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观念的嬗变 ——论中国古典画论的现代转型

语言与观念的嬗变 ——论中国古典画论的现代转型

论文摘要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文化史、美术史发生巨大裂变的转型期,中国古典画论作为一个表述和体现了中国古典时期画家及画论家的观念、感知方式、思维方式、精神结构,以及社会历史文化的特质,具有独特观念意义和言说方式的语言系统,在这样重大的社会文化转型期中,面对“现代性”、“世界性”以及美术创作变革振兴的现实要求,画论语言系统其自身内在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只是局部的改良,而可能是裂变与重组,是结构性的重构,因此也逐渐建构了一个新的“现代形态”的语言系统。我们将这一现象称之为中国古典画论的现代“转型”。所谓“转型”,就是指中国画论这一语言体系在这样的历史时期所发生的主体性的模式转换。本选题着重以语言学和社会学并重的研究方法,从社会文化背景中语言的生成及变化构成,语言的结构关系,语言的观念表达,语言的社会学文化学等方面,研究和探讨中国古典画论的生成渊源、语言特点以及现代转型等问题和意义,从而勾勒出作为现代形态的美术理论的语言特点和观念指向。

论文目录

  • 论文提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中国古典画论:独立的文化语言系统
  • 第一节 语言:民族文化心理的表意符号
  • 一,语言的系统特征
  • 二,语言的生成形态
  • [1] 语言与思维的同生共长
  • [2] 语言与社会/文化的互为依存
  • [3] 语言的表意功能与心理象征功能
  • 三,汉语言系统:汉文化/心理构成的符号化模拟
  • [1] 汉民族文化的结构符码
  • [2] 汉民族人格心理的外化符号
  • 第二节 中国古典画论话语生成和语言形态特点
  • 一、中国古典画论的观念渊源与语言生成
  • [1] 与儒家思想的关系
  • [2] 与道家思想的关系
  • [3] 与《周易》思想的关系
  • [4] 与佛学思想的关系
  • 二、中国古典画论的语言形态特点
  • [1] 宏大而圆融的天地宇宙艺术观
  • [2] 感悟性、意象性的品评观
  • [3] 直观化而经验性的操作观
  • 第二章 遭遇变革时代:古典画论转型的大背景
  • 第一节 背景:社会与时代的动力因素
  • 一,思想的转型
  • [1] “夷学”、“西学”、“新学”的心理和语言之变
  • [2] 中西体、用的思考和观念转化
  • 二,文化的译介
  • 三,社会传播媒介及受众
  • 四,社会的教育机制
  • 第二节 语境:文体和语言的新质之变
  • 一、“新文体”: 一种充满煽动力的文体
  • 二、从白话到白话文:“五四”文化语境的生成
  • 第三节 情境:早期艺术领域的语言观念雏形
  • 一、西学、西艺的语言转换
  • 二、从“图画”到“美术”的教育观念转变
  • 第三章 现代转型:概念和范畴的比较
  • 第一节 “画”与“美术”:语言范畴的拓宽
  • 一、“画”,“心画”:古典人文视觉形象的表达特点
  • 二、“美术”:现代社会“术”与“美”的职责
  • 第二节,“文士”与“大众”:语言对象的移位
  • 一、“文士”:“画”的文化身份和审美体认
  • 二、“大众”:“美术”的民主社会学指向
  • 第三节 “师法渊源”与“中西比较”:语言思维的转向
  • 一、“师法渊源”:道统社会的自我定位
  • 二、“中西比较”:现代情境中的横向诉求
  • 余论与结语:“中国”与“现代”的意义和思考
  • 主要参考书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石涛画论中“体自翛然”的禅境研究[J]. 美与时代(下) 2019(12)
    • [2].一部完整系统的画论史——评张曼华《中国画论史》[J]. 中国书画 2019(06)
    • [3].宏阔与精微并存——《中国历代画论大观》学术价值简评[J]. 出版广角 2018(13)
    • [4].重事轻文与经世致用:顾炎武画论释评[J]. 中国美术研究 2020(01)
    • [5].中国画学典籍中的伪托现象研究[J]. 中国美术馆 2016(06)
    • [6].楷书 画论一则[J]. 大众书法 2017(02)
    • [7].顾逸画论[J]. 苏州杂志 2009(04)
    • [8].试谈中国山水画的理想境界——以古代画论为中心[J]. 美术大观 2019(12)
    • [9].高居翰的中国元代画论[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2)
    • [10].20世纪上半叶欧美文化圈的宋代画论研究[J]. 中国书画 2017(07)
    • [11].论传统画论的当代境遇[J].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5(01)
    • [12].论《过云庐画论》的画学观[J]. 柳州师专学报 2010(01)
    • [13].略析石涛画论中的“化”[J]. 长沙大学学报 2009(01)
    • [14].画论品读——《小山画谱》的八法四知说[J]. 新美术 2009(02)
    • [15].字理·文理·事理·心理——以书史画论中的三则“公案”为例[J]. 文艺研究 2017(08)
    • [16].论中国早期画论中的三种传统[J]. 艺术评论 2017(07)
    • [17].浅析顾恺之画论[J]. 明日风尚 2020(07)
    • [18].中西比较与中国古典画论研究[J]. 艺术探索 2011(03)
    • [19].山水画画论话语的汉英跨文化语用研究刍议[J]. 浙江社会科学 2011(10)
    • [20].咬文嚼字学俞老——古文句读与古画论研究[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9(02)
    • [21].论王夫之画论中的士大夫意识[J]. 中国书画 2020(02)
    • [22].秀逸生气 淡雅自然:蒋金岳画论——兼谈传统艺术的当代性[J]. 美与时代(下) 2020(08)
    • [23].魏晋至唐代画论中“自然”之说的嬗变[J]. 收藏与投资 2018(Z2)
    • [24].试论古希腊画论的完美倾向[J]. 大众文艺 2012(07)
    • [25].会境通神 合于天造——清代著名诗画家汤贻汾的人品及画论浅析[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03)
    • [26].有形无形说——画论研究与造型艺术分析[J]. 美术教育研究 2018(19)
    • [27].画论中的唐宋水墨之变[J]. 美术 2017(04)
    • [28].简析郭熙与郭若虚画论之异[J]. 大舞台 2013(06)
    • [29].论中国古典画论中之“写真”“写貌”“写生”[J]. 艺术学界 2009(01)
    • [30].宋代画论题材类型观念之形成[J]. 美术大观 2019(03)

    标签:;  ;  ;  ;  

    语言与观念的嬗变 ——论中国古典画论的现代转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