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肾脏氧自由基的影响

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肾脏氧自由基的影响

论文摘要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是指组织器官在缺血的基础上恢复血流灌注后,损伤进一步加重的现象。一般认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是由一种可逆性损伤-缺血损伤,转变为一种不可逆性损伤-再灌注损伤的过程。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与细胞内钙超载、大量氧自由基的产生、凋亡基因活化和线粒体功能受损等因素有关[1],其中再灌注后爆发式产生的氧自由基是引起细胞生物分子结构变化和细胞功能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2]。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是近几年提出的一种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新方法,是指在组织、器官缺血恢复血供之前,给予的短暂、数次的再灌注-缺血的处理过程。既往研究表明缺血后处理可对心、脑、肝、肾[3-5]等器官的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然而其保护作用的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川芎嗪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在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中其保护作用已被实验证实[6]。本研究在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缺血后处理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观察缺血后处理在不同时间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肾脏氧自由基的影响,并通过与川芎嗪的干预效果进行比较,来探讨缺血后处理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目的:建立大鼠肾脏缺血后处理模型,观察缺血后处理在不同时间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肾组织氧自由基的影响,并在再灌注损伤最严重时将缺血后处理同川芎嗪治疗进行比较,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肾组织氧化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1建立缺血后处理动物模型:结扎大鼠右侧肾蒂同时阻断左侧肾动脉45 min以造成肾脏的缺血,在再灌注之前进行反复10次的恢复血供20 s-阻断血供20 s的处理,以此来完成动物模型的制作。2 72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4只,即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IPO组),各组进一步分成8个时间亚组(0.5 h、1 h、3 h、6 h、12 h、24 h、48 h、72 h组)。留取各组大鼠血液、肾组织标本,检测肾功能(BUN、Cr)指标及肾组织氧化损伤(SOD、MDA、CAT、TAC、GSH-PX)指标的变化。3 32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川芎嗪治疗组(I/R+T组),缺血后处理组(IPO组),各组动物在术后24 h采取血液、肾组织标本。检测肾功能(BUN、Cr)及肾组织中氧化损伤(SOD、MDA、CAT、TAC)指标的变化。结果:缺血后处理组大鼠血清BUN值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于再灌注后6 h(10.69±4.16 vs 18.51±1.60 mmol/L)、12 h(15.77±0.91 vs 24.69±7.46 mmol/L)、24 h(8.02±0.61 vs 30.97±9.96 mmol/L)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Cr值较缺血再灌注组于再灌注后6 h(51.6±24.6 vs 93.3±21.3μmol/L)、12 h(44.6±3.5 vs 142.3±66.6μmol/L)、24 h(44.0±4.5 vs 238.3±54.2μmol/L)均明显降低(P<0.05)。在再灌注后3 h,缺血后处理组较缺血再灌注组SOD值(90.13±5.17 vs 82.65±0.92 U/mgprot)、CAT值(21.67±0.94 vs 20.09±0.26 U/mgprot)、TAC值(4.05±0.13 vs 3.54±0.10 U/mgprot)明显升高(P<0.05),MDA值(7.92±0.76 vs 9.21±0.61 nmol/mgprot)明显降低(P<0.05)。在再灌注后6 h,缺血后处理组较缺血再灌注组SOD值(89.34±2.80 vs 79.61±0.76 U/mgprot)、CAT值(21.63±1.10 vs 19.31±1.00 U/mgprot)、TAC值(3.87±0.14 vs 3.43±0.08 U/mgprot)明显升高(P<0.05),MDA值(8.41±0.43 vs 10.13±0.77 nmol/mgprot)明显降低(P<0.05)。在再灌注后12 h,缺血后处理组较缺血再灌注组SOD值(92.78±2.47 vs 73.81±0.85 U/mgprot)、CAT值(20.57±1.04 vs 18.12±0.37 U/mgprot)、TAC值(3.78±0.14 vs 3.22±0.04 U/mgprot)明显升高(P<0.05),MDA值(8.66±0.48 vs 10.53±0.96 nmol/mgprot)明显降低(P<0.05)。在再灌注后24 h,缺血后处理组较缺血再灌注组SOD值(90.21±1.83 vs 72.29±3.28 U/mgprot)、CAT值(19.64±0.52 vs 17.79±0.22 U/mgprot)、TAC值(3.67±0.23 vs 3.17±0.17 U/mgprot)明显升高(P<0.05),MDA值(8.96±0.21 vs 10.71±0.13 nmol/mgprot)明显降低(P<0.05)。缺血后处理组GSH-Px值较缺血再灌注组于再灌注后1 h(99.77±1.64 vs 96.60±1.09 U/mgprot)、3 h(92.22±5.32 vs 84.44±1.22 U/mgprot)、6 h(87.80±6.50 vs 77.83±2.27 U/mgprot)、12 h(97.76±4.91 vs 86.67±1.07 U/mgprot)均明显升高(P<0.05)。在再灌注24 h,川芎嗪治疗组与缺血后处理组大鼠的BUN、Cr、SOD、MDA、CAT和TAC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后氧化损伤程度随再灌注时间延长逐渐加重,且于再灌注后24 h损伤最明显,在再灌注48 h、72 h氧化损伤有所恢复。缺血后处理于再灌注后3-24 h,均可不同程度的抑制再灌注后氧自由基的过度生成,其抑制作用于再灌注后12 h、24 h较明显;缺血后处理可通过抑制氧自由基的过度生成而降低组织的氧化损伤程度,从而产生对缺血再灌注肾组织的保护作用。在再灌注后24 h,缺血后处理与川芎嗪治疗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肾脏的抗氧化效应无明显差异。

