合评估的健康管理措施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管理效果研究[J]. 中国农村卫生 2020(13)
    • [28].综合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方式和生命质量的影响[J]. 中国民康医学 2020(14)
    • [29].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冠心病患者心电参数昼夜调节的作用研究[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20(07)
    • [30].危险因素分析在老年冠心病护理的应用探讨[J]. 黑龙江中医药 2020(03)

    标签:;  ;  ;  ;  ;  

    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相关因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