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氰氟草酯 EC 的 HPLC 分析

10% 氰氟草酯 EC 的 HPLC 分析

一、10%氰氟草酯乳油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乐,赵文文,郭静远,邵华,佘永新,金芬,王淼,王静[1](2021)在《水稻中除草剂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和氰氟草酯的检测方法及其储藏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26%氰氟草酯·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乳油在水稻上的残留行为,对其储藏稳定性和膳食摄入风险进行评估。方法待测试样经乙酸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primary secondary amine,PSA)、C18和石墨化碳黑(graphitized carbon black,GCB)净化,再经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MS/MS)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模式扫描,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2018年在9地进行田间残留实验,并且进行6个月的储藏实验,获得氯氟吡氧乙酸、氰氟草酯和氰氟草酸在水稻上的残留实验中值(supervised trials median residue,STMR)、降解率,对膳食摄入风险进行评估。结果氯氟吡氧乙酸、氰氟草酯和氰氟草酸在0.005~0.5 mg/k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62~0.9997,3种待测物在水稻中的回收率为80.5%~98.4%,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 0.7%~9.2%,定量限为 0.050 mg/kg。在 6 个月储藏实验期间,3 种待测物在稻谷及水稻植株的降解率低于30%。膳食风险评估表明:普通人群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氰氟草酯的国家估计每日摄入量分别为0.0596 mg和0.0120 mg,膳食摄入风险评估分别为4.73%和1.90%。结论该检测方法操作简便、前处理速度快、精密度和灵敏度高,可以满足对复合农药残留分析检测的要求。氯氟吡氧乙酸、氰氟草酯和氰氟草酸在-20℃冰箱6个月储藏稳定,其在水稻上的残留对消费者不会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徐勇存,金鑫雷,杨明君,范伟赠,张平[2](2021)在《35%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氰氟草酯·异恶草松乳油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安捷伦50mm×4.6mm (i. d.) 1.8μm C18色谱柱,以甲醇-0.0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在235nm波长下对35%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氰氟草酯·异恶草松乳油进行分离和检测。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线性回归方程为y=4503.5x-7.6121,相关系数R2=0.9994;相对标准偏差为0.50%;回收率为99.07%。氰氟草酯:线性回归方程为y=7633.6x+20.959,相关系数R2=0.9997;相对标准偏差为0.30%;回收率为99.38%。异恶草松:线性回归方程为y=2760.5x+3.4615,相关系数R2=0.9995;相对标准偏差为0.42%;回收率为99.16%。此检测方法具有线性关系好、精密度高、回收率高、检测速度快的特点,适用于该产品的定性定量检测。

李先军[3](2020)在《精喹禾灵和磷酸三苯酯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机理研究》文中指出精喹禾灵(Quizalofop-p-ethyl,QPE)和磷酸三苯酯(Triphenyl phosphate,TPP)属于化学污染物中的有机污染物。本研究从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沙漠附近长期使用各种除草剂的农田中和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贵屿镇长期受电子垃圾污染的排污河河底淤泥中分离获得二株分别对QPE和TPP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的菌株,命名为YC-XJ1和YC-XJ2。通过菌落与细胞的形态观察、Biolog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基于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以及平均核苷酸一致性(ANI)分析,菌株YC-XJ1最终被鉴定为极甲基杆菌(Methylobacterium populi YC-XJ1),菌株YC-XJ2最终被鉴定为矢野口鞘氨醇菌(Sphingobium yanoikuyae YC-XJ2)。通过单因素分析,研究了不同环境因素对菌株降解能力的影响。菌株YC-XJ1降解QPE的最适条件为pH8.0和35℃。菌株YC-XJ1对盐和高浓度QPE均表现出一定的耐受性。利用HPLC-MS方法确定了两种新的QPE代谢产物,2-羟基-6-氯喹喔啉和喹喔啉,推测了更完整的代谢途径。底物谱分析显示菌株YC-XJ1可以广泛地降解9种芳氧苯氧丙酸酯类(AOPPs)类除草剂。除此之外,菌株YC-XJ1还可以有效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有机磷酸酯类阻解燃剂磷酸三苯酯(TPP)、磷酸三(1,3-二氯异丙基)酯(TDCPP);有机磷杀虫剂毒死蜱、辛硫磷;如此众多的有机污染物均属于首次报道可被甲基杆菌属单菌降解。菌株YC-XJ2降解TPP的最适条件为pH6.0和30℃。初始浓度100 mg/L的TPP经24 h降解率为99.7%,降解能力远高于以往报道的菌株。在盐浓度达到8%(g/v)时TPP降解率仍维持在74.9%,TPP浓度高达500mg/L时降解率维持在86.4%,菌株YC-XJ2表现出优异的耐盐特性和底物耐受性。底物谱分析显示YC-XJ2可以有效降解TPP、磷酸-2-乙基己基二苯酯(EHDPP)、磷酸三(4-甲基苯基)酯(TCrP)和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其中EHDPP被单菌降解是首次报道。土壤生物修复实验表明,菌株YC-XJ2在自然条件下能显着降低土壤中TPP的浓度。本研究为aryl-OPFRs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了一种优质的降解菌资源。经测序获得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完成图。通过与相似菌株的基因组共线性分析确定了菌株YC-XJ1、YC-XJ2在基因组层面上的进化变异和重排情况。根据注释信息,QPE水解酶基因qpeh2和TPP水解酶基因sy-pte被筛选验证,相应降解特性与酶学性质被系统的研究。QPEH2降解QPE的最适条件为30℃和pH8.0。金属离子Cd2+、Pb2+、Zn2+、Ni2+、Fe2+、Co2+对QPEH2有抑制作用。以QPE为底物时,QPEH2酶比活为0.01±0.002(U mg-1),kcat/Km为0.18±0.0016(mM-1·s-1),Km为83.87±30.34(μM)。Sy-PTE可以降解TPP、EHDPP、TCrP三种芳基阻燃剂,Sy-PTE降解TPP的最适条件为35℃和pH7.0,且于NaCl浓度8%时仍维持酶活力的74.9%。仅高浓度的Pb2+对Sy-PTE有抑制作用。以TPP为底物时,Sy-PTE酶比活为66.97±0.2(U mg-1),kcat/Km为4.8±1.6×103(mM-1·s-1),Km为15.6±0.34(μM)。

