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英国博雅教育及其古典渊源 ——概念史的视角

近代英国博雅教育及其古典渊源 ——概念史的视角

论文摘要

本文试图从概念史的视角对西方博雅教育思想的“概念变迁”作一系统的研究。从古希腊、古罗马到近代英国,再到当代美国,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和博雅技艺(Liberal arts)的语汇与观念一直广为流播,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教育制度、课程模式及知识传统。可以说,“博雅教育”概念是理解整个西方教育思想的关键所在。自20世纪40、5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分别从教育哲学、学术史、教育史(包括教育思想史)的维度对博雅教育进行了大量研究。不过,已有研究在两个方面存在不足:首先,这些研究没有对这两个概念本身的内涵、外延、历史流变以及相关家族概念进行系统的研究;其次,已有研究大多侧重于课程史或社会史,对经典作家、经典文本的解读略显不足。关于20世纪之前的西方博雅教育思想,国内尚无全面深入的研究,对相关概念的认识模糊不清,且多有误解,不利于我们准确、深入地把握西方教育的历史和传统。有鉴于此,本研究以大量的教育思想史原典、英语辞典、学者文集为基础,重点选择若干代表人物的经典文本,以思想史的关键人物为线索,以语义分析为基础,用概念史的方法,从“理想人格和知识挑选”的角度,勾勒博雅教育从亚里士多德到纽曼的“概念变迁”和思想流变。研究主体部分为18、19世纪的英国博雅教育概念,同时上溯古希腊罗马,探析其古典渊源。第一章以亚里士多德为个案,分别探讨了其著作中的自由人(eleutherios)和适合于自由人的知识(eleutherion epistemon)这两个关键概念。第二章研究了西塞罗和塞涅卡对artes liberales的论述。第三章研究了中世纪七艺典律的形成和拓展,并探讨了中世纪理解artes liberales的若干维度。第四章进入本研究的主体部分,从理想人格与知识挑选的视角出发,研究乔治·特恩布尔、约瑟夫·普莱斯特里和维塞斯莫·诺克斯三者的博雅教育理论,并探讨了文雅观念对18世纪博雅教育思想的影响。第五章以亨利·纽曼为个案,对其博雅教育理论进行详尽深入的思想史研究;研究力图通过对纽曼教育思想中“博雅”知识、绅士、理智培育、心灵教育等关键观念的剖析,把握纽曼的写作意图,提炼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命题。第六章简述了从19世纪的英国绅士社会进入20世纪的美国民主社会之后,博雅教育思想在内涵和外延方面所发生的变化。附录部分以一手文献为基础,罗列了博雅教育及相关家族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分布、内涵和外延。在20世纪之前,所谓liberal arts(或liberal sciences,liberal studies),其本质的含义是“符合自由人身份的知识”或“符合绅士身份的知识”,liberal education的本质含义是“自由人的教育”或“绅士的教育”。在18、19世纪的英国,liberal具有两层最为基本的语义维度:1、符合绅士身份的、绅士般的、高贵的、高雅的;2、博学的、丰富的、广博的、通识性的。Liberal education的概念一方面反映了古典教育的“雅俗”分野,另一方面则反映了古典教育“尚博”、“尚通”的基本精神。博雅教育的概念起源于古希腊的“自由人知识”(eleutherion epistemon)和古罗马的“自由人技艺”(artes liberals),在中世纪演变为“七艺”,17世纪之后,在英国与绅士观念合流,遂演变为近代“博雅”教育学说。18、19世纪的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均强调“博”与“雅”这两个维度。不过,两者存在一些本质性的区别。首先,18世纪的博雅教育深受文雅观念(politeness)的影响,以社会-道德为指向,在19世纪,心智训练取代了“文雅”观念的地位;其次,在19世纪,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的矛盾开始突显,liberal的语义重心从“雅”(高雅的,符合绅士身份的)转向“通”。这两大区别背后是“文雅社会”向“才智社会”的转型。概念变迁和教育观念革新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18世纪的文雅知识概念见证了科学知识和人文学科的分离,并反映了文雅观念对博雅教育思想的影响;19世纪流行的general education概念则表明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的矛盾成为大学本科教育中的一对主要矛盾;在20世纪,liberal education等同于liberating education、general education,它和绅士阶层之间的联系寿终正寝,其制度含义也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从大学本科教育变成大学本科教育中“通识”部分(不超过全部课程的二分之一)的教育;经过自由、民主、平等原则的改造,liberal education以通识教育的身份生存下来。

