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相干辐射传递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非相干辐射传递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论文摘要

热辐射是太阳能吸收器、锅炉炉膛等高温系统中的主要传热方式。对这些能量转换装置进行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时,辐射熵产和辐射的计算非常重要。目前在工程应用中辐射熵产的计算沿用导热局部熵产率公式。辐射与导热的传热方式不同,其中最为明显的是辐射与导热对温度的依赖不同。从不可逆热力学的角度来看,导热热流是由局部温度梯度驱动。热辐射通常是一长程现象,辐射热流密度取决于所考虑的整个封闭体内的温度分布,而不是由该处的温度梯度所决定。因此导热型的熵产公式不适用于计算辐射熵产,需要发展新的辐射熵产和辐射损的计算方法。辐射光束不但携带能量而且携带熵。宏观条件下的热辐射可认为是非相干的。本文结合热辐射的自身特性研究了非相干辐射传递过程的基础热力学问题,分析了辐射与导热复合换热、高温受限射流和燃烧过程中的熵产,并研究了太阳光谱辐射的分布。主要工作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对非相干辐射传递过程进行了热力学分析,证明了传统的熵产公式并不适用于计算辐射换热过程产生的熵产。在光谱辐射温度和光谱辐射熵强度定义式的基础上推导了半透明介质内的辐射熵传递方程和新的辐射熵产计算公式,用离散坐标法求解辐射传递方程和辐射熵传递方程,分析了半透明介质内的辐射熵产。从系统热力学分析的角度证明了新的辐射熵产公式及数值模拟方法的正确性。此数值模拟方法可以用于以辐射为主要换热方式的高温系统中的熵产分析。(2)分别研究了一维稳态和非稳态半透明介质辐射导热复合换热过程中产生的熵产,分析了无量纲参数对熵产数的影响,并从熵产数的角度分析了系统中的功损,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导热参数的增大,由导热过程的不可逆性导致的功损增大,而由辐射过程的不可逆性导致的功损减小。随着光学厚度、散射反照率和壁面发射率的增大,由辐射过程的不可逆性导致的功损增大,而由导热过程的不可逆性导致的功损减小。(3)从热力学分析的角度分别研究了二维高温受限射流过程和甲烷-空气扩散燃烧过程,结果表明在利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辐射换热起主要作用的高温系统时,不能忽略辐射熵产。分析了玻尔兹曼数和射流入口雷诺数等参数对熵产和熵产数的影响,为提高过程的热力学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4)在光谱辐射强度定义的基础上,通过辐射传递方程和辐射熵传递方程建立了辐射传递方程。分析了半透明介质内和不透明固体壁面处的辐射损,结果表明辐射损与辐射熵产间的关系满足经典热力学中的Gouy-Stodola理论。以两个平板组成的系统为例分别研究了黑体和灰体辐射,分析了光谱辐射强度随波长和发射率的分布,结果表明光谱辐射强度的峰值波长和光谱辐射强度的峰值波长不一致。在同一波长下,光谱辐射强度随着发射率的增大而增大。(5)研究了太阳光谱辐射和能质因子随波长的分布,结果表明在光电转化装置等实际应用上,地表直射太阳辐射在近紫外线和可见光以及近红外区域(0.762–0.931μm)为高品质能,而总的地表太阳辐射在可见光(大于0.44μm)和近红外区域(0.764–0.898μm)为高品质能。分析了大气条件如可凝结水量、臭氧层总的柱丰度、对流层污染度和空气质量对水平面上地表太阳辐射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质量对地表太阳辐射的影响很大。太阳光谱辐射分析的结果为地表太阳能多光谱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表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辐射热力学的研究现状
  • 1.2.1 辐射熵和辐射特性的研究综述
  • 1.2.2 辐射熵和辐射应用的研究综述
  • 1.3 光谱辐射熵强度的假定条件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辐射熵传递方程
  • 2.1 引言
  • 2.2 传统辐射熵产公式的质疑
  • 2.2.1 辐射换热
  • 2.2.2 辐射―导热复合换热
  • 2.2.3 热力学流和力的关系
  • 2.3 辐射熵传递方程的建立
  • 2.3.1 光谱辐射温度
  • 2.3.2 光谱辐射熵强度
  • 2.3.3 辐射熵传递方程
  • 2.3.4 半透明介质内的熵流和熵产
  • 2.3.5 不透明固体壁面处的熵流和熵产
  • 2.3.6 数值方法
  • 2.4 新辐射熵产公式的检验
  • 2.4.1 算例1
  • 2.4.2 算例2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半透明介质辐射导热复合换热过程熵产分析
  • 3.1 引言
  • 3.2 一维稳态辐射导热复合换热过程熵产分析
  • 3.2.1 数值计算方法
  • 3.2.2 计算结果和分析
  • 3.3 一维非稳态辐射导热复合换热过程熵产分析
  • 3.3.1 数值计算方法
  • 3.3.2 计算结果和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辐射对流复合换热过程熵产分析
  • 4.1 二维高温气体受限射流的熵产分析
  • 4.1.1 数学公式和模拟方法
  • 4.1.2 结果和讨论
  • 4.2 甲烷―空气扩散燃烧过程中的熵产分析
  • 4.2.1 数值模拟
