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培训居家养老服务评估员

上海培训居家养老服务评估员

一、上海市培训居家养老服务评估员(论文文献综述)

郑玉念[1](2021)在《失独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可及性研究 ——以S社会组织为例》文中指出1982年,计划生育政策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我国开始普遍推行,在政策影响下,开始出现因为各种原因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并逐渐达到一定的数量。由于独生子女的离世,失独老人对生活保障有着区别于普通家庭的需求,因此,在为失独老人提供基本保障和服务供给方面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失独老人养老问题的解决在研究失独老人的问题上具有重大意义,只有失独老人的需求得到回应,失独老人心里得到慰藉,才能够真正发挥政府政策的有效性,从而维护社会和谐。本研究将“可及性”概念引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领域,以沙琳等人的供需适配性理论为基础,主要采用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的方法,从服务可及性的可适合性、可接受性和可获得性三个维度研究上海市失独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可及性现状。根据已有的可及性分析模型,搭建出本文的分析框架,并依据此框架设计访谈提纲,获得失独老人可及性感知的第一手数据。S社会组织所提供的服务作为上海市X区卫健委购买的针对失独老人的典型服务,逐渐推广到失独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当中,为失独老人提供更为专业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具有可行性。故本研究以S社会组织所提供的服务使用情况为例,对于目前X区失独老人所接受和使用到的服务情况进行了解,得出服务具有弱可及性,在最后从供给、递送、使用三个方面对提高服务可及性提出建议。

缪蓓蓓[2](2020)在《泰州市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研究》文中认为1999年,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进程伴随着家庭小型化、空巢化,致使社会对养老保障和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近年来,我国对失能老人群体关注度愈加提高,2016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出台相关文件(人社厅发[2016]80号),确定在全国15个试点城市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江苏省作为经济大省,老龄化程度全国第三,而泰州市老龄化程度全省第五。随着老龄化的加剧,泰州地区老年医疗需求不断扩大,老年慢性病等健康管理要求提升,失能老人护理需求不断增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泰州于2019年也开始试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本文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研究泰州市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现状以及泰州市建立长期护理保险的必要性。通过分析了泰州市区长期护理保险一段时间后发现的一些问题:如失能人员的护理质量提升有限、多头保障导致待遇重复享受、照护服务市场需进一步规范、失能评估标准有待遇完善等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同时,通过研究日本和美国两种不同性质模式,接着从参保对象、筹资方式、经办管理、实施效果等角度对比了南通市和上海市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区别,提出泰州市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建议。

张珞馨[3](2020)在《常州市武进区城市居家养老护理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十一五”以来的三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都将养老列入重要民生议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居家养老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决定还指出,居家养老是符合我国国情实际的养老模式,着力推进居家养老护理人员队伍建设,能够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养老需求。本文以常州市武进区为研究对象,运用调查问卷、深度访谈、社工小组沟通等手段,着重研究城市居家养老护理人员队伍建设专业化过程存在的问题,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论文首先介绍了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综合论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其次介绍了选题的理论基础,对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护理、专业化等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接着介绍了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护理人员队伍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典型地区的成功做法。同时运用以上分析手段对常州市武进区城市居家养老护理人员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明确提出城市居家养老护理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离不开政府、社会、第三方社会组织、高校等方面的支持。最后提出了常州市武进区城市居家养老护理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麻瑶[4](2020)在《长期护理保险社区居家照护服务的政府责任研究 ——以普陀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长期照护特别是老年长期照护的社会需求日益旺盛,为解决家庭内照护供给不足、保障受照护人员有尊严的生活,我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于2016年正式颁布了《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决定在全国15个城市先行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其中,上海市作为试点城市于2017年1月1日开始了长护险试点,对象主要是60岁及以上参加上海职保和居保的老年人群。三年来普陀区最为上海第一批试点行政区从最初的工作机制建设到第二年的工作机制调整与完善,再到第三年的工作机制基本确立,基层政府做出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遇到了诸多问题。综观全球的社会保障,政府均承担着不同程度的责任,而且这种责任是随着保障需求的变化不断变化的。长期护理保险作为步入新时代我国新创的社会保障制度,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推进。因此研究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进程中政府的责任定位、作用以及具体现状等,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还有很强的实践价值。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公共选择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责任政府理论为理论基础,论证了当缺乏社会支持便无法维系正常的家庭内长期照护需求之时,就需要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承担起制度设计、财政供给、组织实施、监督管理四项基本责任。《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办法》(2016年制定、2017年修订)确定了“社区居家照护”、“养老机构照护”、“住院医疗护理”三种服务形式。本研究立足于普陀区的实践,并选择参与人数占比最高的“社区居家照护”服务来探讨政府责任的发挥及存在问题。具体通过调查参保者的实际感受和健康指标的细微变化来把握政府的哪些责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哪些责任还值得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普陀区的“社区居家照护”从服务供给视角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护理站提供的服务”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前者的主管部门为卫计委(2019年机构改革后更名为卫健委),后者的主管部门为民政局。为了比较不同主管部门的责任定位对照护结果产生的不同影响,本文分别从护理站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选取样本,比较其提供的服务内容,老人使用服务后的身心变化以及对长护险的认知、意见与建议。发现护理站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存在较大的差异,老人及其家属对长护险的认知暴露出政策宣传的实际效果较差,老人及其家属对长护险服务的需求与实际的服务供给匹配度不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进一步结合目前的政府责任定位,分析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并从完善政府责任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下一阶段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发展提供借鉴。

