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平植物油对延边黄牛瘤胃内环境及血液脂肪酸成分的影响

不同水平植物油对延边黄牛瘤胃内环境及血液脂肪酸成分的影响

论文摘要

人类健康杀手—癌症、心脑血管疾患,与脂质代谢异常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调节脂质代谢类的功能性食品因子的开发在功能食品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天然新型功能性脂肪酸—共轭亚油酸,因其具有令人瞩目的生理功效和营养调控作用,作为一种新型添加剂应用于养殖业中,并用于开发保健食品,应用前景广阔。日粮中使用单一的脂肪源将会出现脂肪酸组成供给单一的问题,不能满足动物生长和生产的需求,可以通过饲喂混合植物油来最大限度的满足动物体对不饱和脂肪酸的需求和提高CLA在动物体内的含量。本文主要研究了添加不同比例的混合植物油对瘤胃内环境及血液脂肪酸成分的影响。本试验采用4×3不完全拉丁方设计,选用三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延边黄牛母牛(体重275±20kg),处理组分为对照组和三个试验组,试验组日粮是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4%、5%、6%(以精料为基础)的混合植物油,从中选择最适添加量。日粮精粗比为58:42。混合植物油组成为55%豆油+25%红花油+20%葵花油。试验结果如下:饲喂后3h,各组pH均达到最低水平,pH值变化范围为5.65~7.03,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恢复到饲喂前的水平,各时间点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纤毛虫的数量由于植物油的添加有降低的趋势,但各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NH3-N含量和BCP含量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但4%植物油NH3-N浓度的降低有利于BCP的生成不同比例混合植物油的加入对不同时间点丙酸的含量有显著影响(P≤0.0001),三者均高于对照组,在3h达到最大值,与pH值变化相符,随着时间的推移,浓度缓慢下降,且丙酸的含量4%植物油组最高。TVFA和乙酸/丙酸各处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植物油增加了瘤胃液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混合植物油的加入对瘤胃液中C18:1的含量在各时间点都有显著影响(P=0.0001-0.0005),增加了合成CLA的脂质底物。C18:2不同处理组间分别在0h、3h、9h有很大差异(P=0.019-0.048)。C18:3含量在3h、6h、12h时间点差异显著(P=0.003-0.030),瘤胃液中c9,t11-CLA与t10,c12-CLA含量各时间点各处理组间差异均不显著。血浆脂肪酸组成中,C18:0含量随着植物油的添加而增加(P=0.008-0.022),说明不饱和脂肪酸被瘤胃微生物氢化后,进入血液。添加植物油在各时间点均增加于C18:1的含量,差异显著(P=0.005-0.042);C18:2的含量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各时间点差异均显著(P=0.002-0.007);C18:3含量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各时间点均显著(P=0.0001-0.0007)高于对照组,C18:2的含量和C18:3含量4%和6%两组均较高,日粮中添加植物油增加了血液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c9,t11-CLA含量在饲喂后6h差异显著(P=0.032),t10,c12-CLA在0h、9h、12h差异显著(P=0.003-0.011);CLA的总量,各试验组比对照组高,但不同时间点差异不同,总的看来,4%植物油组与6%植物油组比其他组高。说明由于植物油的添加,瘤胃微生物不完全氢化作用产物的增加,增加了瘤胃液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不饱和脂肪酸被吸收后,血液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且同时提高了瘤胃液和血液中CLA的浓度。综上所述,添加4%、5%和6%三个水平的植物油对瘤胃发酵无影响。本试验的研究结果认为275kg体重的延边黄牛日粮中添加4%水平的混合植物油在不影响瘤胃发酵的条件下为增加瘤胃液和血液中不饱和脂肪酸及CLA含量的最佳水平。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共轭亚油酸的结构与功能
  • 1.2 反刍动物脂肪的代谢
  • 1.3 脂肪对纤维素消化的影响
  • 1.4 功能性畜产品的开发
  • 1.5 本论文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动物
  • 2.2 试验设计
  • 2.3 饲养管理
  • 2.4 样品采集方法及程序
  • 2.5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6 数据处理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添加水平的植物油对瘤胃液pH值变化的影响