贾浩然[4](2020)在《嘧草醚对双季稻田杂草的防效及其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环境行为研究》文中提出嘧草醚[2-(4,6-二甲氧基-2-嘧啶氧基)-6-(1-甲氧亚氨基乙基)苯甲酸甲酯]是近年来稻田应用较为广泛的专业除稗剂,本文在嘧草醚对双季稻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后茬作物的安全性试验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嘧草醚常量和残留分析方法,研究了嘧草醚在水稻及其环境中的消解动态、最终残留和环境行为。结果如下:(1)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10%嘧草醚可湿性粉剂对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有优异的防除效果,有效剂量45-120 g·hm-2处理药后45 d对早稻和晚稻田稗草的防效均在90%以上,且对水稻和后茬作物油菜、白菜、紫云英、小麦和土豆生长安全,但对阔叶类和莎草类杂草的防效较差;嘧草醚与苄嘧磺隆和五氟磺草胺混用,对早稻和晚稻田稗草、鸭舌草和异型莎草的防效均达91%以上,且对水稻生长安全;而与扑草净混用对杂草的防效略低,且对水稻会产生药害,严重影响产量。因此,对于以稗草为优势种群的水稻田,可选用嘧草醚45-60 g·hm-2进行防治;对于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发生均严重的水稻田,可选择嘧草醚30-45 g·hm-2与苄嘧磺隆或五氟磺草胺20-30 g·hm-2混用进行治理。(2)利用高效液相联用质谱建立了嘧草醚的常量和残留分析方法。在常量分析中,以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进行分离,V(乙腈):V(0.1%甲酸水溶液)=70:30的混合溶液为流动相,流速0.8 m L·min-1,采用电喷雾正离子(ESI+)模式扫描,HPLC-MS检测,外标法测定嘧草醚的含量,方法的线性决定系数为0.9999,标准偏差为0.116,变异系数为1.16%,平均回收率为100.44%。在残留分析中,0.01~1 mg·L-1范围内嘧草醚的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间线性关系良好,在乙腈、稻田水、土壤、稻株、糙米和稻壳基质中的决定系数均大于0.99,嘧草醚在稻田水中的检出限(LOD)为0.0015 mg·L-1,定量限(LOQ)为0.005 mg·L-1,在土壤、糙米、稻壳和稻株中的LOD分别为0.003、0.015、0.015和0.003 mg·kg-1,LOQ分别为0.01、0.05、0.05和0.01mg·kg-1。在0.005、0.01和0.1 mg·L-1(或mg·kg-1)添加水平下,嘧草醚在稻田水、土壤和糙米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109%、92%-106%和89%-107%,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0%-5.0%、1.1%-2.9%和3.1%-3.7%;在稻壳和稻株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102%和93%-107%,RSD分别为1.1%-3.8%和3.5%-9.9%。(3)2年4地的残留消解试验结果表明,嘧草醚在田水、土壤及稻株中的消解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在4地田水中的消解半衰期(t0.5)为1.07-3.48 d,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t0.5)为3.14-5.42 d,稻株中的消解半衰期(t0.5)为4.47-8.08 d.通过对消解半衰期与土壤性质和气候条件的线性回归分析可得,嘧草醚在不同基质中的消解速率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平均气温呈显着相关。施用1.5倍或2倍推荐使用剂量的嘧草醚后(90或120 g a.i·hm-2),收获的稻米籽实中检测出嘧草醚的残留量均未超过日本和韩国(中国暂未制定)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MRL)值(0.05 mg·kg-1)。通过计算得出每人每天从稻米中所摄入的嘧草醚为0.0037 mg,其风险商值(RQ)为0.0028,处于安全水平。(4)采用批量平衡法和土柱淋溶法研究了嘧草醚在河北褐土(S1)、黑龙江黑土(S2)、四川紫土(S3)、浙江水稻土(S4)、江西红壤土(S5)、山东棕壤土(S6)、湖北黄壤土(S7)和海南砖红壤(S8)8种土壤中的吸附-解吸和淋溶特性。批量平衡试验结果表明,S2和S5对嘧草醚的吸附能力最高和最低(分别为97.3%和48.5%),且在25°C下所有土壤样品的吸附-解吸等温线均通过Freundlich模型很好地拟合,吸附常数(Kads-f)在0.85(S5)和32.2(S2)之间。S3、S6和S7土壤拟合为L型等温线,而其余土壤则拟合为S型等温线。解吸常数(Kdes-f)在0.51(S5)和5.02(S2)之间。根据滞后系数(H=0.08-1.50),嘧草醚的解吸对S2为正滞后作用,S3、S5和S6为负滞后作用。土壤有机质和黏土含量是影响嘧草醚吸附-解吸的主要因素。吸附的自由能变化小于40 k J·mol-1,表明存在物理吸附。土柱淋溶试验表明,嘧草醚的浸出在S5中很容易,在S3和S6中较为容易,在S4、S7和S8中困难,在S1和S2中非常难。综上所述,嘧草醚在不同的农业土壤中均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和较低的解吸能力,且其吸附过程是可逆的。(5)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法分别研究在好气(未灭菌)、积水厌气和灭菌条件下嘧草醚在土壤中的降解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嘧草醚分别在5种土壤中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在好气(未灭菌)、60%土壤饱和持水量条件下,嘧草醚在黑龙江黑土、浙江水稻土、江西红壤土、山东棕壤土和海南砖红壤中的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58.25d、37.46d、52.10d、47.47d和55.00d,降解速率大小为水稻土>棕壤土>砖红壤>红壤土>黑土。嘧草醚在不同饱和持水量的土壤中降解速率存在一定差异,且降解速率与土壤持水量不呈现线性相关性,在所有试验土壤中,嘧草醚降解速率均为饱和持水量的60%>80%>40%。3种不同处理条件下嘧草醚的降解速率大小为好氧(未灭菌)>积水厌氧>灭菌,且3种条件下土壤类型和降解速率的关系顺序基本一致。通过嘧草醚在5种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与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线性回归得到的结果,可以看出嘧草醚在土壤中的降解主要受土壤p H、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黏粒含量的影响。

