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靶向荧光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荧光机理研究

胃靶向荧光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荧光机理研究

论文摘要

雷帕霉素是一种由土壤链霉菌分泌的次生代谢产物,属于“三烯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剂。最新研究发现,雷帕霉素具有控制食欲、有效调节体重的功能,且雷帕霉素实现该功能的有效作用靶点是在胃部。但雷帕霉素单独给药时,易引起全身毒副作用,为了有效发挥雷帕霉素的食欲调节功能,需要使雷帕霉素只在胃部发挥药效,避免进入系统循环引起全身毒副作用。为了实现这一研究目标,本文拟将构建新型的胃部靶向药物载体,即以壳聚糖和壳聚糖季铵盐为材料制备粒径均一、具有一定pH敏感性和附性的壳聚糖材料的胃靶向微球载体,用于实现雷帕霉素的胃部靶向给药。主要工作如下:1、以壳聚糖和壳聚糖季铵盐为材料、采用快速膜乳化法制备胃部靶向微球载体。通过单因素多水平实验条件优化,成功制备了粒径为900~1000 nm均一的胃靶向微球。优化得到的制备条件为:壳聚糖季铵盐取代度为50%,氨基与醛基摩尔比为1:1,壳聚糖与甘油磷酸钠的质量比为1:3,油水相体积比为30:1,快速膜乳化的过膜压力0.3 Mpa、过膜次为5次;微球固化采用如下条件:37℃下固化1 h后,程序升温至50℃再固化4 h,固化时的搅拌速度600 rpm。2、利用戊二醛交联的壳聚糖微球具有稳定自发荧光的性质,对上述构建的新型胃靶向微球载体的pH敏感性、粘附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考察。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微球在胃部有一定的粘附性,其在1 h内有约30%的微球粘附于胃部,随着胃排空,胃部微球粘附率有所下降,同时微球在胃部酸性环境中发生降解,有望实现药物在胃部的有效释放。进一步的胃靶向效果将通过药物包埋后的效果进行确认。3、本部分工作对壳聚糖微球的白发荧光机理进行了阐释,以顺-2-甲基-2-丁烯醛和2-氨基-2-甲基丙烷为原料,在-14℃无水条件下反应,并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和液质联用技术确认合成了具有—C=N—C=C—结构单元的产物;随后,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荧光光谱扫描和激光共聚焦光谱扫描分析。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物质与壳聚糖荧光微球的荧光波长一致,从分子层面阐释了壳聚糖微球白发荧光机理的主要贡献来源于—C=N—C=C—结构单元。通过本论文的研究,成功构建了新型胃部靶向药物载体微球,为雷帕霉素等药物的胃部靶向给药提供了可能;同时并从分子分子层面对壳聚糖微球的白发荧光机理进行了阐释。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靶向微球载体简介
  • 1.2 胃部靶向微球载体的研究现状
  • 1.2.1 漂浮型
  • 1.2.2 pH敏感型
  • 1.2.3 粘附型
  • 1.3 常用胃靶向微球载体材料
  • 1.4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特点
  • 1.5 传统的壳聚糖微球制备方法
  • 1.5.1 乳化-交联法
  • 1.5.2 乳化-溶剂蒸发法
  • 1.5.3 喷雾干燥法
  • 1.6 SPG(Shirasu Porous Glass)膜乳化法技术
  • 1.6.1 常规膜乳化技术
  • 1.6.2 快速膜乳化技术
  • 1.7 微球的质量评价
  • 1.8 立题依据和研究思路
  • 1.8.1 立题依据
  • 1.8.2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胃靶向壳聚糖微球载体的构建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仪器
  • 2.2.3 实验方法
  • 2.2.3.1 材料的选择
  • 2.2.3.2 微球的制备方法
  • 2.2.3.3 实验方案设计
  • 2.2.3.4 微球的洗涤和干燥方法
  • 2.2.3.5 微球的超临界萃取干燥方法
  • 2.2.3.6 微球粒径分布的测定和表面形貌的观察方法
  • 2.2.3.7 微球Zeta电势的测定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壳聚糖和壳聚糖季铵盐比例对微球的影响
  • 2.3.2 壳聚糖季铵取代度不同对微球的影响
  • 2.3.3 交联剂戊二醛用量对微球的影响
  • 2.3.4 交联时间对微球的影响
  • 2.3.5 微球制备条件优化结果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胃靶向药物载体微球的胃靶向效果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实验仪器
  • 3.2.3. 实验方法
  • 3.2.4 胃靶向药物载体微球的pH敏感性和粘附性的测定
  • 3.2.4.1 模拟胃液的配制
  • 3.2.4.2 载体微球pH敏感性测定(体外法)
  • 3.2.4.3 实验动物和材料准备
  • 3.2.4.4 载体微球粘附性测定(体内法)
  • 3.2.4.4.1 定性检测法
  • 3.2.4.4.2 定量检测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pH敏感性测定结果
  • 3.3.2 粘附性测定结果
  • 3.3.2.1 胃部粘附性测定结果
  • 3.3.2.2 小肠部位粘附性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壳聚糖荧光微球机理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 4.2.1 实验材料
  • 4.2.2 实验仪器
  • 4.2.3 实验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合成产物的薄层色谱测定
