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猪嗜血杆菌耐药性调查和耐药机制研究

副猪嗜血杆菌耐药性调查和耐药机制研究

论文摘要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 HPS)是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脑膜炎和关节炎的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为Glasser’s病,给世界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副猪嗜血杆菌具有15个血清型和不可分型菌株,有很强的宿主特异性,2周龄到4月龄的猪易感,尤其对早期断奶仔猪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目前主要通过灭活苗和抗生素来预防和控制副猪嗜血杆菌病,但单价疫苗免疫不能产生交叉保护作用,所以通过抗生素进行预防和治疗该病,仍是一种常见的方法。而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导致越来越多的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严重影响了抗生素的杀菌作用。近年来,许多国家都报道了副猪嗜血杆菌存在耐药现象,因此,有必要对副猪嗜血杆菌进行耐药性调查和耐药机制研究。本研究首先对临床菌株进行了耐药流行病学调查和内源性质粒的分离鉴定,然后分析青霉素结合蛋白的突变位点与氨苄青霉素耐药菌株和携带内源性质粒菌株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基因表达谱芯片研究副猪嗜血杆菌SH0165在亚抑制浓度和抑制浓度替米考星作用下的转录组学变化,揭示了亚抑制浓度和抑制浓度(0.25μg/mL和8μg/mL)替米考星的作用机制。现将主要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副猪嗜血杆菌的耐药流行病学调查和内源性质粒的分离鉴定本试验对2009年分离的92株副猪嗜血杆菌进行了10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流行病学调查,其中存在青霉素(21.74%)、氨苄青霉素(23.91%)、林可霉素(23.91%)、阿莫西林(15.22%)等耐药菌株,对头孢噻肟和氯霉素敏感的菌株,均为90.22%,而22种耐药基因检测存在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dB有20株,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B有11株,磺胺类耐药基因sulll有8株。同时从92株副猪嗜血杆菌中分离出6株菌株携带有内源性质粒,并对其中5个内源性质粒进行了测序,质粒FZJ5839是隐性质粒,其余都是耐药质粒。质粒pHPS1019编码耐药基因tetB和复制蛋白rep;质粒FHN1020和质粒FZG1012是来自不同猪场的相同耐药质粒,编码了链霉素类耐药基因strA和磺胺类耐药基因sulll及MOB移动蛋白家族;质粒FJS5863编码了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RoB-1,氨基糖苷类双功能修饰酶基因aacA-aphD, MOB移动蛋白家族和复制蛋白rep,其中耐药基因aacA-aphD首次在副猪嗜血杆菌中报道。隐性质粒FZJ5839是测序中最大的质粒(11,812bp),编码了移动蛋白mobAmobL,重组酶rec,复制蛋白rep和分裂蛋白parA。其中携带耐药质粒的菌株中只有耐药基因tetB不表现耐药表型,其余耐药基因均存在耐药表型。而对分离的内源性质粒进行耐药基因检测,其结果是不仅存在质粒编码的耐药基因,也存在耐药基因blaTEM和dhfrV等。通过对耐药质粒进行同源性分析发现与巴斯德菌属或嗜血杆菌属中耐药质粒进化关系较近。2.分析副猪嗜血杆菌青霉素结合蛋白的突变位点根据HPS SH0165的基因组信息,总结HPS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binding proteins, PBPs)的类型,主要包括6类PBPs,其中有4个HMM PBPs[2个A类PBPs (mrcA和pbp1B)和2个B类PBPs (ftsI和。ftsI-2)]和2个LMM PBPs (dacA和dacB)及1个多功能转糖酶mtgA和1个PBP3相关的羧基末端蛋白酶prc。通过琼脂稀释法对2009年选取的22株和2012年分离的34株HPS进行6种p-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头孢噻肟,氨苄青霉素,苯唑西林,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的耐药检测,存在氨苄青霉素和苯唑西林抗性的菌株达到95%以上,同时从2012年34株HPS中分离出2个内源性质粒。根据菌株是否对氨苄青霉素和苯唑西林耐药,是否携带内源性质粒来选取20株HPS进行PBPs的克隆测序(其中2009年和2012年各10株),参考菌株是HPS SH0165和HPS标准5型,测序结果PBPs基因是高度保守的。通过PBPs碱基序列的进化树关系,预测PBPs存在的突变位点,并在蛋白的三维结构上定位突变位点,分析发现PBPs肽基转移酶上的突变位点与p-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有关,糖基转移酶上的突变位点与内源性质粒传递有关。在携带质粒FJS5863的菌株09FA17中发现mrcA基因在突变位点638处插入7个氨基酸ATENTTD,导致下游有11个突变位点,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mrcA蛋白的三维结构,推测该突变与菌株携带质粒FJS5863编码的耐药基因blaROB-1有关。其中有8株菌的dacB基因在氨基酸C-端插入了199个氨基酸,推测与内源性质粒的传递有关。有5株菌的dacA基因在358氨基酸处突变为终止密码子。3.替米考星诱导副猪嗜血杆菌SH0165的转录组学研究为了揭示替米考星作用于]HPS SH0165的分子机制,根据HPS SH0165的基因组序列,设计了2052个探针合成基因表达谱芯片来研究不同浓度(亚抑制浓度0.25μg/mL和抑制浓度8μg/mL)的替米考星对HPS SH0165的转录组学变化,成功筛选到405个差异表达基因(p≤0.05,Fc≥1.5),这些基因涉及到热休克蛋白、核糖体蛋白、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细胞壁合成和细胞转运相关的过程。在0.25μg/mL和8μg/mL两种浓度组中既存在共同变化的基因也存在其特有的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共同上调表达的基因有56个和共同下调表达的基因有39个。在0.25μg/mL浓度组中检测出302个差异表达基因,在替米考星压力下正常的生长以调节ABC转运体和PTS系统中基因为特点,而在8μg/mL浓度组中检测出198个差异表达基因,因生长被完全抑制以下调表达RNA聚合酶和错配修复通路中基因为特点。芯片中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分析揭示了HPS SH0165主要通过调节蛋白的合成和胞膜转运来适应替米考星的作用,替米考星诱导HPS SH0165的转录谱可为研究细菌的生理功能提供新思路及为制定治疗策略提供新靶标。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细菌耐药性研究进展
