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囊型包虫病术后并发症的治疗及预防(附183例报告)

肝囊型包虫病术后并发症的治疗及预防(附183例报告)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肝囊型包虫病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原因及预防,以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最大限度的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对出现的并发症及时有效地诊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收集我院从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以肝囊型包虫术后出现并发症来我院就诊的病人183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有原位复发134 ( 73.22 %),54例行内囊摘除+残腔引流术,治愈51,经随访术后复发3例,67例行外囊剥离术后全部治愈无复发,10例行外囊次全切除术后治愈无复发,3行肝叶切除术后治愈无复发。残腔并发症有残腔感染21例( 11.48 %) ,残腔胆汁瘘7例( 3.83 %) ,残腔积液4例( 2.19 %) ,残腔钙化不闭合3例( 1.64 %),残腔消化道瘘1例( 0.55 %),行脓壁切除术+引流术、胆肠吻合术、B超引导下穿刺等治疗后均得到治愈。胆道并发症有胆道梗阻并化脓性胆管炎8例( 4.37 %),术后胆管狭窄5例( 2.73 %)。给予胆道减压,胆肠吻合术等治疗后得到治愈。183例肝囊型包虫病手术并发症患者均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治,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论肝囊型包虫病患者主要集中在牧区,传统术式内囊摘除术创伤小、手术操作简便、易掌握仍是目前广大基层医疗机构广泛使用的手术方法,但术后存在着残腔原位复发、播散种植、胆屡或残腔感染等并发症,处理起来比较棘手,严重影响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故熟练掌握肝囊型包虫病术后可能并发症原因,可有效地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痛苦治愈疾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组肝包虫囊完整剥除术治疗肝包虫病原位复发效果显著,可消除以往传统的内囊摘除术导致残腔复发和胆汁屡等问题。对于邻近大血管、重要脏器组织.或周围解剖层次不清的复杂肝包虫,外囊次全切除术在有效消灭残腔,减少了手术后难度及勉强行外囊切除术可能带来的风险,同时也降低了术后原位复发率。胆道减压,胆肠吻合术治疗胆道并发症,脓壁切除术+引流术、胆肠吻合术、B超引导下穿刺等治疗残腔并发症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一般资料
  • 2. 并发症
  • 3. 治疗方法及疗效
  • 3.1 残腔并发症
  • 3.2 胆道并发症
  • 3.3 原位复发
  • 结果
  • 讨论
  • 1. 原位复发
  • 2. 残腔并发症
  • 3. 胆道并发症
  • 小结
  • 附图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多模态影像技术在肝囊型包虫病的应用进展[J]. 磁共振成像 2020(11)
    • [2].腹腔镜治疗肝囊型包虫病的研究现状[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0(11)
    • [3].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囊型包虫病围手术期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0(11)
    • [4].B超在肝囊型包虫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与意义[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3(28)
    • [5].临床护理路径在肝囊型包虫病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工程 2014(05)
    • [6].肝囊型包虫病的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4(22)
    • [7].肝囊型包虫病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评价[J]. 护理研究 2013(05)
    • [8].肝囊型包虫病开腹手术治疗临床路径应用效果分析[J]. 新疆医学 2013(07)
    • [9].肝囊型包虫病106例术式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2(11)
    • [10].肝囊型包虫病不同手术方式疗效的对比分析[J]. 人人健康 2016(08)
    • [11].肝囊型包虫病术区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J]. 医学综述 2014(09)
    • [12].基层医院实施肝囊型包虫病临床路径的可行性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4(22)
    • [13].肝囊型包虫病囊肿破入腹腔诊治进展[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1(10)
    • [14].开腹手术联合腹腔镜微创治疗巨大肝囊型包虫病[J]. 中国美容医学 2012(18)
    • [15].某三级甲等医院囊型包虫病住院患者直接经济负担初步分析[J]. 中国卫生统计 2010(01)
    • [16].临床护理路径在肝囊型包虫病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 2012(10)
    • [17].肝囊型包虫病合并肺囊型包虫病41例诊疗分析[J]. 现代医学 2014(08)
    • [18].肝囊型包虫病胆囊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03)
    • [19].腹腔囊型包虫病2例[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1(08)
    • [20].阿苯达唑乳剂治疗囊型包虫病116例临床疗效观察[J]. 新疆医学 2012(05)
    • [21].肝囊型包虫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 地方病通报 2010(01)
    • [22].经腹腔镜肝包虫内囊摘除术:附20例病例治疗评价[J].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3(04)
    • [23].我国细粒棘球绦虫新疆分离株AgB8/3亚基克隆表达及其检测囊型包虫病价值分析[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1(11)
    • [24].外囊切除术治疗复发性肝囊型包虫病的体会(附15例报道)[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4(02)
    • [25].PD-L1与记忆性T细胞在肝囊型包虫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1(12)
    • [26].包虫病流行特征及有关影响因素研究[J]. 内蒙古中医药 2013(16)
    • [27].包虫病流行特征及有关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04)
    • [28].囊型包虫病流行区犬只细粒棘球绦虫感染季节性规律研究[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2(04)
    • [29].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10在肝囊型包虫病感染病程中的表达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 2014(05)
    • [30].囊型包虫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的树突状细胞形态及表型特点[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0(03)

    标签:;  ;  ;  ;  

    肝囊型包虫病术后并发症的治疗及预防(附183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