  • 4.3.2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 4.3.3 合成产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 4.3.4 合成产物的荧光分析
  • 4.3.5 合成产物的激光共聚焦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本论文主要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今后工作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成果及发表学术论文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妊娠滋养细胞肿瘤靶向及免疫治疗进展[J].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20(02)
    • [2].精准医疗时代下的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J].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016(05)
    • [3].乳腺癌靶向治疗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68)
    • [4].终结艺考潜规则需要“靶向治疗”[J]. 甘肃教育 2017(04)
    • [5].责任写就军工人精准扶贫之路[J]. 军工文化 2016(12)
    • [6].调整扶贫靶向 构建全方位“扶心”网络[J].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7(03)
    • [7].初中语文靶向教学初探[J]. 文理导航(上旬) 2017(06)
    • [8].“脑靶向教学法”的六个“脑目标”[J]. 上海教育 2017(20)
    • [9].印度实践“脑靶向教学法”[J]. 上海教育 2017(20)
    • [10].百发百中的“靶向应聘”[J]. 当代学生 2011(23)
    • [11].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和免疫治疗进展[J].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2)
    • [12].厄洛替尼与吉非替尼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应用比较[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08)
    • [13].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进展[J]. 临床内科杂志 2020(02)
    • [14].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表观遗传学的靶向性和个体化治疗策略[J]. 中国医学创新 2017(08)
    • [15].小分子靶向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25)
    • [16].福山生物董事副总经理徐卫伟:慢病营养靶向干预是大势所趋[J]. 民生周刊 2019(01)
    • [17].“靶向治疗”让癌症患者的明天不再阴霾[J]. 健康大视野 2008(05)
    • [18].乳腺癌靶向治疗研究近况[J]. 北方药学 2014(11)
    • [19].英夫利西单抗靶向治疗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的护理[J]. 护理学杂志 2009(07)
    • [20].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在脑靶向传递体系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02)
    • [21].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现状及未来展望[J]. 当代医学 2020(19)
    • [22].骨靶向递药系统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导报 2017(03)
    • [23].甲状腺癌靶向化疗进展[J]. 中国癌症杂志 2017(06)
    • [24].中药靶向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7(09)
    • [25].胃肠恶性间质细胞瘤的手术和靶向治疗的分析[J]. 系统医学 2017(12)
    • [26].原发性免疫缺陷病靶向治疗[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7(07)
    • [27].利用纳米技术靶向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进展[J]. 科学通报 2015(35)
    • [28].肝细胞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其靶向治疗研究进展[J]. 中国药房 2011(14)
    • [29].培美曲塞对晚期肺腺癌化疗及靶向治疗失败后的治疗效果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32)
    • [30].培美曲塞对晚期肺腺癌靶向治疗失败后的治疗效果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39)

    标签:;  ;  ;  ;  ;  ;  

    胃靶向荧光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荧光机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