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抗辩论

票据抗辩论

论文摘要

当代票据,虽然受电子化和现代支付手段的冲击,但也不过是使用范围被挤压而已,其固有的功能如信用、融资,并无其他金融形式可以替代,即使汇兑、支付、结算等功能也只是部分地由现代电子资金移转制度和无纸化的支付结算方式来完成,因此,没理由对票据法及票据理论的发展和完善表现出不应有的轻视。该论文针对我国大陆票据理论及实践先天不足,后天营养缺乏的现实,拟从票据的核心制度之一—票据抗辩入手,对票据抗辩理论,票据抗辩限制制度,票据抗辩的分类体系,以及联合国国际汇票本票公约中的票据抗辩制度作较系统的研究,试图澄清当代票据抗辩制度的理论根据,甄别我国票据法的立法失误,并努力超越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票据法,从票据法的发展趋势上把握我国票据法的修改方向。除绪论,论文的第二章抗辩和票据抗辩,阐述了票据抗辩在一般抗辩中的地位,尤其是与民事抗辩的区别和联系,以作为票据抗辩研究的基础。第三章票据理论和票据抗辩理论,介绍世界票据抗辩理论的源流,其中包括票据严正理论的演变,纸币说到无因性理论的确立,契约说、创造说、发行说的对立,交付契约欠缺的抗辩与权利外观理论的价值,新抗辩理论的历史意义等。通过以上历史分析并结合制度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其一,票据理论的研究,从对象上首先应该区分正常票据行为下票据权利的移转(常态移转),和非因票据行为而发生的票据移转(非常态移转),如此才能避免理论研究上的方向性错误。第二,把前一结论作为前提,票据常态移转和非常态移转,债务人可否主张抗辩的根据应分别从无因性理论和权利外观理论去寻找,即人的抗辩限制的基础是无因性理论,交付契约欠缺的抗辩等则要以权利外观理论去解决。第三,票据抗辩的传统分类,即物的抗辩和人的抗辩二分法已不能涵盖票据抗辩的全部事实,我们应该在上述理论中吸收合理的养分,给出一个更科学的分类。第四,不同的票据理论,最终要解决的问题都是如何判断某一抗辩的法律或理论构成,有时也会出现殊途同归的效果,但必须注意理论的一贯性。第四章票据抗辩限制侧重对票据抗辩作了制度上的分析,包括票据抗辩制度的特色,票据抗辩限制的立法例、理论根据、前提条件,例外规定等内容。该部分的研