张鑫宇[5](2020)在《丙炔恶草酮、吡氟酰草胺和二甲戊灵在水稻上的残留消解及膳食风险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年产量占据我国粮食总产量的三分之一,然而每年因杂草问题造成的产量损失为200亿公斤,经济损失达300亿元。目前快速有效地防除杂草的方式是化学除草,除草剂的出现,保证了水稻产量和质量。但是由于使用不规范,除草剂被大量的施用,破坏了环境,影响农业经济,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本文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丙炔恶草酮、吡氟酰草胺和二甲戊灵在水稻上的残留量,研究了三种农药在植株、土壤和田水中的消解规律,测定了三种农药在植株、糙米、稻壳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对其在稻谷中的膳食风险进行评估。试验结果如下:1.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水稻中丙炔恶草酮、吡氟酰草胺和二甲戊灵的残留检测方法,植株、糙米、稻壳和土壤样品中的丙炔恶草酮、吡氟酰草胺和二甲戊灵经乙腈(0.6 m L甲酸)和水的混合液提取,田水样品用乙腈(0.6 m L甲酸)提取,60 mg PSA净化,以甲醇∶水(5 mmol乙酸铵+0.1%甲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进行检测。丙炔恶草酮、吡氟酰草胺和二甲戊灵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74.1~102.4%,78.1~102.7%和88.0~102.8%,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4~5.8%,0.8~6.6%和0.8~5.6%。三种农药在糙米和稻壳中最低检出浓度为0.005 mg/kg,在植株、土壤和田水中最低检出浓度为0.01 mg/kg。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并且节约试剂,符合农药残留检测要求。2.研究了丙炔恶草酮、吡氟酰草胺和二甲戊灵在水稻植株、土壤和田水中的消解动态规律,2017年丙炔恶草酮在植株、土壤和田水样品中的半衰期分别为0.3~0.7 d,2.7 d,0.1~3.6 d;吡氟酰草胺只在植株和土壤样品中计算出半衰期,分别为0.6~0.8 d,5.9~6.0d,田水样品中的吡氟酰草胺在施药3 d后未检测到其残留量,无法用一级动力学方程建立消解曲线;二甲戊灵在长春、长沙和广州的植株、土壤及田水中的样品,在施药2 h后其初始残留量均低于定量限0.01 mg/kg,所以三地的消解曲线均无法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仅作为监测依据。三种农药的消解半衰期t1/2均<30 d,属于易降解农药。本试验中丙炔恶草酮和二甲戊灵在植株、土壤、田水中的半衰期与前人研究结果稍有不同,吡氟酰草胺在田水中降解速率过快,导致无法计算其半衰期,影响农药降解的因素可能是农药在混剂中的配比较低、雨水的淋溶、微生物降解、光解等。3.测定了丙炔恶草酮、吡氟酰草胺和二甲戊灵在植株、糙米、稻壳、土壤和田水中的残留量,2017年进行一年三地的最终残留试验,施药剂量为低剂量1500 g/hm2(540 g a.i./hm2)和高剂量3125 g/hm2(810 g a.i./hm2),2018年进行了一年九地的最终残留试验,施药剂量为1500 g/hm2(540 g a.i./hm2),毒土法施药一次,2017~2018年丙炔恶草酮、吡氟酰草胺和二甲戊灵在植株、土壤和田水中的残留量均<0.01 mg/kg,在糙米、稻壳中的残留量均<0.005 mg/kg。根据消解残留试验结果,推荐36%丙炔恶草酮·吡氟酰草胺·二甲戊灵可分散油悬浮剂,防除稻田一年生杂草,在水稻移栽前3-7 d,稗草1叶期前,毒土法施药一次,施药剂量的最高剂量为1500 g/hm2(540 g a.i./hm2)。目前我国、日本和美国暂未拟定吡氟酰草胺在糙米上的最大残留限量,欧盟制定吡氟酰草胺在糙米上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01 mg/kg,因此参照欧盟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结合本研究试验结果,推荐我国吡氟酰草胺在糙米上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01 mg/kg。4.对稻米中丙炔恶草酮、吡氟酰草胺和二甲戊灵进行膳食风险评估,根据2017年~2018年最终残留试验结果,以三种农药的最低检出浓度作为残留中值,结合膳食风险评估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普通人群丙炔恶草酮、吡氟酰草胺、二甲戊灵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分别为0.0058、0.0265、0.0630 mg,占日允许摄入量分别为1.2%、0.2%、3.3%,不同人群丙炔恶草酮、吡氟酰草胺和二甲戊灵在稻米上的RQ值分别为2.74×10-3~6.79×10-3,1.10×10-4~2.72×10-4和7.30×10-4~1.81×10-3,均远小于1,膳食风险低。

李向阳,倪立霞,姜士聚,张耀中[6](2019)在《9%嘧肟·氰氟草乳油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建立快速灵敏检测嘧啶肟草醚、氰氟草酯的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以Li Chrosher RP18为填充物的不锈钢柱和紫外检测器,用乙腈溶解试样,以乙腈-水-磷酸为流动相,对试样中嘧啶肟草醚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采用以Chiralcel OJ-H为填充物的不锈钢柱和紫外检测器,以正己烷-异丙醇为流动相并用流动相溶解试样,对试样中氰氟草酯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嘧啶肟草醚、氰氟草酯分析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1.000,标准偏差分别为0.0063、0.0210,变异系数为0.23%、0.32%,平均回收率为99.74%、99.50%。[结论]该分析方法使得嘧啶肟草醚、氰氟草酯得到较好分离,操作简单、快速,定量分析结果准确、稳定,可用于嘧啶肟草醚、氰氟草酯的精密定量分析。