  • 3.2 不同添加水平的植物油对瘤胃液中纤毛虫数量的影响
  • 3-N浓度的影响'>3.3 不同添加水平的植物油对瘤胃液中NH3-N浓度的影响
  • 3.4 不同添加水平的植物油对瘤胃BCP浓度的影响
  • 3.5 不同添加水平的植物油对瘤胃液中VFA变化的影响
  • 3.6 不同添加水平的植物油对瘤胃液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3.7 不同添加水平的植物油对血液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第四章 讨论
  • 4.1 添加不同水平的植物油对瘤胃pH值的影响
  • 4.2 添加不同水平的植物油对瘤胃纤毛虫数量的影响
  • 3-N浓度的影响'>4.3 添加不同水平的植物油对瘤胃HN3-N浓度的影响
  • 4.4 添加不同水平的植物油对瘤胃BCP浓度的影响
  • 4.5 添加不同水平的植物油对瘤胃VFA浓度的影响
  • 4.6 添加不同水平的植物油对瘤胃液脂肪酸的影响
  • 4.7 添加不同水平的植物油对血浆脂肪酸的影响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植物油抽提剂和正己烷的生产工艺研究[J]. 广州化工 2020(19)
    • [2].对目前油料油脂挥发物成分检测技术分析[J]. 食品安全导刊 2016(33)
    • [3].GC-MS法识别二元混合植物油掺混量的方法研究[J]. 中国油脂 2016(12)
    • [4].8种云南植物油脂肪酸的气相色谱-质谱测定[J]. 分析试验室 2016(12)
    • [5].植物油:天然植物护肤神器[J]. 中国化妆品 2017(Z1)
    • [6].植物油厂的危险源、风险分析及其控制措施[J].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17(02)
    • [7].皂化-冷冻-萃取法研究加热或长期放置对植物油中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影响[J]. 中国油脂 2017(06)
    • [8].用植物油做饭致癌?[J]. 品牌与标准化 2015(11)
    • [9].动物油跟植物油哪个更健康?[J]. 财富生活 2020(09)
    • [10].植物油也致癌? 关键看怎么吃![J]. 健康与营养 2016(Z1)
    • [11].植物油的致毒点[J].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5(03)
    • [12].植物油和动物油:被夸大的差别[J]. 烹调知识 2010(22)
    • [13].动物油与植物油搭配食用好吗?[J]. 家庭科技 2011(03)
    • [14].植物油健康营养解析指南[J]. 黑龙江粮食 2020(06)
    • [15].植物油、脂肪酸和植物油甲酯在塔河稠油掺稀降黏中的应用评价[J].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9(12)
    • [16].水酶法在植物油提取技术中的应用进展[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19(09)
    • [17].动物油与植物油[J]. 新疆畜牧业 2015(05)
    • [18].植物油大揭秘[J]. 饮食科学 2016(05)
    • [19].部分植物油取消出口退税[J].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08(21)
    • [20].植物油可致癌?[J]. 现代商业银行 2016(22)
    • [21].“精炼植物油”,还是“精练植物油”?[J]. 咬文嚼字 2013(03)
    • [22].美国“植物油大王”诈骗案[J]. 文史博览 2013(05)
    • [23].植物油厂有机废气的排放与控制措施[J].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13(04)
    • [24].植物油多元醇的制备及其在聚氨酯硬泡中的应用进展[J].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2012(01)
    • [25].乳化植物油对米饭质构特性影响[J]. 粮食与油脂 2012(05)
    • [26].农药喷雾助剂的作用及植物油类喷雾助剂的研究进展[J].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12(11)
    • [27].植物油厂中循环冷却水作为消防水源的技术探讨[J]. 科技信息 2010(15)
    • [28].植物油多元醇开发的技术进展[J]. 聚氨酯工业 2010(06)
    • [29].2008年世界主要国家植物油、油料、薯类产量[J]. 世界农业 2010(11)
    • [30].2009年1月印度进口植物油大增[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09(02)

    标签:;  ;  ;  ;  

    不同水平植物油对延边黄牛瘤胃内环境及血液脂肪酸成分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