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侦查制度研究

秘密侦查制度研究

论文摘要

在法治理念的引导下,许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已经逐步将秘密侦查纳入法制轨道。秘密侦查是我国侦查实践中一种功效卓著的特殊侦查手段,但相关立法仍然几乎是空白。基于对法治理念的追求以及保障人权的需要,我国应当进行相关的立法。深入研究秘密侦查制度,对我国在这方面的立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阐述了秘密侦查的概念、性质、特征等基础理论,论述了其存在的合理性,考察了国内外有关秘密侦查措施的法律规范化状况,指出了我国在相关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在我国对秘密侦查措施予以法律规范化的构想和思路。除引言、结语外,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正文部分共有五章,约三万六千字。第一部分是秘密侦查制度的概述。着重从秘密侦查的概念、秘密侦查的特点、秘密侦查的价值、秘密侦查的类型等方面对秘密侦查进行本体研究。秘密侦查是为了对付危害大且侦破难度高的某些特殊犯罪。秘密侦查的实施主体是侦查机关,即现行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具有侦查权的国家机关;侦查的对象是某些特殊案件中的特定对象;侦查的目的是为了对付一些危害大、隐蔽性强、侦查难度高的特殊犯罪;秘密侦查必须在法律规范内实施;相对于传统的侦查手段,秘密侦查措施极易产生侵害人权的消极后果,而且侵害范围往往超过一般侦查措施只对特定犯罪嫌疑人的侵害。第二部分介绍秘密侦查制度存在的正当性,从哲学角度而言,秘密侦查措施并没有根本地剥夺侦查对象的自由意志;从伦理角度而言,秘密侦查属于公法领域,而诚信原则更适合在私法领域进行调整;从法治意义上说,秘密侦查措施的适用并非一定构成对公民宪法权利的侵害;从经济意义上说适用秘密侦查措施可以降低侦查成本,提高侦查效益。第三部分从比较法的角度分析了秘密侦查制度的法治化,主要介绍了国外有关秘密侦查制度的立法现状,分析研究了其立法模式和法治化模式。国外有关秘密侦查制度的立法模式主要有一般型、专门型和综合型三种,本文分析了各种模式的特点,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本章最后对秘密侦查制度从动态上进行了其法治化模式的分析研究,并结合我国现状试图找到适合我国的法治化模式。第四部分对我国秘密侦查之现状进行了评析。着重分析我国秘密侦查的立法现状,找出我国秘密侦查立法现状的原因,并指出秘密侦查立法滞后之消极影响。我国关于秘密侦查的立法较为滞后,这源于历史文化传统,我国传统观念重视社会价值、重视伦理道德,重视国家利益,而漠视个人权利,因此存在重实体轻程序的司法观传统,同时受前苏联的影响,侦查行为也带有很强烈的神秘文化色彩。然而,秘密侦查的现状是,即使在公安机关内部都存在着侦查的神秘主义。我国秘密侦查措施法律规制不到位,同时内部的一些操作规则具有“隐形法”性质,引起形式的不公开,有些内容密级太高,不论内容或者形式,极其不易进入法律视野,无法予以有效的监督,容易导致消极后果的产生。第五部分是本文的重点所在,旨在前四部分的比较分析、借鉴的前提下对我国秘密侦查进行规制。我国秘密侦查措施的立法应考虑我国的国情,根据我国现行的司法体制、立法惯例和立法水平来确定具体的立法体例和规则内容。对法治国家已有的立法经验也应予以辩证地借鉴。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秘密侦查制度概述
  • 一、秘密侦查的概念界定
  • 二、秘密侦查的性质及功能
  • 三、秘密侦查的特征
  • 四、秘密侦查措施的分类
  • 第二章 秘密侦查制度存在的正当性
  • 一、哲学意义上的正当性
  • 二、伦理意义上的正当性
  • 三、法治意义上的正当性
  • 四、经济意义上的正当性
  • 第三章 从比较法角度看秘密侦查制度的法治化
  • 一、国际社会秘密侦查立法状况
  • 二、国外各国秘密侦查立法状况
  • 三、立法模式分析
  • 四、法治化模式分析
  • 第四章 我国秘密侦查措施的现状及困境
  • 一、我国秘密侦查措施的立法滞后的现状
  • 二、秘密侦查措施立法滞后的消极影响
  • 三、秘密侦查制度法治化的必要性
  • 第五章 秘密侦查制度的立法构想
  • 一、立法的基本原则
  • 二、立法模式的选择
  • 三、立法的主要内容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秘密侦查制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