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寿命预测与疲劳性能衰减研究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寿命预测与疲劳性能衰减研究

论文摘要

复合材料因其优良的材料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领域。为提高飞机性能,降低使用成本,一个必然途径是提高复合材料的设计许用应变/强度,如此,则材料原先被静强度所覆盖的疲劳问题将逐渐暴露出来,复合材料的抗疲劳设计将成为飞机结构设计的重要关注点。而现阶段有关复合材料疲劳行为研究的理论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仍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对复合材料疲劳行为展开广泛而深入的研究。鉴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复合材料疲劳行为进行研究:首先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疲劳损伤演化规律,并通过可检测的材料剩余刚度定义一个反映损伤大小的参量,由此构建了含两未知参数的宏观唯象损伤模型。再依据复合材料刚度衰减速率在寿命全区域内呈“快→缓→快”的变化特点,并结合损伤模型的函数特征,推导出两模型参数成线性关系,以及参数与外加载荷水平成反比,与材料静强度、疲劳寿命成正比。算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对变幅载荷下复合材料的剩余寿命给出较好预测结果,与试验值的误差基本限于3倍范围内;其次研究了给定疲劳寿命下层合板疲劳强度间的相互联系。采用疲劳强度比描述任意铺角单向板与纵、横向板间疲劳强度的联系,并分析知疲劳强度比随材料疲劳寿命增加而递减、随铺设角度增加而先递减后递增;通过分析刚度退化规律来反映层合板与纵、横向板间疲劳强度的联系,并详细分析了以纤维影响为主和以基体影响为主的层合板的刚度退化的不同模式。再结合复合材料疲劳寿命曲线方程后,构建一套利用纵、横向板疲劳寿命预测任意铺设单向板、层合板疲劳寿命的方法。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的疲劳寿命值与试验值相吻合;再次研究了复合材料静强度和其疲劳寿命分散性来源的特征,二者的共性是均受材料内部的初始缺陷影响,不同点是不同的加载方式引起不同特征的损伤。结合一个材料疲劳寿命曲线方程,且依据材料在等置信度等存活疲劳寿命曲线中任一点处的疲劳强度与疲劳寿命的失效概率相等的统计规律,构建了一个基于复合材料静强度概率分布描述任意载荷下其疲劳寿命概率分布的模型。5组算例结果表明模型值与试验值比较吻合。接着研究了复合材料剩余强度的衰减规律,即随加载次数增加,其衰减速率先较大,再变慢,后再次增大至材料断裂,由此提出一个两参数宏观模型对其进行描述。在进一步分析剩余强度衰减特点后得两参数与层合板的铺设角度、加载水平等成正比,而与层合板疲劳寿命成反比。并以此模型为基础推导了复合材料静强度分散性与剩余强度分散性间的联系。10组算例结果表明该模型合理描述了复合材料剩余强度的衰减规律。最后研究了复合材料缺口件剩余强度的演化规律,即随加载次数增加,其剩余强度先单调递增,达到最大值后,剩余强度再单调递减,降至最大外加载荷时材料断裂,则寿命前期内材料剩余强度大于其静强度,分析原因是不同加载方式造成缺口根部应力集中的变化规律不同,本文构建一个宏观模型对其进行描述,算例表明该模型能对复合材料缺口件剩余强度演化规律合理描述。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复合材料单轴疲劳研究现状
  • 1.2.1 复合材料疲劳破坏机理研究
  • 1.2.2 复合材料疲劳力学性能研究
  • 1.2.3 复合材料层合板寿命预测
  • 1.2.4 复合材料疲劳性能分散性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层合板疲劳累积损伤的刚度衰减模型
  • 2.1 引言
  • 2.2 累积损伤模型
  • 2.2.1 损伤变量
  • 2.2.2 损伤模型
  • 2.2.3 模型验证
  • 2.2.4 模型参数分析
  • 2.3 寿命预测
  • 2.3.1 损伤累积规则
  • 2.3.2 剩余寿命预测
  • 2.4 小结
  • 第三章 层合板疲劳寿命预测
  • 3.1 引言
  • 3.2 单向板疲劳寿命预测模型
  • 3.2.1 预测模型
  • 3.2.2 模型验证
  • 3.3 层合板寿命预测模型
  • 3.3.1 层合板应力分析方法
  • 3.3.2 寿命预测模型
  • 3.3.3 模型验证
  • 3.4 小结
  • 第四章 复合材料疲劳寿命分布
  • 4.1 引言
  • 4.2 疲劳寿命分布模型
  • 4.2.1 理论分析
  • 4.2.2 分布模型
  • 4.2.3 模型验证
  • 4.3 小结
  • 第五章 层合板剩余强度衰减模型
  • 5.1 引言
  • 5.2 剩余强度
  • 5.2.1 机理分析
  • 5.2.2 衰减模型
  • 5.2.3 模型验证
  • 5.3 剩余强度概率分布
  • 5.3.1 分布模型