李菊颖,何健,豆叶枝,吴文铸,孔德洋,单正军[7](2019)在《分散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多种基质中的氰氟草酯和氰氟草酸》文中研究说明建立了田水、土壤、水稻植株、水稻稻壳和糙米中氰氟草酯及代谢产物氰氟草酸的残留分析方法。前处理方法利用乙腈为提取剂,N-丙基乙二胺(PSA)、石墨化碳黑(GCB)和C18为分散净化剂的QuEChERS方法,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在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MRN)下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氰氟草酯和氰氟草酸在0. 01~1. 0 mg·L-1浓度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 997);在0. 05~1. 00 mg·kg-1添加水平范围内平均回收率为70. 6%~105. 8%;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0. 3%~7. 9%;氰氟草酯和氰氟草酸的方法检出限(LOD)为0. 11和0. 16μg·kg-1;定量限为0. 37和0. 54μg·kg-1。该方法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多种基质上氰氟草酯和氰氟草酸的快速检测和确证。

马克,戴色琴,夏雪艳,黄挺[8](2014)在《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11.5%悬浮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介绍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和水(用冰乙酸调至pH=3.0)为流动相,使用ZORBAX SB-C18、250nm*4.6mm(i,d)、5μm为填料的不锈钢柱和紫外阵列检测器,在280nm波长下测定五氟磺草胺和氰氟草酯的含量,本方法标准偏差分别为0.0042和0.0251,变异系数分别为0.2839%和0.234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9%和99.19%,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8和0.9998。

顾艳萍[9](2012)在《氰氟草酯在不同基质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及在水稻中的消解动态研究》文中提出氰氟草酯是一种对水稻具有高度安全性的新型除草剂,因此是目前国内登记比较热门的品种。近年来关于氰氟草酯药效及除草机理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多,而10%氰氟草酯水乳剂在稻田环境中残留消解行为尚未见报道。本论文通过研究10%氰氟草酯水乳剂在水稻植株中残留消解行为,为指导10%氰氟草酯水乳剂的合理使用和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氰氟草酯在不同基质中残留分析方法的建立水样用二氯甲烷萃取三次,乙腈定容,HPLC-UV检测,添加浓度在0.005mg/L-0.1mg/L范围内,氰氟草酯的添加回收率在82.96%-90.16%,变异系数在3.06%-9.18%之间,最低检测浓度为0.004mg/L;土壤和稻米用乙腈机械振荡提取,过弗罗里硅土层析柱,用40mL正己烷/丙酮(V/V=9/1)淋洗净化,乙腈定容,HPLC-UV测定,添加浓度在0.05mg/kg-1.0mg/kg范围内,氰氟草酯的添加回收率在80.94%-93.76%之间,变异系数在3.26%-6.33%,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8mg/kg、0.04mg/kg;植株和稻壳用乙腈提取,过GCB(石墨化炭黑)小柱,用6mL乙腈/甲苯(V/V=3/1)淋洗净化,乙腈定容,HPLC-UV测定,添加浓度在0.1mg/kg-1.0mg/kg范围内,氰氟草酯的添加回收率在77.90%-94.52%之间,变异系数在3.29%-7.76%,最低检测浓度为0.08mg/kg,所选定的方法完全符合农药残留分析与检测的技术规范与要求。2.氰氟草酯在水稻中的消解动态氰氟草酯在三地(合肥、郑州、湛江)水稻植株中的消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Ct=C0e-kt,半衰期分别为0.71d、0.73d和1.82d;在水稻中的降解速度较快,残留期较短,属于易降解农药。

余建波[10](2012)在《重庆稻田杂草调查及35%氰氟草酯·醚磺隆WG研制》文中研究说明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全国有超过一半的农民从事水稻种植生产,有超过65%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稻田杂草是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必须对其进行防除,而化学防除是目前我国稻田杂草防除最重要和最主要的手段。我国稻田除草剂品种以土壤处理剂为主,一般在杂草的幼芽(苗)期施药,而茎叶处理除草剂相对较少。本论文的目的是在进行重庆稻田杂草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除草剂发展趋势,开发出一种适于重庆水稻田单、双子叶杂草防除的高效、安全、剂型先进的茎叶处理除草混剂并研究其应用技术。在确定出两种有效成分后,以禾本科杂草稗草和阔叶杂草醴肠为试材,通过室内生物测定确定氰氟草酯和醚磺隆复配的最佳比例,然后通过助剂筛选和配方优化制得合格的35%氰氟草酯·醚磺隆水分散粒剂(35%氰·醚WG)实验室产品,制定了35%氰·醚WG制剂产品的质量控制指标,最后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确定该制剂在重庆地区稻田中的田间用量,为该产品的登记推广和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本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重庆水稻田杂草调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于2010年7月对重庆水稻田的杂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重庆水稻田杂草有33种,分属20个科。相对多度≥10的主要杂草有12种,分别为浮萍、稗草、野慈姑、空心莲子草、小茨藻、鸭舌草、圆叶节节菜、丁香蓼、鳢肠、雨久花、四叶萍和满江红,前5种杂草的相对多度在20以上,可视为重庆稻田优势杂草。重庆化学除草稻田有杂草19种,分属14科。相对多度≥10的主要杂草有11种,分别为空心莲子草、稗草、圆叶节节菜、浮萍、鳢肠、野慈姑、千金子、丁香蓼、双穗雀稗、酸模叶蓼和满江红,前5种杂草的相对多度在20以上,可视为重庆地区水稻田的难防杂草。2、除草剂生物活性测定根据目前我国稻田除草剂的使用情况和重庆地区水稻田杂草的发生情况,结合氰氟草酯与醚磺隆的杂草防治谱和使用特点,选用氰氟草酯与醚磺隆复配研制一种新的稻田除草混剂。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氰氟草酯与醚磺隆复配对稗草、醴肠的混配效应主要为相加作用,复配范围为氰氟草酯:醚磺隆为(0.83-5.3):1(m/m),复配的最佳比例为氰氟草酯:醚磺隆为5:1或3:2,本研究选用3:2的复配比例。3、35%氰氟草酯·醚磺隆WG配方的确定通过室内助剂筛选和配方优化,确定35%氰氟草酯·醚磺隆WG的配方如下:成分质量百分比氰氟草酯21%醚磺隆14%润湿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钠6-10%(最佳用量为10%)崩解剂氯化钠4-6%(最佳用量为5%)载体高岭土补足至100%4、35%氰氟草酯·醚磺隆WG样品质量检测采用FAO、GB推荐的方法,检测35%氰氟草酯·醚磺隆WG样品的质量,结果如下:外观为淡黄色柱状颗粒,颗粒粒径为1-2mm;润湿时间为7.3s,崩解时间为47s;制剂悬浮率为89.17%;分散性和细度合格;含水量为0.81%;pH值为6.1-6.7;氰氟草酯和醚磺隆热贮分解率分别为0.85%和1.27%。以上结果表明35%氰氟草酯·醚磺隆WG样品的各项性能指标符合水分散粒剂的质量检测标准。5、35%氰氟草酯·醚磺隆WG防除水稻田杂草的田间药效试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5%氰氟草酯·醚磺隆WG对稻田杂草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特别是对节节菜和鸭舌草的防除效果优异,当有效成分用量为60-75g·ai/hm2时,药后15-35d的防效维持在86.1%-91.2%,效果显着,同时对水稻安全。本着高效、经济、环保的原则,推荐35%氰氟草酯·醚磺隆WG的田间用药量为60-75g·ai/hm2。