论文目录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论 博雅教育与西方教育传统
  • 第一节 “整个西方教育的传统就是liberal arts的传统”
  • 第二节、“liberal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 第三节:中国语境中的“博雅教育”
  • 第四节:文献评述
  • 第五节、本研究的问题、方法与结构
  • 第一章 亚里士多德:“自由人”与“自由人科学”
  • 第一节 真正的自由人(绅士)与绅士德性
  • 第二节 《政治学》中的“自由人科学”概念
  • 第三节 自由人教育的课程方案
  • 本章小结:亚里士多德与哲学家的“自由”教育传统
  • 第二章 雄辩家、智者与自由人技艺
  • 第一节 西塞罗:“对生来自由的青年的教育”
  • 第二节 塞涅卡:从“自由人教育”到“使人自由的教育”
  • 本章小结:自由人教育理论的两种模式
  • 第三章 七艺典律的建立与“自由”技艺的基督教化
  • 第一节 “自由”技艺的基督教化
  • 第二节 七艺典律的建立
  • 第三节 自由技艺与心灵自由
  • 本章小结 中世纪的自由技艺概念
  • 第四章 文雅绅士与文雅学问:十八世纪英国的博雅教育概念
  • 第一节 十七、十八世纪教育的理想人格:绅士
  • 第二节 “博雅”教育概念的历史语义学分析
  • 第三节 博雅教育话语的三种版本
  • 第四节 文雅艺术与文雅教育
  • 本章小结 礼貌社会中的博雅教育
  • 第五章 理智的培育与绅士之养成:纽曼“博雅”教育理论的概念史分析
  • 第一节 从牛津到爱尔兰:纽曼与博雅教育
  • 第二节 博雅知识的概念分析及其写作意图
  • 第三节 博雅知识的范围
  • 第四节 博雅教育是“造就绅士”的教育
  • 第五节 博雅教育是“理智的培育”
  • 第六节 “心灵的教育”:博雅教育的限度与宗教教育的出场
  • 第七节 纽曼与博雅教育的思想谱系
  • 本章小结 纽曼博雅教育学说及其现代命运
  • 第六章 从“博雅教育”到“通识/自由教育”
  • 第一节 自由教育与政治自由
  • 第二节 心智解放与“自由”教育
  • 第三节 从博雅教育到通识教育
  • 本章小结 界限的消弭与新“范式”的确立
  • 研究结论
  • 第一节 关于翻译的讨论
  • 第二节 绅士与绅士技艺
  • 第三节 概念变迁与“博雅”教育观念/实践的革新
  • 第四节 研究贡献
  • 第五节 实践意涵
  • 附录
  • 附录1:教育对象、知识、体育才艺与德性
  • 附录2:古希腊罗马术语表
  • 附录3:中世纪术语表
  • 附录4:十五至十七世纪liberal education术语表
  • 附录5:十八世纪英国博雅教育术语表
  • 附录6:十九世纪liberal education术语表
  • 附录7:二十世纪liberal education术语表
  • 参考文献
  • liberal education思想史的一手文献(按作品年代排序)
  • 原始史料
  • 研究著作/论文
  • 概念史和观念史研究方法著作
  • 工具书、辞典
  • 其他相关文献(历史著作等)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近代英国博雅教育及其古典渊源 ——概念史的视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