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通道蛋白1、4、5在实验性变应性鼻炎鼻粘膜中的表达和意义

水通道蛋白1、4、5在实验性变应性鼻炎鼻粘膜中的表达和意义

论文摘要

目的:1.成功建立大鼠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动物模型2.提供变应性鼻炎模型的鼻粘膜组织形态学特征3.确定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在大鼠变应性鼻炎时鼻粘膜上的表达情况4.观察地塞米松对水通道蛋白在变应性鼻炎时表达的影响5.探讨水通道蛋白与变应性鼻炎时水液分泌的关系方法:健康清洁级SD大鼠48只,体重250~300g,随机分成空白组(C1),假处理组(C2),模型组(M),干预组(D1,D2),模型组16只,其他每组8只。AR模型建立方法:以卵清蛋白(OVA)经全身致敏,5天后强化致敏,自第14天开始以1mg/mlOVA,20ul每天滴鼻,直至大鼠打喷嚏,搔鼻,鼻涕的症状评分达到标准;干预组则在模型成功的基础上,予地塞米松(DEX)1mg/kg,肌肉注射,每天一次,分别干预一周、两周;假处理组则以生理盐水代替OVA,其余与模型组相同;空白组不作任何处理。用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变应性鼻炎的组织形态学特征,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各组动物鼻粘膜AQPs的表达和变化。并与地塞米松干预后进行比较。本实验的数据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实验各组间的显著性检验采用方差分析及重复测量,以P<0.05作为有显著性差异意义。结果:AR模型时鼻分泌物涂片显示大量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粘膜中嗜酸性粒细胞在M组明显增多,经DEX作用后减少。形态学改变:HE染色见正常鼻粘膜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和复层扁平上皮,由纤毛柱状上皮细胞,杯状细胞、扁平细胞等组成,粘膜下纤维结缔组织很薄,血管数量很少,无炎性细胞浸润及血管改变;模型组较C1,C2组粘膜增厚显著,小血管增生扩张明显,上皮分泌细胞增多,上皮下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粘膜下腺体数量明显增加,腺体扩张;经DEX处理后,粘膜厚度逐渐降低,血管扩张及腺体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减轻。免疫组化:AQP1,AQP4,AQP5在鼻粘膜中表达丰富,它们以不相互重叠的形式分布。AQP1在粘膜内血管内皮细胞、血窦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中有较强的表达;AQP4表达于鼻粘膜上皮细胞和上皮内腺上皮细胞的基侧膜,且在上皮下层的部分腺上皮细胞中也有丰富的表达;AQP5在上皮下部分腺上皮细胞的腔侧膜成簇表达。AR模型时,AQP1蛋白表达较C1,C2组减少,AQP4的表达较C1,C2组无明显变化,AQP5蛋白表达增加;经DEX干预1周后,AQP1蛋白表达较AR模型时有增加,AQP4及AQP5的表达较AR模型时均有减少;DEX干预2周与干预1周时比较,AQP1蛋白的表达有增加, AQP4的表达并无明显改变, AQP5蛋白的表达有减少。结论:通过OVA多次致敏,局部激发能够成功的建立大鼠变应性鼻炎的动物模型。病理形态学上的改变:变应性鼻炎时,上皮分泌细胞明显增多,粘膜增厚,炎性细胞浸润及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腺体扩张增多,小血管的增加,充血。经DEX处理后,粘膜厚度逐渐降低,血管扩张及腺体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减轻。免疫组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了:AQP1,4,5在大鼠鼻粘膜上有不重叠表达;变应性鼻炎时,AQPs表达强度的改变,推测AQPs在AR时对大量的水液转运起着重要作用;地塞米松的干预可能是通过增减AQPs在粘膜上的表达从而影响AR的发生发展。

论文目录

  • 英文缩略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大鼠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组织形态学观察 材料和方法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地塞米松对大鼠变应性鼻炎时水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水通道蛋白1、4、5在实验性变应性鼻炎鼻粘膜中的表达和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