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模式的选择

论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模式的选择

论文摘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它的发展状况决定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程度。现代农业是带有高风险的弱质产业,农业生产经营者同时面临着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尤其是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严重威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保险作为一项风险转嫁、损失分摊的经济补偿制度,对保证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农业保险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在商业性经营中处于长期亏损、保费规模不断萎缩的境地。近几年来,随着国内理论界对农业保险的深入研究和政府主导下对农业保险模式的多轮试验,我国的农业保险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但是,农业保险仍然存在有效需求和供给不足,缺乏巨灾风险保护体系和缺乏财政税收政策支持等问题。本文认为,目前国内农业保险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一个有效的制度供给模式,因此,对国外农业保险制度模式和国内农业保险制度模式实践进行研究并选择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保险模式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经济学原理和制度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以对农业保险的特性和地位,国内外农业保险的实践和农业保险制度模式的研究为主题,围绕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制度模式和制度安排展开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这一部分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方法和可能创新之处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概述。这一章对农业保险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的分析,对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客观的评价,从而为构建和创新农业保险制度奠定基础。第三部分,农业保险制度及其模式。这一章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制度、农业保险制度和农业保险制度模式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农业保险制度模式的组成要素进行详细分析,为农业保险制度模式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第四部分,国外农业保险制度模式比较及借鉴。这一章运用纵向和横向比较分析法分析了农业保险经营比较成功的欧美发达国家和亚洲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保险制度安排和设计,总结了国外的经验,对推动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的创新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第五部分,我国农业保险制度模式的实践。这一章对2003年以来我国的农业保险试点情况进行了阐述,分析其经验教训,对农业保险制度建设给予了一些启示。第六部分,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模式的选择。这一部分在对各种农业保险制度模式进行优劣比较的基础上,选择出了一种最适合我国国情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模式,即政府主导下农业保险政策性定位、商业化运作模式是比较符合我国国情的现实选择。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农业保险制度模式研究动态
  • 1.3.1 国内外农业保险的制度研究
  • 1.3.2 国内农业保险的制度模式研究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5 可能创新之处
  • 2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概况
  • 2.1 农业保险概念及特点
  • 2.2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历程
  • 2.3 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
  • 2.4 目前我国农业保险中存在的问题
  • 3 农业保险制度及其模式
  • 3.1 制度内涵
  • 3.2 农业保险制度及其模式的定义
  • 3.3 农业保险制度模式的组成要素
  • 4 国外农业保险制度模式比较及借鉴
  • 4.1 美国农业保险制度模式
  • 4.2 日本农业保险制度模式
  • 4.3 欧洲的农业保险制度模式
  • 4.3.1 法国的农业保险制度模式
  • 4.3.2 意大利的农业保险制度模式
  • 4.4 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保险制度模式
  • 4.4.1 菲律宾的农业保险制度模式
  • 4.4.2 印度的农业保险制度模式
  • 4.5 国外农业保险制度模式的经验借鉴
  • 5 我国农业保险制度模式的实践
  • 5.1 我国现行的农业保险实践
  • 5.1.1 政策扶持,商业保险公司代办模式
  • 5.1.2 “政府主导下农业专业保险公司经营”-上海“安信”模式
  • 5.1.3 “政策扶持下专业保险公司经营”-吉林“安华”模式
  • 5.1.4 “政府支持+相互保险公司经营”-黑龙江“农垦”模式
  • 5.1.5 “政府推动+共保经营”-浙江“共保体”模式
  • 5.2 六省区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情况
  • 5.2.1 吉林试点
  • 5.2.2 内蒙古试点
  • 5.2.3 江苏试点
  • 5.2.4 湖南试点
  • 5.2.5 四川试点
  • 5.2.6 新疆试点
  • 5.3 国内农业保险实践对制度模式选择的启示
  • 6 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模式的选择
  • 6.1 四种可选择制度模式
  • 6.1.1 政府主办、政府组织的模式
  • 6.1.2 政府支持下的合作互助的模式
  • 6.1.3 政府支持下的相互保险公司的模式
  • 6.1.4 政府主导下的商业保险模式
  • 6.2 四种制度模式利弊分析
  • 6.3 适合我国国情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模式的选择
  • 6.3.1 政策性农业保险管理机构
  • 6.3.2 商业性保险公司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直接业务
  • 6.3.3 实行强制保险与自愿保险相结合
  • 6.3.4 财政政策支持
  • 6.3.5 建立农业巨灾风险管理专项基金
  • 6.3.6 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再保险体系
  • 6.3.7 调动地方政府支持和协助农业保险的发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详细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 [1].农业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与路径选择探讨[J]. 经济研究导刊 2019(34)
    • [2].关于辽宁省完善农业保险制度的思考[J]. 农家参谋 2020(22)
    • [3].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农业保险制度的变迁与创新——历史进程、成就及经验[J]. 农业经济问题 2018(12)
    • [4].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9(01)
    • [5].完善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的一些思考[J]. 中国保险 2019(02)
    • [6].改革开放40年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的演进轨迹及前路展望[J]. 农业经济问题 2018(10)
    • [7].健全农业保险制度 助推现代农业发展——《健全农业保险制度研究》评介[J]. 农村工作通讯 2017(03)
    • [8].对于建立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问题探讨[J]. 经济研究导刊 2017(10)
    • [9].我国农业保险制度:“保险+期货”的原理、路径及建议[J]. 改革与战略 2017(09)
    • [10].加拿大农业保险制度发展模式(上)[J]. 保险理论与实践 2016(06)
    • [11].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J]. 保险理论与实践 2017(04)
    • [12].农业保险制度普及状况信息调查报告——以山东省菏泽市黄堽镇徐庄村为例[J]. 江西农业 2016(23)
    • [13].农业保险制度的国际经验借鉴[J]. 河北企业 2017(07)
    • [14].以福利为取向的美国农业保险制度评介[J]. 生产力研究 2013(03)
    • [15].建立区域化、多层次农业保险制度研究[J]. 知识经济 2011(03)
    • [16].论贵州农业保险制度的完善[J]. 贵州社会科学 2011(07)
    • [17].建立健全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的几点思考[J].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11(03)
    • [18].论农业保险制度的政策性与民生性[J]. 中国渔业经济 2011(05)
    • [19].论意识形态与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变迁[J]. 企业家天地(理论版) 2010(12)
    • [20].中国农业保险制度的变迁与创新[J]. 保险研究 2009(02)
    • [21].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的出路[J]. 法制与社会 2009(22)
    • [22].如何完善我国的农业保险制度[J]. 农业经济 2008(01)
    • [23].非正式制度与农业保险制度变迁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08(18)
    • [24].完善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J]. 经济研究参考 2008(24)
    • [25].论政府在农业保险制度中的责任和行为[J]. 中国保险 2020(01)
    • [26].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的法制化及其完善——以《农业保险条例》评析为视角[J]. 南方金融 2013(12)
    • [27].基于西班牙农业复合保险制度分析中国农业保险制度[J]. 世界农业 2014(08)
    • [28].论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的“二元”模式[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5)
    • [29].日本农业保险制度及借鉴[J]. 金融纵横 2011(02)
    • [30].我国差异化半强制性农业保险制度浅析[J]. 黑龙江金融 2011(01)

    标签:;  ;  ;  

    论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模式的选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