二、10%氰氟草酯乳油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0%氰氟草酯乳油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水稻中除草剂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和氰氟草酯的检测方法及其储藏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1.2 实验方法
        1.2.1 田间实验设计
        1.2.2 样品前处理
        (1)稻壳、糙米及秸秆提取
        (2)稻壳、糙米净化
        (3)秸秆净化
        1.2.3 仪器条件
        (1)色谱条件
        (2)质谱条件
        1.2.4 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准曲线的绘制
        1.2.5 稳定性实验
        1.2.6 添加回收实验
        1.2.7 膳食风险评估
2 结果与分析
    2.1 线性关系及定量限
    2.2 加标回收率与精密度
    2.3 稳定性实验分析
    2.4 最终残留分析
    2.5 膳食风险评估
3 结论与讨论

(2)35%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氰氟草酯·异恶草松乳油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设备
    1.2 试剂
    1.3 标准溶液和试样溶液的制备
        1.3.1 标样溶液的配制
        1.3.2 试样溶液的配制
    1.4 HPLC分析条件
    1.5 测定和分析
2 结果和讨论
    2.1 色谱条件的选择
        2.1.1 色谱柱的选择
        2.1.2 检测波长的选择
        2.1.3 流动相的选择
    2.2 方法线性关系的测定
    2.3 方法精密度的测定
    2.4 方法准确度的测定
3 总结

