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托尼.莫里森小说《秀拉》的女性主义研究

对托尼.莫里森小说《秀拉》的女性主义研究

论文摘要

许多评论家认为《秀拉》是一部有关女性主义的小说。女性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1880年,它是指女性为争取与男性获得同等的法律、政治和家庭中的权利而进行的运动。黑人女性主义主要研究处于困境中的黑人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我身份认同并且旨在提供黑人妇女实现自我解放之路。在黑人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黑人妇女的双重身份,即黑人和妇女,使他们一直处在多重压迫之下。一批杰出的女性作家深深意识到了黑人妇女的困境并且致力于找到一条理性的黑人妇女实现自由和独立之路。托尼.莫里森就是其中之一。她是自1901年以来唯一一位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性作家。作为非裔美国人,莫里森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来研究黑人女性。在她的许多文学作品中,莫里森总是有意识地揭露黑人女性的苦难,与此同时,她还密切关注黑人乃至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莫里森的作品所关注的内容与黑人女性主义的观点不谋而合。《秀拉》写于1969年,这部作品因为其独特的创作方法和极具特色的三位女性人物的刻画而成为莫里森文学创作生涯中的里程碑。本论文试图从黑人女性主义的角度研究这部作品。通过三位女性(夏娃,秀拉和奈尔)不同寻常的经历解释黑人女性寻找自我,实现自我的艰辛。这三位女性分别代表三类不同的女性人物。夏娃是老一代黑人女性的代表。在某种程度上,她也是黑人精神的指引者。秀拉是一个孤独的叛逆者。她反抗社区的一切传统。由于她的极端的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方式,秀拉的反叛之路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最后她孤独地死去。奈尔是黑人女性反叛的继承者。秀拉的行为深深地影响了她,她决定沿着秀拉走过的路以一种理性的方式去实现自我。本论文分为五部分。引言部分介绍了托尼莫里森的生平,主要作品,文献综述以及女性主义的定义,背景,黑人女性的发展,主要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独特的观点和对黑人女性主义发展所做的贡献。第一章探寻了黑人女性在历史上一直以来所受的三重压迫,即种族压迫,性别压迫和阶级压迫。这三重压迫交织在一起造成了黑人女性的长期的苦难。第二章分析了小说中的三位女主人公的性格以及他们在重压下的反叛行为。第三章重点放在通过对三位女性的反叛行为的总结,探索出一条属于黑人女性的自我实现之路。第五部分是论文的结论。本文希望通过对这部小说的探讨为黑人女性的发展提供有意义的思路。莫里森颠覆传统的黑人女性形象并赋予他们以决心与美德,激励所有的黑人同胞勇敢地追寻自己的幸福。

论文目录

  • Abstract
  • 摘要
  • Introduction
  • A. Toni Morrison’s Life and Works
  • B. The Plot of Sula
  • C. General Survey of Feminism
  • D. Literature Review
  • 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 Chapter One The Oppressions on Black Women
  • A. Historical Background for Black People’s Oppressions
  • B. The Oppressions on Black Women
  • Chapter Two Three Black Women’s Rebellion
  • A. Eva-the Forerunner of Rebellious Spirit
  • B. Sula- the Practitioner of Rebellious Spirit
  • C. Nel-the Successor of Rebellious Spirit
  • Chapter Three The Exploration of Black Women’s Liberation
  • A. Seeking for Black Women’s Self
  • B Seking for Sisterhood
  • C. Connection to the Community
  • D. Protection of Traditions and Culture
  • Conclusion
  • Notes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ments
  • 相关论文文献

    • [1].母爱与成长:莫里森《恩惠》主题解析[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2].莫里森《慈悲》中的乐园叙事[J].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06)
    • [3].莫里森三部曲中非裔美国人历史重构——疏离、记忆与叙述[J]. 名作欣赏 2016(36)
    • [4].回归的出逃——评莫里森的新作《家》[J]. 外国文学动态 2012(06)
    • [5].白人话语权的丧失与黑人话语权的重建——从《宠儿》看莫里森对传统话语权主体的颠覆[J]. 文教资料 2016(31)
    • [6].简析莫里森的《爱》的恶作剧小说图式特征[J]. 赤子(下旬) 2016(04)
    • [7].莫里森《家》中的“鬼魂”形象[J].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7(01)
    • [8].伦理错位和心灵的孤独:探索秀拉的悲剧命运[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6(23)
    • [9].创伤理论视角下的莫里森作品研究[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6(29)
    • [10].“天堂”里没有独来独往[J]. 北方文学 2017(24)
    • [11].莫里森的政治意图——创伤理论视角下的《宠儿》[J]. 巢湖学院学报 2020(02)
    • [12].困境与抵抗——莫里森《家》中的生命政治表征[J]. 国外文学 2020(03)
    • [13].身体、空间、重构——解读莫里森新作《孩子的愤怒》[J]. 陇东学院学报 2019(04)
    • [14].国外莫里森作品研究综述(2010-2016)[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8(05)
    • [15].莫里森小说中“家园”意象的嬗变[J]. 外国语文研究 2016(06)
    • [16].莫里森创作中女性人物的变迁和女性主义的演变窥探[J]. 青年文学家 2019(29)
    • [17].解读莫里森小说语言的种族属性[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5(21)
    • [18].魔幻与现实交织的世界——解读莫里森的《宠儿》[J]. 芒种 2014(06)
    • [19].莫里森作品中现代性文化身份构建[J]. 长城 2014(10)
    • [20].莫里森黑人女性文学特质及其主体建构[J]. 求索 2013(09)
    • [21].走近约翰·莫里森[J]. 科学健身(健美先生) 2010(10)
    • [22].近十年中国内莫里森研究综述[J]. 科技信息 2012(23)
    • [23].门旁凋谢的恶之花——关于莫里森的笔记[J]. 音乐生活 2010(04)
    • [24].近三十年来中国大陆莫里森研究综述[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0(06)
    • [25].澳大利亚正式进入“莫里森时代”[J]. 世界知识 2019(12)
    • [26].论莫里森小说《家》中的异质空间[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01)
    • [27].莫里森小说中颜色的作用研究[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7(02)
    • [28].论宣叙调在莫里森小说《宣叙》中的作用[J]. 学术交流 2017(06)
    • [29].澳大利亚“逼宫剧”:莫里森爆冷上位[J]. 时代邮刊 2018(22)
    • [30].对莫里森小说《爱》的再思考[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5(14)

    标签:;  ;  ;  ;  

    对托尼.莫里森小说《秀拉》的女性主义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