论文目录

  •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回顾
  • 一、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与影响因素
  • 二、氧自由基与缺血再灌注损伤
  • 三、既往对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的研究
  • 四、缺血后处理研究现状
  • 正文
  • 第一部分 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大鼠肾组织氧自由基的影响
  • 0 引言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二部分 缺血后处理与川芎嗪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肾脏氧自由基的影响
  • 0 引言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从磨削到精加工:增材制造的后处理解决方案[J]. 现代制造 2020(20)
    • [2].远端缺血后处理对脑缺血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01)
    • [3].家蚕农药中毒的预防措施及中毒后处理[J]. 现代农业科技 2013(04)
    • [4].药物性缺血后处理及远程缺血后处理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J]. 医学综述 2011(15)
    • [5].心肌缺血后处理与缺血预适应的相关性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08)
    • [6].酸中毒、活性氧簇与心肌缺血后处理[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08(S1)
    • [7].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对婴幼儿体外循环中肺损伤的影响[J]. 江西医药 2017(02)
    • [8].远端缺血后处理缓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7(04)
    • [9].缺血后处理激活自噬保护皮瓣机制研究[J]. 中国美容医学 2013(02)
    • [10].缺血预处理联合后处理的肺保护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16)
    • [11].缺血后处理的研究进展[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2(03)
    • [12].缺血后处理对保护皮瓣的作用机制研究[J]. 中国美容医学 2011(03)
    • [13].缺血后处理的研究现状[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0(02)
    • [14].缺血后处理的研究进展[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0(05)
    • [15].缺血后处理在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0(34)
    • [16].缺血预处理和后处理对兔移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的比较[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6(10)
    • [17].全自动酶免后处理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的应用评价[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5(02)
    • [18].中国后处理坎坷前行[J]. 中国核工业 2015(01)
    • [19].从埃克松厂浅议后处理厂安全特点[J]. 核安全 2013(S1)
    • [20].缺血后处理的肺保护作用研究进展[J]. 海南医学 2014(01)
    • [21].联合应用远程缺血后处理和药物性缺血后处理的脑保护作用研究现状[J]. 西南军医 2013(01)
    • [22].缺血后处理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及机制探讨[J]. 山东医药 2013(14)
    • [23].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肝大部切除后残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03)
    • [24].缺血后处理兔心肌蛋白质组学双向凝胶电泳分析的初步研究[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0(07)
    • [25].缺血后处理对犬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J].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0(06)
    • [26].缺血后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9(12)
    • [27].依达拉奉和远隔缺血后处理对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5(06)
    • [28].缺血后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氧自由基的影响及意义[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4(05)
    • [29].线粒体功能在缺血后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效应中的作用[J].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14(01)
    • [30].两种不同后处理措施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3(07)

    标签:;  ;  ;  ;  ;  

    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肾脏氧自由基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