(3)精喹禾灵和磷酸三苯酯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芳氧苯氧丙酸酯类(AOPPs)除草剂的概述
        1.1.1 AOPPs类除草剂的发展过程
        1.1.2 AOPPs类除草剂的种类
        1.1.3 AOPPs类除草剂的作用机理
        1.1.4 AOPPs类除草剂的选择性机理
        1.1.5 AOPPs类除草剂的构效关系
    1.2 精喹禾灵(QPE)的负面效应
        1.2.1 QPE的肝脏毒性
        1.2.2 QPE的生殖毒性
        1.2.3 QPE的内分泌毒性
        1.2.4 QPE的急性毒性
        1.2.5 QPE的遗传毒性
        1.2.6 QPE的植物毒性和微生物毒性
        1.2.7 QPE的手性对映体的毒性差异
    1.3 芳氧苯氧丙酸酯类除草剂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
    1.4 有机磷酸酯类阻燃剂(OPFRs)的概述
        1.4.1 OPFRs的分类及分子结构
        1.4.2 OPFRs的阻燃原理
    1.5 有机磷酸酯类阻燃剂的负面效应
        1.5.1 OPFRs在生物体及环境中的暴露情况
        1.5.2 OPFRs的毒理学效应
    1.6 有机磷酸酯类阻燃剂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
    2.1 实验材料
        2.1.1 土壤和淤泥样品的采集
        2.1.2 主要试剂、菌株
        2.1.3 主要仪器
        2.1.4 培养基与母液的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检测方法与标准曲线的建立
        2.2.2 QPE与TPP降解菌的富集、分离以及降解活性确定
        2.2.3 降解菌的鉴定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检测方法与标准曲线的建立
        2.3.2 QPE降解菌的鉴定
        2.3.3 TPP降解菌的鉴定
    2.4 讨论
第三章 菌株的降解特性与代谢途径分析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仪器
        3.1.2 实验试剂
        3.1.3 培养基与底物母液的配制
    3.2 实验方法
        3.2.1 环境因素对菌株降解能力的影响
        3.2.2 菌株底物谱分析方法
        3.2.3 中间代谢产物检测与代谢途径分析
        3.2.4 细胞色素P450抑制剂对菌株YC-XJ2降解TPP的影响
        3.2.5 TPP降解酶的定位研究
        3.2.6 菌株YC-XJ2的实际土壤修复实验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环境因素对菌株YC-XJ1降解QPE的影响
        3.3.2 菌株YC-XJ1的底物谱分析
        3.3.3 QPE的代谢中间产物检测与代谢途径分析
        3.3.4 不同环境因素对菌株YC-XJ2降解TPP的影响
        3.3.5 菌株YC-XJ2的底物谱分析
        3.3.6 TPP的代谢中间产物检测与代谢途径分析
        3.3.7 细胞色素P450抑制剂对菌株YC-XJ2降解TPP的影响
        3.3.8 TPP水解酶的细胞定位分析
        3.3.9 菌株YC-XJ2的实际土壤修复实验
    3.4 讨论
第四章 菌株YC-XJ1的基因组测序及分析
    4.1 实验材料
        4.1.1 测序菌株
        4.1.2 实验仪器与试剂
    4.2 实验方法
        4.2.1 细菌YC-XJ1基因组DNA的提取
        4.2.2 基因组的测序流程
        4.2.3 原始测序数据的质控
        4.2.4 基因组的组装
        4.2.5 基因的预测与注释
        4.2.6 比较基因组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菌株YC-XJ1基因组DNA的提取
        4.3.2 菌株YC-XJ1基因组的组装和基础信息的预测结果
        4.3.3 菌株YC-XJ1的基因组圈图
        4.3.4 菌株YC-XJ1基因组的基因功能注释
        4.3.5 菌株YC-XJ1的比较基因组分析
    4.4 讨论
第五章 菌株YC-XJ2基因组的测序及分析
    5.1 实验材料
        5.1.1 测序菌株
        5.1.2 实验仪器与试剂
    5.2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菌株YC-XJ2基因组DNA的提取
        5.3.2 菌株YC-XJ2基因组的组装和基础信息的预测结果
        5.3.3 菌株YC-XJ2的基因组圈图
        5.3.4 菌株YC-XJ2基因组的基因功能注释
        5.3.5 菌株YC-XJ2的比较基因组分析
    5.4 讨论
第六章 水解酶的酶学性质
    6.1 实验材料
        6.1.1 菌株与质粒
        6.1.2 酶与试剂
        6.1.3 实验仪器
    6.2 实验方法
        6.2.1 基因qpeh1和sy-pte的序列分析
        6.2.2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6.2.3 诱导表达及蛋白纯化
        6.2.4 水解酶的底物谱
        6.2.5 环境因素对水解酶活力的影响
        6.2.6 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6.2.7 磷酸三酯酶Sy-PTE和Sb-PTE三维结构的比较分析
    6.3 实验结果
        6.3.1 基因qpeh2和sy-pte的序列分析
        6.3.2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结果
        6.3.3 水解酶的诱导表达及纯化
        6.3.4 水解酶的底物谱
        6.3.5 环境因素对水解酶活性的影响
        6.3.6 水解酶酶促反应动力学研究
        6.3.7 Sy-PTE和Sb-PTE三维结构的比较分析
    6.4 讨论
第七章 全文总结
    7.1 实验结果
        7.1.1 QPE和TPP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
        7.1.2 菌株的降解特性研究
        7.1.3 菌株的基因组测序
        7.1.4 相关水解酶的降解特性及酶学性质
    7.2 创新点
        7.2.1 创新点1
        7.2.2 创新点2
        7.2.3 创新点3
        7.2.4 创新点4
    7.3 研究展望
        7.3.1 研究展望1
        7.3.2 研究展望2
        7.3.3 研究展望3
        7.3.4 研究展望4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4)嘧草醚对双季稻田杂草的防效及其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环境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稻田杂草药剂防治概况
        1.1.1 稻田主要杂草的发生与危害
        1.1.2 稻田主要杂草的田间防治
        1.1.3 稻田化学除草剂的发展
    1.2 嘧草醚的研究进展
        1.2.1 嘧草醚理化性质及作用特点
        1.2.2 嘧草醚研究现状
    1.3 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1.3.1 样品前处理
        1.3.1.1 样品制备
        1.3.2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1.4 农药消解动态的研究进展
        1.4.1 农药消解动态概述
        1.4.2 嘧啶水杨酸类除草剂消解动态研究
    1.5 农药环境行为的研究进展
        1.5.1 农药环境行为概述
