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大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震沉积学研究

四川盆地大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震沉积学研究

论文摘要

本课题以露头、录井、测井资料及二维地震数据体为基础,综合区域大地构造和沉积背景,以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地震沉积学理论为指导,用井震结合的方法划分四川盆地大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层序,并建立起层序地层格架。本文以沉积学理论为指导,介绍了研究区主要的沉积相标志,并以此为依据将大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划分为3个沉积体系组,即海洋沉积体系组、海陆过渡体系组及大陆沉积体系组。其中大陆沉积体系组又划分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及湖泊沉积体系。本文从每个体系组的亚相的角度入手,详细介绍了研究区的各个沉积亚相的特征。本课题以测井、物探为主,在层序的识别上与一般的方法与结果并不一致,它用物探的方法建立起层序的井震旋回,并以此为基础,将研究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划分为4个长期旋回,6个中期旋回和数十个短期旋回,相当于我们所熟悉的须家河组的每一段都对应一个中期旋回,并讨论了各个层序的特征,搭建了四川盆地大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层序地层格架。本课题是一个以二位地震数据体为主要数据的研究项目。众所周知,地震沉积学常用的数据体是三维的,本次研究受限于二位数据体,所以常规的地震沉积学的一些分析方法如三维的属性分析并不适合这个项目中并不适用。在本文简要介绍了地震沉积学原理及可本课题所采用的一些处理技术后,采用了地震沉积学中的90度相位转换和分频处理技术对地震剖面进行了处理,初步利用地震二维剖面划分了部分地震相,描述了其特征。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 1.2.1 地震沉积学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
  • 1.2.2 层序地层学研究发展现状
  • 1.2.3 研究区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 1.4 完成的工作量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2.1 区域构造背景
  • 2.2 研究区构造概况
  • 2.3 地层概况
  • 2.3.1 须一段
  • 2.3.2 须二段
  • 2.3.3 须三段
  • 2.3.4 须四段
  • 2.3.5 须五段
  • 2.3.6 须六段
  • 第3章 沉积体系特征
  • 3.1 沉积相标志
  • 3.1.1 岩石结构
  • 3.1.2 沉积构造
  • 3.1.3 古生物化石
  • 3.1.4 电测曲线
  • 3.2 沉积体系划分
  • 3.3 沉积体系基本特征
  • 3.3.1 海洋沉积体系组
  • 3.3.2 海陆过渡沉积体系组
  • 3.3.3 大陆沉积体系组
  • 第4章 层序地层及地层的井震划分
  • 4.1 基准面旋回级次划分
  • 4.2 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
  • 4.2.1 各类层序界面特征及识别标志
  • 4.2.2 最大洪泛面及识别标志
  • 4.2.3 测井曲线标志
  • 4.2.4 井震时频旋回分析
  • 4.3 层序划分方案
  • 4.4 中、短期旋回特征
  • 4.4.1 短期旋回
  • 4.4.2 中期旋回
  • 4.5 各段合成记录制作及地质标定
  • 4.6 层序界面的井震标定及地层格架
  • 第5章 地震沉积学研究
  • 5.1 地震沉积学概述
  • 5.2 地震相
  • 5.3 过井剖面地震反射特征及沉积相分析
  • 5.4 剖面地震相和沉积相分析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矗立在“四川射洪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核心区的标志碑,毗邻川中地区第一个“化石村”王家沟[J]. 化石 2016(04)
    • [2].川中地区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以射洪县为例[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9(02)
    • [3].四川盆地大川中地区深层断裂发育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3(03)
    • [4].交叉偶极声波资料在川中地区地层应力分析中的应用[J]. 测井技术 2009(05)
    • [5].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川中地区的运用[J].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3(04)
    • [6].大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J]. 现代地质 2013(06)
    • [7].川中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成藏机理[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 [8].川中地区南充构造成因机制探讨[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20)
    • [9].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四川盆地川中地区的应用[J]. 钻采工艺 2010(S1)
    • [10].川中地区须家河组二段优质储层分布特征[J].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03)
    • [11].川中地区大安寨段介壳滩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 [12].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0(01)
    • [13].川中地区古隆起寒武系洗象池组气藏成藏控制因素[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2)
    • [14].川中地区新元古代—古生代初多幕裂陷过程及其演化[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6(08)
    • [15].川中地区蓬莱1井超高压气水层的安全钻井技术[J]. 天然气工业 2010(07)
    • [16].汉民族丧葬仪式中对“运”平衡观念的处理——对川中地区丧葬仪式中“找中线”环节的分析[J]. 民俗研究 2009(01)
    • [17].川中地区须家河组水溶气形成及脱气成藏有利地质条件分析[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8(08)
    • [18].川东—川中地区茅口组白云岩成因初探及“热次盆”概念的提出[J].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3(04)
    • [19].川中地区凉高山组滩坝沉积特征及模式[J]. 世界地质 2017(04)
    • [20].川中地区油气矿地面集输管网系统适应性评价[J].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4)
    • [21].川中地区中二叠统断溶体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J]. 中国石油勘探 2019(01)
    • [22].川中地区下二叠统白云岩储层测井评价[J].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7(02)
    • [23].川中地区废钻井泥浆固化剂及其固化机理研究[J]. 江汉石油科技 2009(03)
    • [24].近源间互式煤系致密砂岩气成藏主控因素——以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为例[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9(06)
    • [25].川中与川西地区陆相煤成气地球化学特征差异[J]. 中国煤炭地质 2016(09)
    • [26].川中地区侏罗系大安寨段致密油储层综合评价[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7(29)
    • [27].川中地区中下侏罗统致密油储层裂缝发育特征[J].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6(02)
    • [28].2015—2017年川中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学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9(02)
    • [29].川中地区洗象池组小层划分及沉积演化特征[J].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6(01)
    • [30].川中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J]. 中国地质 2013(05)

    标签:;  ;  ;  

    四川盆地大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震沉积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