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变文的口头传统研究

敦煌变文的口头传统研究

论文题目: 敦煌变文的口头传统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

作者: 富世平

导师: 项楚

关键词: 变文,文本,口头性,口头传统

文献来源: 四川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敦煌变文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历来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经过几代学人的不懈努力,取得了辉煌的研究成果。但学术研究从来没有止境,变文的研究仍然有待于从不同的角度,继续开拓。就变文的研究现状来说,成就主要集中在文献的整理方面,文学本身的研究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足。同时,因为学术界基本上一直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从作家作品中归纳出的一些理论,来研究和作家作品并不完全属于一个系统的口头性变文作品,因此一些结论并不十分符合实际。 本论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变文的口头传统,以口头性为突破点,从五个大的方面对敦煌变文作了较为系统的阐释。第一,变文研究中的基本问题阐释。主要探讨了变文之“变”的渊源和变文的分类两个学术界颇有争议的问题。对于变文之“变”,本文认为来源于乐府变曲。“变”本为乐舞章节的单位。变曲以组曲的方式表现一定的内容,“因事制歌”,其辞有时也称为“某某变”。受到这种艺术形式的影响,其它与之在某些方面具有相同或相似特点的表演也称为“变”,变文由此而得名。作为一种说唱艺术,本名为“变”,案头化之后才称为“变文”。虽不能肯定变文一定要配合图画才能说唱,但变相的命名原因和变文是相同的。变相也是因为以“连环画”(一铺又一铺的图画,或在一幅图画中的不同区域表现几个不同的故事情节)的形式描绘故事。 变文的分类,也是众说纷纭。本文认为“变”本来并非文体名称,同时,相同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不同的命名,因此变文的研究,应该从说唱表演的传统出发,充分考虑变文文本的特殊性质,不能拘泥于我们现在所见的名称,也不能拘泥于我们所见到的文本,否则会始终纠缠在这种分类的泥潭中

论文目录:

绪论 敦煌变文研究的成就与不足

第一章 敦煌变文研究中的基本问题阐释

第一节 变文之“变”的含义与渊源

第二节 变文的分类及文体特征问题

第二章 敦煌变文口头性的历史传统

第一节 变文的起源问题与转变的口头性

第二节 佛经的口头性及其与变文的口头传统

第三节 唱导的口头性及其与变文的口头传统

第四节 中国传统说唱的口头性及其与变文的口头传统

第三章 敦煌变文的文本类型及其文本特点

第一节 转变艺术的文本化过程

第二节 敦煌变文的文本类型

第三节 敦煌变文的文本特点

第四章 敦煌变文程式分析(上)

第一节 变文中的程式及其意义

第二节 变文中的时间程式

第三节 变文中的情感程式

第五章 敦煌变文程式分析(下)

第一节 变文中的引导性程式

第二节 变文中的典型场景

第三节 变文程式化创编所带来的文本缺陷

第六章 敦煌变文的审美风格与审美特征

第一节 听和说的艺术: 一种双向交流的审美形态

第二节 亦真亦奇的审美风格

第三节 民众审美文化心理的集中展示

结语

主要引用和参考书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声明

致谢

四川大学博士论文研究创新自评表

发布时间: 2005-10-08

参考文献

  • [1].从表达认同到认同表达[D]. 韩成艳.华中师范大学2011
  • [2].口头表演与文化阐释[D]. 刘秋芝.西北民族大学2010

相关论文

  • [1].从变文到元明词话的文体流变研究[D]. 韩洪波.扬州大学2013
  • [2].敦煌变文作时作者考论[D]. 王伟琴.西北师范大学2009
  • [3].敦煌曲子词地域文化研究[D]. 汤君.四川大学2003
  • [4].敦煌小说研究[D]. 王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 [5].佛教与唐五代白话小说[D]. 俞晓红.上海师范大学2004
  • [6].敦煌宫词研究[D]. 董艳秋.四川大学2004
  • [7].苏轼与佛学[D]. 梁银林.四川大学2005
  • [8].笔记小说俗谚研究[D]. 黄建宁.四川大学2005
  • [9].敦煌写本祭悼文研究[D]. 龚泽军.四川大学2005
  • [10].敦煌变文单音动词词义演变研究[D]. 李倩.四川大学2006

标签:;  ;  ;  ;  

敦煌变文的口头传统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