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计划”对高职电子信息专业教育模式的启示

“卓越计划”对高职电子信息专业教育模式的启示

郑雪娇焦键(重庆科创职业学院402160)

摘要:工程教育承担着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重任。现今的工程教育模式培养的工程技术人员,由于创新性和实践性的缺乏制约了我国向创新型社会发展的目标,因此,创新型工程人才的培养是今后工程教育发展的重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计划)的提出,对提升工程人才培养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启发。课题针对“卓越计划”,构建了高职院校电子信息专业教育模式与发展思路。

关键词:卓越计划工程教育教育模式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转型,以及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都需要大量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这就要求工程教育必须改变传统观念,加快探索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路径,建立不同层次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卓越计划”对提升整个工程教育的质量和工程教育改革有着很重要的引导作用。

一、研究意义

电子信息专业属于工程类专业,它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开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纵观高职院校电子信息专业毕业的学生,他们面向的工作岗位基本上是生产一线,只能从事“制造”行业,很少能够面向“设计与创造”行业。因此,很多学生及用人单位对高职电子信息这一专业产生了错觉,他们认为高职毕业生只能从事最底层的装配、制造行业,不能从事高端的创新、设计开发,这已经背离了该专业的培养目标。

二、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困境

1.高职电子信息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缺乏统一的认识。目前,社会各界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认同有差异:一种观点是培养技术型人才,主要从事第一线现场工作的直接操作人员,并不列入高等教育领域;另一种观点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列入具有较强职业性和应用性的高等教育领域。正是因为定位的不一致,导致教育理念比较盲目,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要不就沿用本科学院的教育模式,要不就沿用高中的教育模式。沿用本科学院教育模式的高职院校,缺乏对高职学院学生生源的了解,高估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沿用高中教育模式的高职院校,严格地约束了学生的自发能力,磨灭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这就需要对高职电子信息专业进行重新审视。

2.课程调整的适应期较长。大部分工科高职院校都开设了电子信息专业,且开设时间较长,该专业的课程基本趋于成熟,要对专业课程进行调整,需要有很长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进行整合,需要与社会需求对接。

3.可持续发展能力有限。现今社会的发展,很多陈旧企业与行业逐渐被淘汰,同时促进了新兴行业的发展,高职生仅有“一技之长”已无法满足未来行业的需求。例如,电子信息专业的高职生利用现有的技能和知识,已无法满足现今迅猛发展的智能家居、物联网等行业。这说明由于社会职业结构的动态变化,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限制。当然,社会职业结构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这就要求高职院校高瞻远瞩,能够掌握行业发展的状态和前景,在原有的专业基础上开设创新性的课程,比如,为了使电子信息专业学生今后能够融合物联网或智能家居等行业,可适当增加“嵌入式系统”、“智能楼宇设备安装调试”等类型的课程,拓宽专业领域。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强毕业生的职业迁移能力,使其在职业生涯过程中面对职业发展和转换可以做到游刃有余。

三、“卓越计划”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多途径研究

高职院校应针对自己开设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型卓越人才培养的规律和有效途径,主要途径包括培养目标定位、质量规格、培养方案、课程内容、工程实践教学、培养方式、质量保障等方面,实施计划涵盖学生选拔、课程设置、教师配备、过程控制、资格认定等。

1.培养模式。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生源不尽相同,对于学生本人和学校来说,不可能培养出一样的毕业生,根据不同的学生,培养模式应有所区别。培养模式如下图所示:

2.教育模式与机制研究。为培养体系的构建打下基础,高职电子信息专业“卓越工程师”具体应从下面的技能特点和培养路径进行分析。培养途径如下表所示:

高校要从学校的内部培养走向开放的校企合作培养,行业企业参与“卓越计划”的实施,着力推动研究性学习方法,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加强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努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造能力。

3.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要依据人才选拔、面向的工作岗位,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层次化、模块化”课程体系,探索融教学方法组合创新、行动为导向、实践项目为载体的教学、考核模式。

4.师资队伍建设。要研究“内培、外引、自提高”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可派教师到电子信息行业、企业参观学习、接受岗位培训;聘请行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来校授课,指导校内实训,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完全由企业人员指导;教师自身要有针对性地补充和提高相关知识技能。

四、结语

“卓越计划”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建立新型完整的高职教育模式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它可以有效地针对电子信息专业培养目标的不一致、学生的创新性缺乏以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在高职院校选拔和培养一批有卓越的工程领导能力和丰富的工程经验的工程技术人才,以提高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书臣黄玮翟春艳陶文华王莉产学合作“卓越计划”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的几点思考[C].第二十二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论文集,2011。

[2]吴晶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J].教研动态,2010,(7),8。

[3]张安富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56—59。

[4]杨兴林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通识教育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0,(6)。

标签:;  ;  ;  

“卓越计划”对高职电子信息专业教育模式的启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