  • 5.3.2 模型验证
  • 5.4 小结
  • 第六章 层合板缺口件剩余强度衰减模型
  • 6.1 引言
  • 6.2 缺口件剩余强度衰减模型
  • 6.2.1 机理分析
  • 6.2.2 衰减模型
  • 6.3 模型验证
  • 6.4 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后续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一种轿车扭转梁的疲劳寿命计算方法研究[J].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20(03)
    • [2].飞机结构单机疲劳寿命监控技术研究综述[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20(06)
    • [3].基于ANSYS的石油压力容器疲劳寿命研究[J]. 石油和化工设备 2020(08)
    • [4].基于随机振动环境归纳的车辆设备疲劳寿命估计[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8)
    • [5].压水堆核电站冷却剂环境对核设备材料疲劳寿命的影响[J]. 核科学与工程 2014(04)
    • [6].塔式起重机结构疲劳寿命的研究[J]. 科学家 2017(05)
    • [7].夹杂物尺寸对汽车车轮用钢疲劳寿命的影响[J]. 涟钢科技与管理 2013(01)
    • [8].冷滚压压力对钻具螺纹疲劳寿命影响试验研究[J]. 石油矿场机械 2020(05)
    • [9].不同结构形式箱形框架疲劳寿命研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30)
    • [10].连续管疲劳寿命模型建立及疲劳寿命预测[J]. 塑性工程学报 2019(05)
    • [11].金属基复合材料热机械疲劳寿命影响参数研究[J]. 船舶力学 2010(07)
    • [12].三参数威布尔分布疲劳寿命分散系数确定方法[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06)
    • [13].既有铁路钢板梁桥剩余疲劳寿命评估研究[J]. 西部探矿工程 2008(03)
    • [14].超限条件钢桥面铺装疲劳寿命退化规律研究[J]. 森林工程 2019(02)
    • [15].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寿命评估应用[J]. 交通世界(建养.机械) 2011(10)
    • [16].影响不对称支撑圆形钢天线风致疲劳寿命的因素[J].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10(04)
    • [17].基于剩余疲劳寿命的金属板/复合材料胶接修补分析[J]. 江苏航空 2010(S2)
    • [18].细长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疲劳寿命评估[J]. 钢结构 2008(06)
    • [19].随机振动下装配误差对液压导管疲劳寿命影响仿真分析[J].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2)
    • [20].关于几种求解疲劳寿命置信区间方法的比较[J]. 焊接学报 2015(12)
    • [21].弹流润滑效应下直齿轮的接触疲劳寿命[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12)
    • [22].再制造毛坯和产品疲劳寿命评估技术研究[J]. 机械强度 2014(01)
    • [23].水泥混凝土疲劳寿命可靠度研究[J]. 北方经贸 2014(07)
    • [24].变幅应力作用下有限疲劳寿命的估算研究[J]. 电子世界 2013(16)
    • [25].变幅应力作用下有限疲劳寿命的估算研究[J]. 机械管理开发 2012(05)
    • [26].在役平台结构剩余疲劳寿命的可靠性分析[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2011(01)
    • [27].装配过盈量对钢质车轮径向疲劳寿命的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0(19)
    • [28].焊点疲劳寿命的量化评价方法及其影响因素[J]. 电子元件与材料 2010(11)
    • [29].刮板输送机轨座的静态强度分析和疲劳寿命仿真预测研究[J]. 矿山机械 2010(24)
    • [30].埕岛油田海底管道疲劳寿命评估[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6(03)

    标签:;  ;  ;  ;  ;  ;  ;  ;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寿命预测与疲劳性能衰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