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木察格盆地塔南凹陷铜钵庙组Ⅱ油层组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塔木察格盆地塔南凹陷铜钵庙组Ⅱ油层组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论文摘要

塔木察格盆地与海拉尔盆地属同一个中生代沉积盆地,塔南凹陷位于塔木察格盆地塔木察格坳陷的南部,凹陷内,沉积构造丰富,沉积相带变化快,具有多物源、多沉积中心的特点。同时,该地区断裂系统复杂,断层发育,地层厚度变化大,多处可见不整合、尖灭、断超等现象。储层物性主要表现为低孔低渗,孔隙发育较差等特点。这些特征都造成塔南凹陷储层非均质性突出,因此,研究储层的非均质性及产能意义重大。本文主要针对塔木查格盆地塔南凹陷铜钵庙组Ⅱ油层组的非均质性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在查清基础地质资料之后,根据储层物性、地质、测井、录井、地震等方面的资料,收集和分析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图像分析、压汞分析等测试方法与资料,研究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特征,并统计出层内和平面展布的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再以研究区的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出发,结合区域构造研究和沉积相研究,对储层非均质性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建立构造、沉积、储层非均质性相互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取得了以下相关认识:1、铜钵庙组Ⅱ油层组在微观上,岩性和物性均表现出非均质性特征。通过孔渗特征结合岩性特征分析和统计,储层的非均质性特征也在层内得到反映。2、铜钵庙组Ⅱ油层组在地层厚度、砂地比、砂体厚度横向变化大,即使在面积很小的单个断块范围内,也表现出明显的非均质性特征。3、从断陷期开始,盆地受拉张应力的作用在控陷断层的上盘形成沉降中心,控制了铜钵庙组的沉积分布,控陷断层的活动是造成储层沉积时期的非均质性最直接的控制作用。而到了后期的断坳转换期和坳陷期次的断层,对于铜钵庙组储层又起到了微观改造的作用,因此,构造因素是铜钵庙组Ⅱ油层组非均质性最直接的控制因素,沉积和成岩因素也是铜钵庙组Ⅱ油层组非均质性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4、铜钵庙组沉积微相表现出近物源、多物源,在盆地的东北部、西部、西南部、东南部方向均有物源供给和沉积微相横向转换频密的特征,扇三角洲体系各类微发育较全。这种沉积相的展布面貌,控制了砂体发育的特征。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储层非均质性的分类
  • 1.2.2 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因素
  • 1.2.3 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方法
  • 1.2.4 储层非均质性对剩余油及其油藏的影响
  • 1.3 研究区开发现状
  • 1.4 研究区存在的问题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1.7 完成的工作量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2.1 区域构造位置
  • 2.2 区域地层发育特征
  • 2.3 构造特征
  • 2.4 演化特征
  • 2.5 成藏特征
  • 2.5.1 生储盖组合
  • 2.5.2 油藏控制因素与划分
  • 2.5.3 油藏类型与要素
  • 第3章 铜钵庙Ⅱ油层储层非均质特征
  • 3.1 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特征
  • 3.1.1 储层微观岩性特征
  • 3.1.2 储层物性微观特征
  • 3.2 储层层内非均质性特征
  • 3.2.1 储层孔渗特征及统计
  • 3.2.2 储层孔喉结构微观非均质性特征统计
  • 3.2.3 储层微观结构特征统计
  • 3.3 储层平面非均质性特征
  • 3.3.1 砂体展布特征
  • 3.3.2 砂体连续性
  • 3.3.3 储层孔隙度平面展布特征
  • 第4章 铜钵庙Ⅱ油层储层非均质性影响因素
  • 4.1 构造因素
  • 4.1.1 层位标定
  • 4.1.2 断层解释
  • 4.1.3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
  • 4.1.4 各断块铜钵庙组顶界面构造图
  • 4.1.5 铜钵庙组Ⅱ油层组非均质性构造控制因素分析
  • 4.2 沉积因素
  • 4.2.1 单井沉积微相模式
  • 4.2.2 沉积相的平面展布特征
  • 4.2.3 铜钵庙组Ⅱ油层组非均质性沉积控制因素分析
  • 4.3 成岩因素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西峰油田延长组长8油层组油气运移特征研究[J].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5)
    • [2].定边油田东仁沟区长2油层组储层特征描述[J]. 石化技术 2017(05)
    • [3].鄂尔多斯盆地延长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古环境分析[J]. 非常规油气 2017(04)
    • [4].红河油田川口条带延长组长6油层组不整合面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6(06)
    • [5].鄂尔多斯盆地义正地区长6油层组储层特征分析[J]. 辽宁化工 2016(10)
    • [6].鄂尔多斯盆地红井子地区长9油层组层序分析与砂体预测[J]. 中国地质 2015(02)
    • [7].安塞油田坪桥地区长6油层组储层沉积相研究[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22)
    • [8].志靖安塞地区化子坪长2油层组油藏特征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8)
    • [9].姬塬油田X区长8油层组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3(04)
    • [10].姬塬地区长9油层组油气运移规律及模式探讨[J]. 岩性油气藏 2011(05)
    • [11].化子坪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油层组油藏特征研究[J]. 矿业快报 2008(01)
    • [12].定44150区长8油层组储量复算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20(05)
    • [13].安塞油田H区长6油层组储层非均质性与含油性关系研究[J]. 石化技术 2016(12)
    • [14].鄂尔多斯盆地x地区长6油层组储层研究[J]. 石化技术 2017(03)
    • [15].富县油田水磨沟区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化工管理 2017(21)
    • [16].鄂尔多斯盆地什社地区长3油层组沉积相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7(15)
    • [17].鄂尔多斯盆地红井子罗庞塬地区长9油层组油藏描述[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5)
    • [18].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5(06)
    • [19].吴起地区长8油层组油藏主控因素分析及开发目标优选[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6(20)
    • [20].定边地区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J]. 地下水 2014(06)
    • [21].环县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J]. 石化技术 2015(08)
    • [22].陕北下寺湾地区延长组长9油层组沉积相及其控油作用[J]. 智富时代 2015(12)
    • [23].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南部长8油层组物源性质及构造背景[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3(10)
    • [24].定边罗庞塬地区长8油层组双物源对石油分布的控制[J].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4(03)
    • [25].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油层组沉积及其演化特征[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2(02)
    • [26].鄂尔多斯盆地英旺地区长9、长10油层组油源及成藏分析[J]. 岩性油气藏 2012(05)
    • [27].鄂尔多斯盆地英旺油田长2+3油层组低产分析[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12)
    • [28].姬塬油田铁边城区延长组长2油层组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J]. 中国西部科技 2011(05)
    • [29].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8油层组岩性油藏特征[J]. 地质科技情报 2010(03)
    • [30].南翼山Ⅴ油层组措施改造浅谈[J]. 青海石油 2009(04)

    标签:;  ;  ;  ;  

    塔木察格盆地塔南凹陷铜钵庙组Ⅱ油层组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