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网自动化系统技术要点探讨李海文

配网自动化系统技术要点探讨李海文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摘要:本文主要对配网自动化系统的技术特点及组成与应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系统;技术特点;组成及应用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户对供电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实现配网自动化是提高供电配网系统可靠性的最有效手段。它不但可以减少停电范围,缩短停电时间,改进供电质量,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且能减轻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人员开支,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达到供电部门能够监视、协调配网系统平衡、经济运行,降低网损的目的,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主要对配网自动化系统的技术特点及组成与应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二、配网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技术特点

(1)远程技术。配网自动化利用无线通信网络搭建数据平台,方便了电力信息的高效传输。实现了远程控制取代传统配网控制模式,可以降低供电企业人才、财力、物力的投入。

(2)监测技术。新型配电设备监控系统在操作功能上更加便捷,提供了智能化的数据处理平台,由数字显示屏把配电网监测结果呈现出来。值班人员通过观察监控系统的动态,准确地判断变电站工作的情况,准确地识别电网是否有故障发生。当设备运行参数值起伏不定,智能系统可发出异常警报。智能技术是配网自动化改造的先进科技,取代了传统人工操作模式。

(3)检修技术。配电网有架空线路、杆塔、电缆、变压器等多个部分组成,其在配网自动化运行阶段都会出现不同形式的故障。配网自动化控制要注重检修技术的应用。应用先进的故障处理技术以减少造成的不利影响。

三、配网自动化的系统的组成及应用

配网自动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完整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包含:变电站自动化;馈电线自动化;负荷管理以及控制;用户抄表计费自动化;配网的地理信息管理。

(1)变电站站内自动化应用

变电站内利用一台远程工作站及一套用于配网通信和数据采集的配网监控设备就可以完成变电站内部各项设备数据的采集和监控(SCADA)功能,将采集到的数据处理后的信息传送给城网控制中心的主站,将城网调度中心下发的数据和操作命令传递给子站,去完成其对应的操作任务。

(2)馈线自动化控制方式

馈线自动化是配网自动化技术的核心,是指利用自动化装置或系统,监视配电线路或馈线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线路故障,迅速诊断出故障区域并将其隔离,并快速恢复对非故障区域的供电。馈线自动化控制方式主要有主站集中式、就地分布式、主站集中式和就地分布式协调配合三种方式,其中主站集中式又分为全

自动方式和半自动方式。

1)主站集中式。主站根据网络拓扑模型以及终端采集的故障信号,分析判断得出故障区域,然后下发遥控命令,将故障周围开关控分隔离故障,再将联络开关控合转移非故障区域负荷。主站集中式的特点是整个处理过程全由主站控制,准确率高,但该过程对通信要求较高。当遥控操作由调度员完成时,该种方式即为半自动方式;当所有操作均由系统自主完成时,该方式为全自动方式。通常情况下,对于主站与终端之间具有主从通信条件且所有开关均具备远方遥控的手拉手线路,可以选择全自动方式,否则,选择半自动方式。

2)就地分布式。故障隔离和恢复供电均由开关自身完成,无须主站参与,其特点是故障处理时对通信系统要求不高,且处理速度较快。对于不具备通信条件的手拉手线路可以选择就地分布式控制方式。

3)主站集中式和就地分布式协调配合方式。该方式集中了两种方式的优点,既可以让就地分布式负责隔离故障,主站集中式负责转移负荷,也可以将所有控制操作都由就地分布式完成,主站集中式仅起到监视和后备的作用。

(3)负荷管理系统

负荷集中控制和管理是以提高电力系统负荷率为目的的,即通过削峰填谷使负荷曲线尽可能变得平直。当前负荷控制主要采用:降压减载,对用户可控负荷周期的控制和切除用户可控负荷三种方式。以上三种负荷控制方式的有机结合,就可用以保证配网正常运行情况下,管理用电量、搞好计划用电、缓解电网供需矛盾。尤其是对用电大户的用电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视,根据电网负荷的轻、重、缓、急分别进行减负荷、强制切除负荷和开放被控负荷。在配网紧急情况下,对用电负荷进行监控,进行削峰、填谷,使电网负荷趋于平衡。电网事故情况下,自动切除、隔离故障区,完成非故障区域的恢复送电和重要负荷的转带任务。这些功能都可通过不同的现场监控终端实现。

(4)用电抄表计费自动化

由营业所对大用户进行用电量检测,即远方自动抄表,它对节约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加强负荷管理都很有好处,对用户实现日常的定期抄表和异常情况下的任意时刻的抄表。

随着以光纤为主的通信技术和电子式电力计量表计自动化子站为主的电子技术向配网领域的渗透,巡回自动抄表和计费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该功能主要由装设在营业所的主站、装设在变电所的变电所站、装在柱子上的子站以及装在用户侧的末端装置和电子式电力计量表计和连接这些设备的信号传输通道构成。

(5)配网地理信息管理系统

该系统的定义。为了获取、存储、检索、分析和显示空间定位数据而建立的计算机化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这个数据库中的数据和信息可归纳为以下两类:地理数据,包括地图以及其它地理信息;电力设备以及供电服务和用户信息。

电力设备信息主要有。配网馈线、地下电缆、变压器、变电站开关、闸刀、熔断器等设备情况,包括这些设备的编号、技术数据、检修记录、实时运行工况和数据。

供电服务信息有。供电服务维修人员情况、地理位置和工作完成情况。用户信息包括用户地理位置、负荷类型、电话号码。将这些设备资料、系统负荷、用户信息和地理信息综合起来采用计算机统一管理,进行分析计算综合利用,极大地提高了对配网管理的水平和用电业务的效率。

四、结束语

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可使配网线路和变电站故障时查找和隔离故障。恢复供电的时间由原来的几天、几小时,缩短到几十分钟,甚至几十秒。采用该系统的配网,其可靠性可提高到99.99%。且在建立该系统后仅从减少线损,及时计收电费及调峰填谷等项目,只需2~3年即可收回全部设备和工程投资,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非常可观,所以配网自动化是配网系统发展的必然方向。

城市电网应在未来的几年内加速网架结构建设和城区配网自动化系统建设,提高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以满足现代化建设的供电需求。配网自动化是建立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将配电系统在线数据和离线数据、配电网数据和用户数据、电网结构和地理图形进行信息集成,构成完整的自动化系统,实现配电网及其设备正常运行状态和事故状态下的监测、保护、控制以及用电管理和配电管理的自动化,最终实现以大幅度提高供电可靠性、改善电能质量为目标的对配电系统在线的、准实时的闭环控制。因此,我们应该及早规划建设适应现代化需求的城区配网自动化系统。

参考文献:

[1]王海燕,曾江,刘刚.国外配网自动化建设模式对我国配网建设的启示[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9,37(11):125-134.

[2]洪海强.配网自动化及其三遥功能的实现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5):121-122.

[3]姜庆密,亓富军,等.基于SCADA的智能配网自动化系统应用[J].华北电力技术,2014,12:1-5.

标签:;  ;  ;  

配网自动化系统技术要点探讨李海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