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知识经济的发展对“两种文化”关系的影响

论知识经济的发展对“两种文化”关系的影响

论文摘要

工业经济的发展,导致了人类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科学在征服各个领域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胜利,同时也使科学文化、科技理性的地位得到空前加强,科学文化成为审视、衡量对象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的惟一方式,人类对科学文化的滥用和对人文文化的忽视给人类的生存埋下了一处处隐患,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网络紊乱、亲情淡薄、自我封闭等等一系列的全球性问题。这一切的一切,似乎是由科学所直接派生出来的,而实际造成这一切现象的深刻根源之一就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裂和对立。在这样的条件下,社会和人虽然在进步发展,可社会和人都得不到全面发展,人成了工具理性的人,面对这样的情形,我们不得不思考,社会和人未来发展的方向究竟是怎样?难道继续让科学文化对人文文化挤兑下去吗?还是应该促进两种文化的融合,让社会和人得到全面的发展。本文就这个问题,从知识经济的角度入手,把两种文化的关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联系起来探讨。本文共分三章,第一章提出两种文化分裂和对立的问题,并对两种文化分裂和对立的复杂性表现及其社会影响进行了描述,并探讨了两种文化分裂和对立的根源,得出工业经济的兴起必然导致两种文化的分裂;第二章对知识经济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对于知识经济的产生背景,以及知识经济的特点都做了详尽的描述,并对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做了简要的对比,得出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是历史的必然。第三章首先对两种文化的关系走向做了个分析,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走势同样遵循着“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客观规律,未来两种文化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哲学层面来看,这种统一是遵循了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并表明了随着知识经济的初现端倪,知识成了最重要的资源,知识经济是一种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融合的经济,它要求科技理性与人文精神通约对接,对两种文化的融合提供了现实基础,并促进了两种文化的融合。同时对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统一的现实必要性和可能性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做了分析,得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和谐共处并相互促进是可能的。最后,基于全文的分析提出一点补充建议:面对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国家仍然应该以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为重点,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主要途径之一。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两种文化的分裂和对立
  • 1.1 近代两种文化分裂和对立的产生
  • 1.2 两种文化分裂和对立的复杂性
  • 1.3 两种文化分裂和对立的社会影响
  • 1.4 两种文化分裂和对立的根源探析
  • 1.4.1 近代科学被工具理性化成为社会建制
  • 1.4.2 哲学关注点的转移
  • 1.4.3 工业经济时代工业化的生产方式的盛行
  • 1.4.4 专业化教育模式及社会分工
  • 第2章 知识经济的产生及特征
  • 2.1 知识经济产生的历史和时代背景
  • 2.2 知识经济的特点
  • 2.2.1 知识经济的历程:知识在生产力中作用的转变
  • 2.2.2 知识经济的内涵
  • 2.2.3 知识经济的特点
  • 2.3 知识经济与工业经济的区别
  • 第3章 知识经济的发展对"两种文化"关系的影响
  • 3.1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走向分析
  • 3.1.1 两种文化关系的溯源
  • 3.1.2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走势
  • 3.1.3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
  • 3.2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统一的现实必要性和可能性
  • 3.3 知识经济的发展促进两种文化的融合
  • 3.3.1 知识经济从根本上讲是人本经济
  • 3.3.2 知识经济社会要求科技理性与人文精神通约与对接
  • 3.3.3 知识经济的发展使两种文化的融合变为现实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西语境下的“两种文化”解读[J]. 广西社会科学 2017(03)
    • [2].推进科学与人文均衡发展的对策浅探[J]. 长江丛刊 2020(12)
    • [3].教育翻译中的社会文化差异与困境[J]. 教师博览 2020(20)
    • [4].《东西相遇》:20张图让你看懂中德文化差异[J]. 作文与考试 2017(11)
    • [5].浅议现代法语和古汉语中的宾语前置现象[J]. 科学中国人 2017(06)
    • [6].“贵族科学家”与“布商女儿”——《法国中尉的女人》与英国的“两种文化”之争[J]. 外国语文 2019(04)
    • [7].从“科玄论战”看“两种文化”分裂的根源及其融合路径[J]. 理论月刊 2015(08)
    • [8].诠释“天”与“地”视域下的中西文化[J]. 神州 2014(17)
    • [9].论“两种文化”的冲突与融汇[J]. 知识经济 2013(19)
    • [10].民族地区高校实施“两种文化”素质教育的思考[J]. 凯里学院学报 2012(05)
    • [11].两种文化的互补和通识教育——关于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若干思考[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1)
    • [12].浅析中国的唯科学主义与两种文化的融合之道——读《两种文化》有感[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1(04)
    • [13].科学大战与两种文化[J]. 江苏社会科学 2009(02)
    • [14].“两种文化”论战主题的历史变迁与意义分析[J].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09(06)
    • [15].科学与人文——关于两种文化之差异的考察(下)[J]. 文化艺术研究 2008(02)
    • [16].从“两种文化”到“三种文化”[J]. 科学 2019(05)
    • [17].从可口可乐和茶谈中美两种文化观念的冲击和碰撞[J]. 福建茶叶 2016(09)
    • [18].两种文化与通识教育[J]. 文教资料 2009(01)
    • [19].论《俄狄浦斯王》“歌队”中两种文化精神的博弈与妥协[J]. 神州 2013(15)
    • [20].何谓成功——择业与理想[J]. 读者(原创版) 2008(04)
    • [21].翻译是翻文化的“译”术[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 2008(Z1)
    • [22].论梁宗岱的“两种文化”[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 [23].生态文化是两种文化走向融合的文化[J]. 科技信息 2011(36)
    • [24].科学家对待两种文化的态度[J]. 科学学研究 2008(02)
    • [25].试论艺术与科技融合的个体呈现[J]. 中国文艺评论 2020(03)
    • [26].为什么要了解一点科学史[J]. 今日科苑 2016(08)
    • [27].翻译需从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来认识[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4(06)
    • [28].浅析中西方两种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J]. 校园英语 2014(25)
    • [29].两种文化与不可通约性[J]. 青年记者 2019(12)
    • [30].从习语对等看中西方时间观的文化重合[J]. 作家 2010(18)

    标签:;  ;  ;  

    论知识经济的发展对“两种文化”关系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