        1.5.2 嘧啶水杨酸类除草剂环境行为研究
    1.6 本研究主要内容、技术路线和目的意义
        1.6.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6.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6.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嘧草醚对双季稻田杂草的防效及后茬作物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与方法
        2.2.1 嘧草醚对移栽田杂草的防除试验
        2.2.2 施药方法及试验调查
        2.2.3 嘧草醚对后茬作物安全性试验
    2.3 数据分析
    2.4 结果
        2.4.1 对稻田杂草的防效
        2.4.2 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2.4.3 对后茬作物的影响
    2.5 讨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嘧草醚常量及残留分析方法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仪器与试剂
        3.1.2 仪器操作条件
        3.1.3 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准曲线的绘制
    3.2 检测方法
        3.2.1 常量分析
        3.2.1.1 试样溶液的配制
        3.2.1.2 样品测定
        3.2.1.3 数据计算
        3.2.2 残留分析
        3.2.2.1 样品制备
        3.2.2.2 样品提取
        3.2.2.3 样品净化
    3.3 结果
        3.3.1 常量分析
        3.3.1.1 色谱条件的确定
        3.3.1.2 质谱条件的确定
        3.3.1.3 方法线性相关性与检出限测定
        3.3.1.4 方法的精密度
        3.3.1.5 方法的准确度
        3.3.2 残留分析
        3.3.2.1 Qu ECh ERS前处理优化
        3.3.2.2 方法的线性范围、检出限及定量限
        3.3.2.3 方法的准确度与精密度
        3.3.2.4 实际样品的测定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嘧草醚在水稻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膳食风险评估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仪器与试剂
        4.1.2 试验设计
        4.1.2.1 消解动态试验
        4.1.2.2 最终残留试验
        4.1.2.3 空白对照试验
        4.1.3 膳食风险评估方法
    4.2 结果
        4.2.1 嘧草醚在田水、土壤及稻株中的初始残留量
        4.2.2 嘧草醚在田水及土壤环境中的消解动态
        4.2.3 嘧草醚在水稻植株中的消解动态
        4.2.4 稻米的药剂残留及膳食风险评估
    4.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嘧草醚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环境行为研究
    5.1 嘧草醚在8种农业土壤中的吸附-解吸和淋溶迁移行为研究
        5.1.1 材料与方法
        5.1.1.1 仪器与试剂
        5.1.1.2 供试土壤
        5.1.1.3 标准溶液的配制
        5.1.2 吸附-解吸试验
        5.1.2.1 吸附动力学试验
        5.1.2.2 吸附等温试验
        5.1.2.3 解吸动力学试验
        5.1.2.4 等温解吸试验
        5.1.3 土柱淋溶试验
        5.1.4 数据模型及数据处理
        5.1.4.1 等温吸附-解吸模型
        5.1.4.2 吸附自由能和偏摩尔自由能模型
        5.1.4.3 嘧草醚在土壤中的移动性
        5.1.5 结果
        5.1.5.1 嘧草醚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吸附-解吸动力学
        5.1.5.2 嘧草醚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淋溶
        5.1.6 讨论
        5.1.6.1 嘧草醚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等温吸附-解吸特性
        5.1.6.2 嘧草醚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吸附自由能和偏摩尔自由能
        5.1.6.3 嘧草醚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迁移性
    5.2 嘧草醚在农业土壤中的降解行为研究
        5.2.1 材料与方法
        5.2.1.1 仪器与试剂
        5.2.1.2 供试土壤
        5.2.1.3 土壤预培养
        5.2.1.4 供试物水溶液配制
        5.2.1.5 好氧和灭菌条件下土壤培养
        5.2.1.6 积水厌气条件下土壤培养
        5.2.1.7 土壤含水量对嘧草醚降解的影响
        5.2.1.8 培养土取样
        5.2.1.9 降解半衰期计算方法及分级标准
        5.2.2 结果
        5.2.2.1 嘧草醚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降解特性
        5.2.3 讨论
        5.2.3.1 不同含水率对嘧草醚在土壤中降解的影响
        5.2.2.3 不同处理条件对嘧草醚在土壤中降解的影响
        5.2.4 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5)丙炔恶草酮、吡氟酰草胺和二甲戊灵在水稻上的残留消解及膳食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引言
    1.2 稻田杂草的危害及其防治
    1.3 国内外水稻残留分析研究
    1.4 农药残留分析前处理概述
    1.5 三种农药的简介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水稻中丙炔恶草酮、吡氟酰草胺和二甲戊灵的残留检测方法的优化
    2.1 实验设备
    2.2 实验试剂
    2.3 试验前处理方法
    2.4 仪器条件
    2.5 结果与讨论
    2.6 小结
第三章 丙炔恶草酮、吡氟酰草胺和二甲戊灵在水稻中的消解残留测定
    3.1 田间试验设计
    3.2 分析样品的制备
    3.3 结果与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膳食风险评估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6)9%嘧肟·氰氟草乳油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液相色谱操作条件
        1.3.1 嘧啶肟草醚液相色谱操作条件
        1.3.2 氰氟草酯液相色谱操作条件
    1.4 测定步骤
        1.4.1 标液溶液的配制
        1.4.2 试样溶液的配制
        1.4.3 测定
        1.4.4 结果计算
2 结果与讨论
    2.1 色谱条件的选择
    2.2 分析方法线性相关试验
        2.2.1 嘧啶肟草醚标准曲线绘制(线性关系)
        2.2.2 氰氟草酯标准曲线绘制(线性关系)
    2.3 分析方法的精密度试验
        2.3.1 嘧啶肟草醚精密度的测定
        2.3.2 氰氟草酯精密度的测定
    2.4 分析方法的准确度试验
        2.4.1 嘧啶肟草醚分析方法准确度的测定
        2.4.2 氰氟草酯分析方法准确度的测定
3 结论