论文目录

  • 绪论
  • 第一章 抗辩与票据抗辩
  • 一、抗辩
  • (一) 抗辩的意义
  • (二) 抗辩的分类
  • 二、票据抗辩
  • (一) 票据抗辩的意义
  • (二) 票据抗辩与民事抗辩
  • 第二章 票据理论和票据抗辩理论
  • 一、概说
  • 二、19 世纪德国票据抗辩理论的票据理论史概观
  • (一) 票据理论的主要课题
  • (二) 从票据严正的观念到纸币说
  • (三) 新票据严正理论的产生和票据无因性的确立
  • (四) 否定背书的债权让与性的思考方法
  • 三、票据理论学说现状
  • (一) 契约说
  • (二) 创造说
  • (三) 发行说
  • (四) 我国票据法票据行为上述学说所属分析
  • 四、交付契约欠缺的抗辩
  • 五、权利外观理论
  • (一) 概说
  • (二) 作为对一般的信赖给予保护的权利外观理论
  • (三) 作为契约说补充的权利外观理论
  • 六、意思表示瑕疵与票据抗辩
  • (一) 问题所在
  • (二) 学说概览
  • (三) 小结
  • 七、新抗辩理论
  • (一) 新抗辩理论的内容
  • (二) 新抗辩理论的评析
  • 八、总结
  • 第三章 票据抗辩限制
  • 一、票据抗辩限制的意义
  • 二、票据抗辩限制的立法例比较
  • (一) 国际上的立法例
  • (二) 我国票据法规定抗辩限制的基本内容
  • (三) 我国票据法第10 条第1 款等对票据抗辩限制原则的破坏
  • 三、票据抗辩限制的理论根据
  • (一) 否定背书的债权让与性的思考方法
  • (二) 基于无因性的思考方法
  • (三) 依据权利外观理论的思考方法
  • (四) 属人性说的思考方法
  • (五) 评析
  • 四、票据抗辩限制的前提条件
  • (一) 须依票据法上的转让方法转让票据
  • (二) 须符合促进票据流通的目的
  • (三) 须持票人为善意
  • 五、票据抗辩限制的例外
  • (一) 恶意取得票据
  • (二) 无对价或不以相当对价取得票据
  • 第四章 票据抗辩的分类体系
  • 一、引言
  • 二、关于票据抗辩分类学说的整理
  • (一) 通说的观点
  • (二) 票据抗辩分类理论的新发展
  • (三) 评析
  • 三、中间抗辩
  • (一) 中间抗辩概述
  • (二) 中间抗辩的具体事由
  • (三) 小结
  • 第五章 联合国国际汇票本票公约中的票据抗辩
  • 一、国际汇票本票公约中的票据抗辩排除规则
  • (一) 关于国际汇票本票公约的相关说明
  • (二) 国际汇票本票公约中票据抗辩排除规则概览
  • (三) 可以对抗“受保护的持票人”的各种抗辩
  • (四) 可以对抗“非受保护的持票人”的各种抗辩
  • (五) 受保护的持票人的要件和机能
  • (六) 小结
  • 二、国际汇票和国际本票公约中的票据抗辩类型
  • (一) 前言
  • (二) 《公约》中的票据抗辩诸类型
  • 三、总结
  • 结论
  • 一、票据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 二、对票据抗辩限制理论的丰富
  • 三、国际汇票本票公约的若干思考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换个角度看世界[J]. 留学 2020(15)
    • [2].利益返还请求权[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 [3].除权判决后合法持票人的救济路径——兼论公示催告程序之不足与完善[J]. 宜宾学院学报 2014(11)
    • [4].票据除权后持票人能否向其前手行使追索权[J]. 人民司法 2013(16)
    • [5].英美法系中融通票据制度初探[J]. 清华法学 2009(05)
    • [6].空白票据补充权若干问题探析[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8)
    • [7].官员应当习惯于自己买票看戏[J]. 领导文萃 2008(11)
    • [8].票据权利体系理论修正之探析——以票据上付款人的法律地位为视角[J].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3)
    • [9].谁是最后的合法持票人——对司法实践中票据权利与票据责任的再认识[J]. 浙江金融 2009(02)
    • [10].卖票人与持票人[J]. 歌剧 2008(03)
    • [11].商自然人破产能力之承认与汇票持票人期前追索权的实现[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3)
    • [12].票据除权后合法持票人行使权利之途径[J]. 人民司法 2011(14)
    • [13].英美票据法中融通票据制度初探[J]. 当代法学 2009(04)
    • [14].粮票作废20年谈[J]. 粮食问题研究 2012(05)
    • [15].论述RFID体育场馆门票应用系统[J]. 第一健身俱乐部 2009(10)
    • [16].支票保付制度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09(21)
    • [17].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相关问题初探[J]. 法制与社会 2017(11)
    • [18].联合国《国际汇票及本票公约》中的票据抗辩[J]. 北方法学 2009(06)
    • [19].空白授权票据补充权的法律效力分析[J]. 研究生法学 2010(01)
    • [20].论空白票据的构成要件[J]. 现代商贸工业 2010(22)
    • [21].试论汇票被恶意申请除权的法律救济[J]. 法制与经济 2014(10)
    • [22].以实例探析书写错误导致的瑕疵票据权利的审查与认定[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1)
    • [23].法律小辞典[J]. 中国审判 2013(03)
    • [24].重庆地票落地的关键环节及改进[J]. 生产力研究 2012(01)
    • [25].来论[J]. 中国计算机用户 2008(25)
    • [26].空白背书中的空白补充权探析[J]. 法制与经济 2014(18)
    • [27].票据无因性之优势分析与立法完善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3(21)
    • [28].空白票据法律制度探析[J]. 法制与社会 2009(12)
    • [29].论票据追索中的拒绝证明[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8(01)
    • [30].背书不连续的票据权利主张[J]. 经贸实践 2017(03)

    标签:;  ;  ;  

    票据抗辩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