  • 4.2.2 结果和讨论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辐射传递方程
  • 5.1 辐射的定义
  • 5.2 辐射传递方程的建立
  • 5.2.1 辐射传递方程
  • 5.2.2 半透明介质内的辐射损
  • 5.2.3 不透明壁面处的辐射损
  • 5.3 辐射分析
  • 5.3.1 黑体辐射
  • 5.3.2 灰体辐射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太阳光谱辐射
  • 6.1 引言
  • 6.2 太阳光谱辐射能流计算软件
  • 6.3 水平面上地外和地表太阳光谱辐射和能质因子的比较
  • 6.3.1 水平面上地外和地表太阳光谱辐射和能质因子
  • 6.3.2 计算结果和分析
  • 6.4 倾斜面上地表太阳光谱辐射和能质因子
  • 6.4.1 参考辐射光谱
  • 6.4.2 倾斜角对地表太阳辐射的影响
  • 6.5 大气条件对地表太阳辐射的影响
  • 6.5.1 可凝结水量的影响
  • 6.5.2 臭氧层总的柱丰度的影响
  • 6.5.3 对流层污染度的影响
  • 6.5.4 空气质量的影响
  • 6.6 地表直射太阳辐射
  • 6.6.1 地表直射太阳辐射的多光谱利用分析
  • 6.6.2 大气条件对地表直射太阳积分辐射流的影响
  • 6.7 太阳电池光电转化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 6.7.1 太阳电池能流和流的计算
  • 6.7.2 能流和流分析
  • 6.8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带沟槽结构的平板流动中的熵产分析[J]. 计算物理 2020(02)
    • [2].熵产理论在液力透平内流场分析中的应用[J]. 石油科学通报 2020(02)
    • [3].涡流空气分级机熵产与分级性能分析[J]. 化工进展 2020(10)
    • [4].H形树网通道中湍流对流换热熵产分析[J]. 节能 2016(11)
    • [5].管输原油不可逆熵产分析[J]. 当代化工 2013(11)
    • [6].光生物反应器内传递及转化过程的熵产率分析[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6(03)
    • [7].熵产最小化理论在传热和热功转换优化中的应用探讨[J]. 物理学报 2016(18)
    • [8].熵产方法在旋风分离器内部能耗分析中的应用[J]. 化工学报 2014(02)
    • [9].稠油管输起始加热温度熵产最小优化设计[J]. 油气储运 2011(07)
    • [10].不同通风方式的熵产数值模拟[J]. 建筑节能 2009(10)
    • [11].平行热源下二维热隐身斗篷熵产特性研究[J]. 热科学与技术 2020(04)
    • [12].蒸发器沸腾两相段熵产分析[J]. 化工学报 2011(05)
    • [13].基于最小熵产的飞机环境控制系统优化分析[J]. 计算机工程 2011(23)
    • [14].电站锅炉熵产分析模型及应用[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5(05)
    • [15].热波传递过程中的熵产分析[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1(11)
    • [16].辐射与导热复合换热熵产率传统公式质疑[J]. 太阳能学报 2008(09)
    • [17].基于多场耦合的风电机组熵产极小化分析[J]. 电工技术学报 2018(19)
    • [18].水平管外降膜蒸发的熵产分析[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2(07)
    • [19].水冷反应堆类四边形子通道超临界热传递熵产规律研究[J]. 核科学与工程 2020(02)
    • [20].基于熵产分析的二维运动体自然超空化计算[J].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2019(05)
    • [21].含蜡原油管道输送过程的熵产率分析[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3(03)
    • [22].基于熵产理论的水翼空化特性研究[J]. 推进技术 2019(07)
    • [23].矩形翅片椭圆管换热器熵产分析及结构优化[J]. 热科学与技术 2017(04)
    • [24].熵产最小化在板翅式换热器优化设计中的应用[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1(10)
    • [25].基于最小熵产的多股流换热器通道排列分析及设计[J]. 化工进展 2010(S1)
    • [26].基于比传热熵产的吹灰优化的试验研究[J]. 华东电力 2008(09)
    • [27].基于广义传热定律的斯特林循环熵产分析和■分析[J].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2019(06)
    • [28].超临界水冷堆子通道中熵产行为数值研究[J].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18(08)
    • [29].换热器不可逆性损失分析与评价[J]. 石油化工设备 2008(01)
    • [30].流动换热强化的能量传递转换机制及其最小熵产原理[J]. 化工学报 2014(S1)

    标签:;  ;  ;  ;  ;  

    非相干辐射传递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