(7)分散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多种基质中的氰氟草酯和氰氟草酸(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1.2 样品前处理
        1.2.1 田水样品
        1.2.2 土壤样品
        1.2.3 水稻植株 (稻壳) 样品
        1.2.4 糙米样品
    1.3 仪器条件
        1.3.1 液相色谱测定条件
        1.3.2 质谱条件
2 结果与讨论
    2.1 质谱条件
    2.2 色谱条件
    2.3 净化条件
    2.4 基质效应
    3.5线性范围与灵敏度
    2.6 回收率与精密度
    2.7 实际样品的测定
3 结论

(8)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11.5%悬浮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实验部分
    2.1 试剂和仪器
    2.2 液相色谱操作条件
    2.3 测定步骤
        2.3.1 标样溶液的配制
        2.3.2 试样溶液配制
        2.3.3 测定
        2.3.4 计算
3 结果与讨论
    3.1 分析方法精密度
    3.2 分析方法的准确度
    3.3 线性关系曲线的测定
4 结论

(9)氰氟草酯在不同基质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及在水稻中的消解动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术语与缩略语表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文献综述
    1.1 我国农药生产和使用现状
    1.2 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1.2.1 样品前处理技术
        1.2.2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GC、HPLC、GC-MS 、LC-MS)
    1.3 氰氟草酯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及仪器
        2.1.1 药品及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2 氰氟草酯残留分析方法的建立
        2.2.1 标准溶液配制
        2.2.2 色谱检测条件
        2.2.3 标准曲线的绘制
        2.2.4 提取剂的优化
        2.2.5 净化方法的优化
        2.2.6 添加回收实验
    2.3 氰氟草酯在稻田环境中的消解动态试验
        2.3.1 田间试验
        2.3.2 供试农药
        2.3.3 试验设计
    2.4 结果计算
        2.4.1 氰氟草酯农药残留量
        2.4.2 添加回收率
        2.4.3 相对标准偏差(RSD)
        2.4.4 半衰期
        2.4.5 残留消解率
3 结果与分析
    3.1 氰氟草酯在田水、土壤、植株、稻米和稻壳中的残留分析方法
        3.1.1 标准曲线的绘制
        3.1.2 提取溶剂的确定
        3.1.3 净化方法的确定
        3.1.4 添加回收试验结果
    3.2 氰氟草酯在水稻植株中的消解动态
4 讨论
    4.1 氰氟草酯在田水、土壤、植株、稻米和稻壳中的残留分析方法
    4.2 氰氟草酯在水稻植株中的消解动态
5 结论
    5.1 氰氟草酯在田水、土壤、植株、稻米和稻壳中的残留分析方法
    5.2 氰氟草酯在水稻植株中的消解动态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重庆稻田杂草调查及35%氰氟草酯·醚磺隆WG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我国水稻概况
    2 我国水稻田除草剂登记情况
        2.1 登记的除草剂有效成分单(混)剂比例分析
        2.2 登记的除草剂有效成分及其防除对象分析
        2.3 登记的除草剂有效成分化学结构分类分析
        2.4 登记的除草剂剂型分析
        2.5 目前稻田常用除草剂概况
    3 氰氟草酯和醚磺隆简介
        3.1 氰氟草酯
        3.2 醚磺隆
        3.3 氰氟草酯与醚磺隆复配情况
    4 我国农药剂型发展概况
    5 水分散粒剂
        5.1 水分散粒剂及发展现状
        5.2 水分散粒剂的加工技术
引言
第二章 重庆地区水稻田杂草调查
    1 田间调查
        1.1 调查地点
        1.2 调查方法
        1.3 量化参数
    2 调查结果
        2.1 杂草种类
        2.2 杂草群落结构和优势种群
    3 分析与讨论
第三章 氰氟草酯与醚磺隆复配的最佳配比测定
    1 材料
        1.1 试验药剂
        1.2 试验材料
        1.3 仪器设备
    2 方法
        2.1 材料准备
        2.2 最佳配比测定
        2.3 安全性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最佳配比测定结果
        3.2 安全性试验测定结果
    4 本章结论
第四章 35%氰氟草酯·醚磺隆水分散粒剂的研制
    1 材料
        1.1 试验药剂
        1.2 仪器设备
    2 方法
        2.1 助剂的筛选方法
        2.2 配方优化
    3 结果与分析
        3.1 助剂的筛选结果
        3.2 制剂配方的优化
        3.3 造粒孔径与崩解时间的关系
        3.4 不同稀释倍数对悬浮率的影响
        3.5 不同水的硬度对悬浮率和崩解时间的影响
    4 结论与讨论
        4.1 助剂搭配以及加工操作影响颗粒的硬度大小
        4.2 干燥受热不均造成颗粒烘干后颜色不均一
        4.3 载体的选择对制剂悬浮率影响很大
        4.4 筛选润湿分散剂是WG助剂筛选的关键
        4.5 造粒前加水量影响制剂的外观与性能
        4.6 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影响制剂的性能
第五章 35%氰氟草酯·醚磺隆水分散粒剂的质量检测
    1 材料
        1.1 供试药剂
        1.2 仪器设备
    2 检测方法
        2.1 润湿性的测定
        2.2 悬浮率的测定
        2.3 分散性的测定
        2.4 崩解性的测定
        2.5 粒度的测定
        2.6 细度的测定
        2.7 水分含量的测定
        2.8 35%氰氟草酯·醚磺隆WG的分析方法
        2.9 热贮稳定性试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润湿性的测定
        3.2 悬浮率的测定
        3.3 分散性的测定
        3.4 崩解性的测定
        3.5 粒度的测定
        3.6 细度的测定
        3.7 水分含量的测定
        3.8 35%氰氟草酯·醚磺隆WG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结果
        3.9 热贮稳定性试验测定结果
    4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35%氰氟草酯·醚磺隆水分散粒剂防除水稻田杂草的田间药效试验
    1 试验条件及设计
        1.1 试验地点
        1.2 试验作物
        1.3 防除对象的选择
        1.4 供试药剂及安排
        1.5 施药器械及方法
        1.6 气象资料
        1.7 田间管理资料
    2 调查与药效计算方法
        2.1 调查方法
        2.2 药效计算方法
        2.3 对水稻的药害观察
    3 结果与分析
        3.1 杂草调查结果
        3.2 防效统计结果
        3.3 水稻安全性调查结果
    4 结论与讨论
第七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及科研成果
致谢

四、10%氰氟草酯乳油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水稻中除草剂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和氰氟草酯的检测方法及其储藏稳定性研究[J]. 张乐,赵文文,郭静远,邵华,佘永新,金芬,王淼,王静.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1(15)
  • [2]35%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氰氟草酯·异恶草松乳油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J]. 徐勇存,金鑫雷,杨明君,范伟赠,张平. 农业与技术, 2021(05)
  • [3]精喹禾灵和磷酸三苯酯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机理研究[D]. 李先军.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
  • [4]嘧草醚对双季稻田杂草的防效及其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环境行为研究[D]. 贾浩然. 江西农业大学, 2020
  • [5]丙炔恶草酮、吡氟酰草胺和二甲戊灵在水稻上的残留消解及膳食风险评估[D]. 张鑫宇. 吉林农业大学, 2020(04)
  • [6]9%嘧肟·氰氟草乳油高效液相色谱分析[J]. 李向阳,倪立霞,姜士聚,张耀中. 农药, 2019(11)
  • [7]分散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多种基质中的氰氟草酯和氰氟草酸[J]. 李菊颖,何健,豆叶枝,吴文铸,孔德洋,单正军.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19(01)
  • [8]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11.5%悬浮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的研究[J]. 马克,戴色琴,夏雪艳,黄挺. 中国农业信息, 2014(07)
  • [9]氰氟草酯在不同基质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及在水稻中的消解动态研究[D]. 顾艳萍. 安徽农业大学, 2012(07)
  • [10]重庆稻田杂草调查及35%氰氟草酯·醚磺隆WG研制[D]. 余建波. 西南大学, 2012(10)

标签:;  ;  ;  ;  ;  

10% 氰氟草酯 EC 的 HPLC 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