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多沙粗沙区乡村聚落窑洞民居土壤侵蚀效应及防治对策研究

陕北多沙粗沙区乡村聚落窑洞民居土壤侵蚀效应及防治对策研究

论文题目: 陕北多沙粗沙区乡村聚落窑洞民居土壤侵蚀效应及防治对策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自然地理学

作者: 裴新富

导师: 甘枝茂

关键词: 陕北多沙粗沙区,窑洞民居,土壤侵蚀,防治对策,生态村镇

文献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陕北多沙粗沙区,是指延安/延河以北陕西境内的多沙粗沙区域。该区面积4.35万km~2,占整个多沙粗沙区总面积的58%,年产粗泥沙1.8亿t,占黄河下游粗泥沙总量(4.13亿t)的43.48%,是造成黄河逐年抬高,形成“地上悬河”的主要泥沙源区,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该区严重的土壤侵蚀,是脆弱的自然环境因素和强烈的人类活动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窑洞民居无疑是重要的人为因素之一。但该类侵蚀目前尚未受到足够重视。研究窑洞民居土壤侵蚀及其防治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生产实际意义,对于丰富土壤侵蚀学科内容,制定减少入黄泥沙对策,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本文采取半定位观测、实地调查量测等方法,首次研究了陕北多沙粗沙区窑洞民居土壤侵蚀的涵义、形成过程、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主要再塑地类土壤侵蚀效应大小、波动衰减变化特点,以及窑洞民居土壤侵蚀防治和生态村镇建设对策措施等问题,力求在理论和实用两方面均有所创新。摘要如下: 1、总结评述了土壤侵蚀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认为以往土壤侵蚀研究多偏重于特定区域自然条件下土壤侵蚀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时空变化规律。按照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加强生产建设过程中土壤侵蚀研究,探讨改善人居环境对策、措施,应该是土壤侵蚀学科今后主要研究内容之一。 2、系统地分析了该区窑洞民居的类型、分布、结构模式、建设特点,提出了窑洞民居再塑地类分类系统。认为该区以靠山窑洞、农家小院为主的窑洞民居类型及结构模式,沿沟道、坡面分布特征明显。建设一般都要削坡平基,开挖扰动黄土山体、坡面、地层。形成的主要再塑地类包括窑顶、院落、户间道路、户间空地,以及挖损陡坡陡壁、堆垫人工边坡、废弃坍塌窑洞等。 3、首次探讨了窑洞民居土壤侵蚀的涵义、形成过程、影响因素。认为窑洞民居破坏了相对稳定的下垫面条件,使原地面面目全非,造就了一个全新的侵蚀环境,从而加剧土壤侵蚀;除常见的侵蚀方式外,还包括废弃窑洞坍塌、堆垫边坡非均匀沉降等形式;除受自然因素影响外,更主要的是受人为因素主导、控制;其特点完全不同于自然坡面土壤侵蚀,以及毁林开荒、陡坡耕种等人为侵蚀形式。 4、首次提出并分析了窑洞民居土壤侵蚀评价指标体系。从窑洞民居土壤侵蚀多呈离散分布,以及表示某些特殊地类侵蚀呈线状、点状分布的需要出发,提出了人居侵蚀模数R、新增人居侵蚀模数△R、人居侵蚀比率r三项评价指标。

论文目录:

一 绪论

1.1 研究区域及研究主题

1.2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评述

1.3 论文选题缘由及目的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5 技术方法及技术路线

1.6 小结

二 陕北多沙粗沙区区域环境特征概述

2.1 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区域差异明显

2.2 人口严重超载,地区分布不均

2.3 原地面土壤侵蚀严重,成因复杂

2.4 小结

三 陕北多沙粗沙区乡村聚落窑洞民居结构模式及再塑地类分类

3.1 陕北多沙粗沙区乡村聚落窑洞民居概述

3.2 陕北多沙粗沙区乡村聚落窑洞民居结构模式

3.3 陕北多沙粗沙区乡村聚落窑洞民居建设特点与再塑地类分类

3.4 小结

四 陕北多沙粗沙区窑洞民居土壤侵蚀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4.1 陕北多沙粗沙区乡村聚落窑洞民居土壤侵蚀涵义及特点

4.2 窑洞民居土壤侵蚀主要形式

4.3 窑洞民居土壤侵蚀形成过程

4.4 窑洞民居土壤侵蚀影响因素

4.5 小结

五 陕北多沙粗沙区窑洞民居土壤侵蚀评价指标及研究分区

5.1 陕北多沙粗沙区乡村聚落窑洞民居土壤侵蚀评价指标体系

5.2 陕北多沙粗沙区乡村聚落窑洞民居土壤侵蚀研究分区

六 典型区域窑洞民居及其再塑地类土壤侵蚀效应

6.1 研究思路及典型乡村聚落窑洞民居选择

6.2 典型乡村聚落窑洞民居再塑地类结构模式

6.3 典型窑洞民居再塑利用地类人居侵蚀模数

6.4 典型窑洞民居再塑附属地类人居侵蚀模数

6.5 典型废弃坍塌窑洞人居侵蚀模数

6.6 典型窑洞民居综合人居侵蚀模数

6.7 典型区域窑洞民居人居侵蚀模数推算——以韭园沟、青阳沟为例

6.8 小结

七 窑洞民居土壤侵蚀效应波动衰减变化

7.1 居住期窑洞民居土壤侵蚀效应波动衰减变化

7.2 废弃坍塌窑洞土壤侵蚀效应波动衰减变化

7.3 小结

八 窑洞民居土壤侵蚀防治及生态村镇建设对策措施

8.1 陕北多沙粗沙区乡村聚落窑洞民居土壤侵蚀防治对策措施

8.2 陕北多沙粗沙区生态村镇建设策略研究

九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习期间主要成果

发布时间: 2005-07-19

参考文献

  • [1].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侵蚀产沙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D]. 张含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6
  • [2].基于GIS的黄河水土流失评价预测模型研究[D]. 马晓.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

相关论文

  • [1].区域土壤侵蚀遥感定量监测技术研究[D]. 李智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
  • [2].黄土高原历史时期地貌与土壤侵蚀演变研究[D]. 桑广书.陕西师范大学2003
  • [3].陕北多沙粗沙区水土保持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 刘啸.陕西师范大学2004
  • [4].基于GIS和RS的小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土壤侵蚀响应[D]. 史志华.华中农业大学2004
  • [5].基于遥感和GIS的区域土壤侵蚀调查研究[D]. 周为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5
  • [6].祖厉河流域土壤侵蚀与水文—地貌过程变化的GIS辅助模拟[D]. 张小文.兰州大学2006
  • [7].传统堡寨聚落研究[D]. 王绚.天津大学2004
  • [8].中国古代农村聚落区域分布与形态变迁规律性研究[D]. 李贺楠.天津大学2006

标签:;  ;  ;  ;  ;  

陕北多沙粗沙区乡村聚落窑洞民居土壤侵蚀效应及防治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