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县产业发展与可持续竞争力提升研究

贫困县产业发展与可持续竞争力提升研究

论文摘要

贫困县发展问题是我国县域经济和贫困研究的焦点和难点。2006年,仅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约占我国2862个县市总数的21%)就覆盖了1266万农村贫困人口,约占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59%,主要经济社会指标比全国平均水平落后10-15年。故此,加快贫困县的脱贫步伐,对于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具有重要的支撑意义。自1986年中央政府确定了第一批国家级贫困县以来,国内学者围绕如何完善政府的扶贫开发机制,加快贫困县经济社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笔者认为,在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贫困县要实现稳定脱贫和持续发展,必须培育起有竞争力的产业支撑体系。针对贫困县当前存在的产业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双重低下的困境,笔者以提升产业可持续竞争力为切入点对贫困县产业发展问题进行分析。提升贫困县的产业可持续竞争力有利于实施开发式扶贫,加快贫困地区的缓贫步伐;有利于增强贫困县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可持续性;有利于强化产业支撑,推动贫困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增强贫困县的自我发展能力,为政府进行有效扶持奠定基础。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西方竞争力理论为指导,借鉴竞争力分析的基本框架,运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系统分析和比较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以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主要分析对象,对贫困县产业可持续竞争力的现状进行指标测评和发展阶段定位,对制约贫困县产业发展的内外因素进行系统研究。并构建产业可持续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模型,依此为导向,提出贫困县提升产业可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措施。本文共包括六个章节:第一章是序论。本章提出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对国内外关于贫困和产业竞争力问题的代表性文献进行梳理和简评,明确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章论述了贫困县产业可持续竞争力的理论基础。本章首先界定了贫困、贫困县、产业竞争力和产业可持续竞争力等相关概念。然后对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产业竞争力源泉理论(主要包括比较生产力决定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创新理论、产业竞争力差异理论)和产业竞争力分析模型(主要包括“钻石模型”、“GEM模型”和“工业竞争力模型”)进行介绍,提炼它们的借鉴价值,为研究贫困县的产业可持续竞争力问题构建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第三章论述了贫困县产业可持续竞争力的现状和制约因素。本章主要以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产业可持续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此对我国贫困县的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测评,指出贫困县面临产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双重低下的困境。并对贫困县产业竞争的发展阶段进行定位分析,提出贫困县仍基本处于初级的资源推动阶段。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本章对制约贫困县产业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展开研究,指出内部因素主要包括自然条件恶劣、要素支撑薄弱、体制创新滞后和贫困文化束缚,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政府扶持功能弱化、生态约束明显,等等。第四章论述了贫困县产业可持续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模型。产业可持续竞争力的强弱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笔者从核心因素、动力因素和支撑因素三个层面展开分析,提出影响产业可持续竞争力的核心因素是结构优化能力,主要包括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力、骨干企业成长力和产业集群发展力,它们决定了产业要素的结构配置效率。动力因素是产业的创新能力,主要包括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制度创新能力,它们决定了贫困县产业竞争优势的层次和可持续性的强弱。支撑因素是产业发展的环境打造力,主要包括生产要素投入能力、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能力、政府功能优化能力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它们从要素、市场、政府、生态等角度对产业的长期成长和发展产生影响。核心、动力和支撑因素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内在关联,从而构成一个彼此影响的动态系统,推动产业可持续竞争力的形成与演变。第五章论述了提升贫困县产业可持续竞争力的战略措施。本章以产业可持续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为导向,提出了可采取的战略对策。主要包括在资源环境承载范围内,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培育;推动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打造区域产业“增长极”;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加快制度创新,完善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体系;强化政府对贫困县的扶持功能,完善利益补偿和生态补偿机制,等等。第六章是关于贫困县产业可持续竞争力的分类分析。由于贫困县数量众多,县情千差万别,除了进行共通因素的一般性分析外,还应因地制宜,进行分类分析。本章以河北省环首都贫困带、太行山区贫困带和黑龙港流域贫困带为案例,侧重分析了生态功能型贫困县、山区型贫困县、资源匮乏型贫困县的产业发展和可持续竞争力提升问题。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序论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三、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四、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
  • 第二章 贫困县产业可持续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贫困县产业可持续竞争力的内涵界定
  • 一、贫困和贫困县的内涵
  • 二、竞争力和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内涵
  • 三、产业可持续竞争力的内涵与特征
  • 第二节 产业竞争力的源泉理论
  • 一、经济学关于竞争力源泉的分析路线
  • 二、产业竞争力的源泉理论
  • 第三节 产业竞争力的分析模型
  • 一、国家(区域)竞争力分析模型
  • 二、产业竞争力的分析模型
  • 第三章 贫困县产业可持续竞争力的现状与制约因素分析
  • 第一节 贫困县产业可持续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 一、贫困县产业可持续竞争力的指标测评
  • 二、贫困县产业竞争的发展阶段定位
  • 第二节 贫困县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