  • 1.1.1 耐药性的产生机制
  • 1.1.2 耐药基因的来源
  • 1.1.3 非遗传性耐药机理
  • 1.1.4 多重耐药性机理
  • 1.1.5 耐药性的进化过程
  • 1.1.6 耐药性的预测方法
  • 1.1.7 耐药性消除的研究进展
  • 1.2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研究
  • 1.2.1 病原学
  • 1.2.2 流行病学
  • 1.2.3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 1.2.4 副猪嗜血杆菌的毒力相关基因
  • 1.2.5 副猪嗜血杆菌的检测方法
  • 1.2.6 副猪嗜血杆菌的防治措施
  • 1.2.7 副猪嗜血杆菌耐药性研究
  • 1.3 青霉素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
  • 1.3.1 细菌中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概况
  • 1.3.2 青霉素结合蛋白在肽聚糖合成中的作用
  • 1.3.3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PBPs的相互作用
  • 1.4 基因表达谱芯片在病原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副猪嗜血杆菌的耐药流行病学调查和内源性质粒的分离鉴定
  • 2.1 前言
  • 2.2 材料和方法
  • 2.2.1 菌株
  • 2.2.2 载体
  • 2.2.3 引物序列
  • 2.2.4 酶及主要试剂
  • 2.2.5 主要培养基和溶液的配制
  • 2.2.6 主要实验器材
  • 2.3 试验方法
  • 2.3.1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和鉴定
  • 2.3.2 药物敏感性检测
  • 2.3.3 耐药基因的PCR检测
  • 2.3.4 质粒小提
  • 2.3.5 质粒大提
  • 2.3.6 质粒的测序策略
  • 2.3.7 DNA操作技术
  • 2法制备感受态细胞'>2.3.8 采用CaCl2法制备感受态细胞
  • 2.3.9 热激转化法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耐药表型调查结果
  • 2.4.2 耐药基因检测结果
  • 2.4.3 内源性质粒的分离鉴定
  • 2.4.4 耐药质粒的同源性比较
  • 2.5 讨论
  • 2.5.1 副猪嗜血杆菌的耐药流行病学调查
  • 2.5.2 副猪嗜血杆菌内源性质粒的分离鉴定
  • 2.5.3 耐药质粒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
  • 第三章 分析副猪嗜血杆菌青霉素结合蛋白的突变位点
  • 3.1 前言
  • 3.2 试验材料
  • 3.2.1 菌株
  • 3.2.2 引物序列
  • 3.2.3 主要试剂和抗生素
  • 3.2.4 主要培养基和溶液的配制
  • 3.2.5 主要实验器材
  • 3.3 试验方法
  • 3.3.1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和鉴定
  • 3.3.2 副猪嗜血杆菌的ERIC-PCR方法
  • 3.3.3 质粒小提
  • 3.3.4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检测
  • 3.3.5 副猪嗜血杆菌PBPs基因的扩增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58株HPS的基本信息
  • 3.4.2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 3.4.3 58株HPS的进化关系
  • 3.4.4 HPS PBPs基因的分类
  • 3.4.5 分析HPS PBPs的突变位点
  • 3.4.6 PBPs基因的登录号
  • 3.5 讨论
  • 3.5.1 副猪嗜血杆菌中PBPs的特点
  • 3.5.2 HPS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
  • 3.5.3 HPS PBPs突变位点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影响
  • 3.5.4 HPS PBPs突变位点对内源性质粒的影响
  • 第四章 替米考星诱导副猪嗜血杆菌SH0165的转录谱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菌株与药物
  • 4.4.2 化学试剂
  • 4.2.3 溶液配方与培养基
  • 4.2.4 主要仪器和设备
  • 4.2.5 试验方法
  • 4.2.6 Real-time PCR检测
  • 4.2.7 统计学分析
  • 4.3 结果和分析
  • 4.3.1 替米考星的抑菌活性试验
  • 4.3.2 mRNA的提取及纯度检查
  • 4.3.3 差异表达基因的聚类分析
  • 4.3.4 替米考星处理HPS SH0165转录谱的整体变化情况
  • 4.3.5 RT-PCR验证芯片数据
  • 4.3.6 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分析
  • 4.4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内源性质粒的核苷酸序列
  • 附录2:本研究论文中的附表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副猪嗜血杆菌耐药性调查和耐药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