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山东省手足口病暴发的病因学研究

2007年山东省手足口病暴发的病因学研究

论文摘要

2007年3至5月份,山东省临沂市发生大规模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disease,HFMD)暴发。3月15日报告全市首例HFMD病例,随后病例逐渐增多,5月份上升明显。截至5月31日,累计报告病例1718例,患者出现发热、出疹症状,大多预后良好;有3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死亡。HFMD是常见的婴幼儿传染病,个别病例可出现致死性并发症而死亡。HFMD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需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病原确定。为确定此次暴发的病原,国家脊髓灰质炎实验室对5月26日送检的HFMD病例临床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对采自101个病例的182份临床标本(粪便、脑脊液、咽拭子、血清和肺吸出物)进行病毒分离(RD细胞和HEp-2细胞),从52例病例分离到58株肠道病毒。对分离毒株进行肠道病毒VP1或VP4编码基因的RT-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来确定血清型。实验证实,其中50株为EV71(分离自44例病例),7株为CV-A16(分离自7例病例),1株为CV-B2(分离自1例病例)。双份血IgG检测:采集33例患儿的急性期和恢复期配对血清,分别以本次分离到的EV71和CV-A16,以及暴发早期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HFMD病例中分离到的ECHO3为攻击病毒,在RD细胞上进行微量中和实验,测定血清中和抗体滴度。结果表明:67%(22/33)存在EV71急性感染;30%(6/20)存在ECHO3急性感染;9%(2/22)存在CV-A16急性感染。根据中和实验和病毒分离结果,有7例存在至少2种型别的肠道病毒感染。对发病3天后采集的34份血清、6份脑脊液(CSF)标本分别进行埃可病毒(echovirus,ECHO)和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CoxV)IgM抗体检测。CSF检测结果全部阴性,血清中IgM抗体检测结果也提示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同时存在。此研究共对103例患者的临床标本进行了病毒分离或血清中和实验检测,有64例证实存在肠道病毒感染,占被检病例62%(64/103)。其中53%(55/103)存在EV71感染(11例为血清学证实病例)。可以认为,BY71为此次HFMD暴发的主要病因。全部实验结果表明:除EV71外,还同时存在其它肠道病毒(ECHO3、CVA16和CVB2)的流行。对此次暴发中分离的部分EV71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山东分离株与C4亚型的代表株间具有最大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96.1%),与C4亚型代表株处于同一分支,bootstrap值高达95,属于C4亚型。除SD/07/521-09/stool和SD/07/523-11/swab,其它15株间有较高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6%~100%。SD/07/521-09/stool和SD/07/523-11/swab与其它15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相对较低分别为96.0%~97.1%和95.3%~96.1%。SD/07/521-09/stool与SD/07/523-11/swab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6.0%。因此,此次流行中可能存在多条EV71传播链,或者说在疾病暴发前当地已经存在不同分支EV71的流行。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语
  • 引言
  • 正文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发表的文章)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2007年山东省手足口病暴发的病因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