  • 一、自然条件恶劣,产业发展的生产、交易成本增加
  • 二、要素支撑薄弱,产业发展的要素持续投入能力低下
  • 三、体制创新滞后,产业发展的市场化、开放化水平偏低
  • 四、思想观念落后,产业发展受“贫困文化”的束缚严重
  • 五、扶持功能弱化,政府的公共产品供给短缺
  • 六、生态约束明显,优势产业的选择空间受限
  • 第四章 贫困县产业可持续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模型
  • 第一节 核心因素:结构优化力
  • 一、产业结构优化:特色优势产业培育能力
  • 二、产业组织结构优化:骨干企业成长能力
  • 三、产业空间结构优化:产业集群发展能力
  • 第二节 动力因素:产业创新力
  • 一、技术创新能力
  • 二、制度创新能力
  • 第三节 支撑因素:环境打造力
  • 一、生产要素投入能力
  • 二、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能力
  • 三、政府功能优化能力
  • 四、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 第五章 提升贫困县产业可持续竞争力的战略措施
  • 第一节 在资源环境承载范围内,加快特色优势产业的培育
  • 一、推动农业的特色化、产业化和生态化发展
  • 二、以国家扶持和扩大开放为“杠杆”,推动工业的新型化发展
  • 三、立足资源环境优势,加快劳务输出、旅游等服务业的发展
  • 第二节 推动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打造产业“增长极”
  • 一、加快特色民营经济成长,为产业集群形成打造企业基础
  • 二、建设工贸园区,为产业集群形成打造空间载体
  • 三、培育骨干企业,完善产业集群的分工协作网络
  • 四、因地制宜,选择科学的产业集群培育模式
  • 第三节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完善区域创新体系
  • 一、建设农业科技支撑体系,提高农业创新能力
  • 二、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提高工业创新能力
  • 三、完善区域创新系统,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 第四节 加快制度创新,完善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体系
  • 一、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缓解资本短缺的“瓶颈”制约
  • 二、完善土地市场体系,发挥土地资源的比较优势
  • 三、完善商品市场体系,增强产业的外部市场开拓能力
  • 第五节 强化政府对贫困县产业发展的扶持功能
  • 一、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
  • 二、稳定增加扶贫资金投入,完善扶贫开发机制
  • 三、健全对贫困县的生态补偿机制,培养替代产业
  • 第六章 贫困县产业可持续竞争力的分类分析
  • 第一节 河北省贫困县的分布概况
  • 第二节 河北省贫困县产业可持续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 一、河北省贫困县主要经济指标的横向比较
  • 二、河北省贫困县产业可持续竞争力的指标测评
  • 第三节 生态功能县-环首都贫困县产业可持续竞争力研究
  • 一、环首都贫困县面临“贫困与生态恶化并存”的困境
  • 二、环首都贫困县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障碍
  • 三、提升环首都贫困县产业可持续竞争力的路径选择
  • 第四节 山区贫困县-太行山区贫困县产业可持续竞争力研究
  • 一、太行山区贫困县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障碍
  • 二、提升太行山区贫困县产业可持续竞争力的路径选择
  • 第五节 资源匮乏县-黑龙港流域贫困县产业可持续竞争力研究
  • 一、黑龙港流域贫困县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障碍
  • 二、提升黑龙港流域贫困县产业可持续竞争力的路径选择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企业可持续竞争力概念与内在机理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S3)
    • [2].中小企业可持续竞争力提升策略探讨[J]. 今日财富 2019(15)
    • [3].建设可持续竞争力理想城市[J]. 中国建设信息 2013(11)
    • [4].中国城市可持续竞争力评价[J]. 中国经济报告 2013(07)
    • [5].美国金融可持续竞争力之辩[J]. 社会科学战线 2011(07)
    • [6].基于可持续竞争力的全面创新管理研究[J]. 审计与理财 2008(12)
    • [7].贫困县产业可持续竞争力的测评与提升[J]. 理论学刊 2008(09)
    • [8].贫困县域产业可持续竞争力探讨[J]. 理论探索 2008(05)
    • [9].新工科的新视角:面向可持续竞争力的敏捷教学体系[J]. 中国大学教学 2018(10)
    • [10].安阳市旅游业可持续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5(03)
    • [11].澳门可持续竞争力排第六[J]. 广东经济 2013(07)
    • [12].品牌可持续竞争力的超循环运行机制分析[J]. 商业时代 2011(09)
    • [13].舒适性视角下安徽省城市可持续竞争力评价研究[J].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0(01)
    • [14].中国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水平测度研究[J]. 经济纵横 2018(09)
    • [15].西部地区城市可持续竞争力评价研究[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1)
    • [16].未来工程教育形态:面向可持续竞争力的服务型教育[J]. 中国大学教学 2019(05)
    • [17].基于核心资本变迁的产业可持续竞争力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03)
    • [18].河南省贫困县产业可持续竞争力提高的探讨[J]. 中国集体经济 2013(34)
    • [19].动态纪念日[J]. 黑龙江金融 2013(05)
    • [20].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东方道路:从朴素的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以江苏省扬州市为例[J]. 中国名城 2008(01)
    • [21].制造型企业市场可持续竞争力的仿真分析[J]. 管理现代化 2015(03)
    • [22].倪鹏飞:最具竞争力的城市是可持续竞争力的理想城市[J]. 中国建设信息 2013(11)
    • [23].全球城市体系的网络结构与可持续竞争力研究[J]. 经济体制改革 2019(06)
    • [24].金融可持续竞争力及其评价体系研究[J]. 中国市场 2010(52)
    • [25].诗意与远方 迈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社会[J]. 声屏世界·广告人 2019(04)
    • [26].新基准:建设可持续竞争力理想城市——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重大成果《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13:建设可持续竞争力理想城市》在京发布[J]. 经济研究参考 2013(31)
    • [27].宏观经济激变中企业可持续竞争力的培育问题——以日本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为例[J]. 宏观经济研究 2009(05)
    • [28].不见“桃花源”,难觅“伊甸园” 诗意的理想城市须具备哪些要素?[J]. 环境经济 2017(12)
    • [29].2015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榜单出炉[J]. 江南论坛 2016(06)
    • [30].可持续竞争力的网络空间安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计算机教育 2019(10)

    标签:;  ;  ;  ;  ;  

    贫困县产业发展与可持续竞争力提升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