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离岗考察研究 ——以赣州市为例

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离岗考察研究 ——以赣州市为例

论文摘要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组织考察,作为识人用人的基本手段之一,是选拔任用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于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至关重要。对一个拟任干部进行考察,目的就是要全面了解其德才水平和政治素质。获得的信息是否真实可靠,是考察工作的核心问题和难点问题。这里的关键,是要从干部的考察制度上防止识人不准现象的发生,杜绝少数不合格者蒙混过关、“带病上岗”。识人不准、用人不当,容易造成错误的用人导向,严重损害干部人事工作的严肃性和公信度,挫伤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影响党委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危害相当严重。当前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组织考察过程中在民主推荐、考察评价、讨论决定和监督等方面都存在不少的问题,导致了考察失真、用人失察的问题。为有效破解“考察失真”的难题,赣州市在全国首创并实行了领导干部离岗考察制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课题试图通过对离岗考察这一领导干部选任程序的分析研究,厘清组织考察程序对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作用,并且进一步研究这种干部离岗考察的模式的创新性。论文共有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的结构和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之处;第二部份为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离岗考察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第三部分介绍了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组织考察的现状;第四部分为赣州市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离岗考察的探索实践;第五部分为离岗考察制度的完善对策;最后是论文的研究结论和展望。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内容结构与研究方法
  • 1.3.1 内容结构
  • 1.3.2 研究方法
  •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离岗考察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 2.1 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离岗考察的理论意义
  • 2.1.1 政治学视角:权力制衡的具体应用
  • 2.1.2 心理学视角:人性假设理论的深刻启示
  • 2.1.3 社会学视角:用人科学、民主与社会和谐
  • 2.2 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离岗考察的实践价值
  • 2.2.1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选人用人导向
  • 2.2.2 有利于推进干部选任工作的规范化
  • 2.2.4 有利于加强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和群众的联系
  • 第3章 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组织考察的现状
  • 3.1 组织考察的一般做法
  • 3.1.1 组织考察组,拟定考察方案
  • 3.1.2 与考察对象所在单位沟通考察方案
  • 3.1.3 对考察对象实施考察
  • 3.1.4 考察组整理考察材料
  • 3.1.5 听取考察组汇报,提出意见向党委报告
  • 3.2 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组织考察存在的问题
  • 3.2.1 民主推荐流于形式
  • 3.2.2 考察评价不科学
  • 3.2.3 讨论决定时"集中"的力量起主导作用
  • 3.2.4 监督机制的缺失
  • 3.3 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组织考察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考察制度设计不科学
  • 3.3.2 考察制度缺乏执行力
  • 3.3.3 组织部门自身的困境
  • 第4章 赣州市党政领导干部离岗考察的探索
  • 4.1 赣州市党政领导干部离岗考察的实施背景
  • 4.2 赣州市党政领导干部离岗考察的实施过程
  • 4.2.1 考察对象及考察组组长的确定
  • 4.2.2 对"反考察"的应对策略:先免职后考察
  • 4.2.3 考察对象的离岗集中培训
  • 4.2.4 组织考察
  • 4.3 赣州市党政领导干部离岗考察的成效
  • 4.3.1 建立了选人用人的新程序
  • 4.3.2 推动了选人用人的制度化
  • 4.3.3 实现了选人用人的规范化
  • 4.4 赣州市党政领导干部离岗考察存在的问题
  • 4.4.1 颠倒的程序:调整服务考察之嫌
  • 4.4.2 单一化的考察:以"听其言"代"观其绩"的缺陷
  • 4.4.3 公平性的缺失:依然是少数人选少数人
  • 4.4.4 传统模式的沿用:自上而下的框架
  • 第5章 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离岗考察的对策
  • 5.1 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离岗考察的对策
  • 5.1.1 公平性与民主性:考察对象的提名
  • 5.1.2 科学性:考察小组的结构及考察评价指标体系
  • 5.1.3 公正性:考察过程的监督
  • 5.1.4 系统性:干部考察与监督、培训、任用的结合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办、国办印发《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J]. 食品安全导刊 2019(07)
    • [2].地方党政领导食品安全责任制出台[J]. 中国卫生 2019(03)
    • [3].中共中央办公厅等两部门:食品安全纳入地方党政领导干部考核[J]. 中国食品 2019(05)
    • [4].明确一把手安全生产工作责任 加强各地推进安全生产的大局意识——应急管理部有关负责人就《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答记者问[J]. 中国食品 2018(09)
    • [5].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解读[J].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2019(03)
    • [6].基层(乡镇)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之浅见[J]. 食品安全导刊 2019(20)
    • [7].压实领导责任 确保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部有关负责人就《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答记者问[J]. 安全与健康 2018(05)
    • [8].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9(07)
    • [9].食品安全纳入地方党政领导干部考核[J]. 农业知识 2019(08)
    • [10].改革新阶段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应有的工作思维[J]. 理论探讨 2014(05)
    • [11].地方党政领导工作四题[J]. 新湘评论 2010(21)
    • [12].地方党政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调查[J]. 党建研究 2008(03)
    • [13].关于地方党政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对策建议[J]. 前线 2008(09)
    • [14].以苏东剧变为鉴 加强我国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思想建设[J]. 焦作大学学报 2008(03)
    • [15].改善地方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若干思考[J]. 现代经济信息 2015(21)
    • [16].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地方党政领导班子适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自身建设问题研究之一[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08(05)
    • [17].地方党政领导环保绩效考核的多元化主体[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08(12)
    • [18].动态[J]. 农村工作通讯 2019(05)
    • [19].压实领导责任 确保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部有关负责人就《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答记者问[J]. 湖南安全与防灾 2018(05)
    • [20].约稿启事 “构建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科学有效的履职行为新导向”专题研究[J]. 领导科学 2013(36)
    • [21].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出台[J]. 中国消防 2018(05)
    • [22].地方党政领导谈工商[J]. 工商行政管理 2013(24)
    • [23].地方党政领导环保绩效管理的困境与成因[J]. 环境保护 2010(07)
    • [24].从绩效考核到绩效管理——地方党政领导环保绩效提升的有效方法[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9(07)
    • [25].应急管理部有关负责人就《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答记者问[J]. 中国应急管理 2018(04)
    • [26].如何完善地方党政领导环保绩效管理体系?[J]. 环境保护 2010(11)
    • [27].落实党政同责 保障食品安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就《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答记者问[J]. 福建质量技术监督 2019(03)
    • [28].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J]. 福建轻纺 2019(06)
    • [29].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地方党政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对策建议——地方党政领导班子适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自身建设问题研究之三[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09(02)
    • [30].利益分化视阈下地方党政领导利益整合能力探析[J]. 领导科学 2011(23)

    标签:;  ;  ;  ;  

    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离岗考察研究 ——以赣州市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