支梦佳[5](2020)在《连续性记录与评估工具(CARE)的引进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背景:综合、全面、科学的评估是为老年人提供针对性医疗照护服务的重要依据。随着疾病和功能状况的变化,老年人需要在不同的医疗照护机构中进行转诊治疗。但是目前我国不同医疗照护机构使用不同的评估工具,导致评估结果缺乏可比性。在大力发展医养结合、医疗照护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的背景下,我国需要一套综合性的标准化评估工具来对不同机构间老年人照护需求的评估进行统一,以便于在机构间转诊时对不同机构老年人的健康和功能状态进行了解和比较。美国“连续性记录与评估工具”(CARE)是一套统一标准化的综合评估工具,不仅可以衡量不同医疗照护机构的老年人健康功能状况,还能够针对老年人照护需要进行连续及一致性评估和记录,加强医院、养老机构、社区等不同医疗照护机构之间信息的整合,提高照护服务的质量,促进以人为中心的医疗照护服务体系的建立。但是目前探讨CARE应用于我国老年人群的相关研究较少,尚未检索到以医生、护士和护理员三方为评估者使用CARE对养老机构老年人进行评估的相关文献。同时,近年来国内几乎没有研究探讨老年人健康功能状况与照护时长之间的关联。因此,本研究引入美国CARE量表,探讨CARE应用于我国养老机构老年人的信度和效度,并基于老年人健康功能状况的评估结果探讨照护时长的影响因素。目的:(1)汉化引进美国“连续性记录与评估工具(CARE)”,研发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能够用于医护养一体化服务综合需求评估的评估工具,并探讨其应用于我国养老机构老年人的信度和效度。(2)应用CARE对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进行综合评估,分析其健康功能状况和照护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老年人照护时长的影响因素。为未来建立老年人在不同机构之间的转诊标准和照护时长分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以支持医护养连续型服务。方法:借鉴美国CARE评估工具,通过量表授权及获取、翻译及综合、专家评议、修改调试、预试验等,确定终版评估工具。2018年1月至4月,采用目的抽样法抽取北京市顺义区某养老机构中≥60周岁的老年人,由养老机构的5位照护服务提供者(包括1位医生、1位护士、3位护理员)担任评估人员,通过为期6天的2次统一培训并熟练掌握CARE工具的应用后,采用基于中文版CARE设计的手机APP评估软件,在两个样本人群中进行评估。样本1包括养老机构中30例60-97岁的老年人,平均年龄(82.567±6.372)岁,目的是检验评定者间信度、重测信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样本2包括239例养老机构老年人(女性119例,男性120例),年龄60-106岁,平均(82.301±12.465)岁,目的是采用6个校标量表,包括: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IADL)、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巴氏指数(BI)、老年人抑郁量表(GD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欧洲健康五维量表(EQ-5D)以检验其效标效度。样本2完成数据收集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239例老年人的评估结果,以探讨照护时长的影响因素。结果:(1)将CARE量表分为20个维度进行分析。在CARE总量表和各维度水平上,以组内相关系数(ICC)表示的5位评估人员(1位医生、1位护士、3位小学文化水平的护理员)的评定者间信度分别为0.945~1.000。其中,医生和护士之间的ICC值为0.945-1.000,医生和3位护理员之间的ICC值为0.945-1.000,护士和3位护理员之间的ICC值为0.985-1.000,3位小学文化水平的护理员之间的ICC值为0.965-1.000。体现出5位评估者分别使用CARE量表进行评估,医生、护士、护理员三方之间的评定者间信度较好。在CARE总量表和20个维度水平上,重测信度(间隔一周后)分别为0.842-1.000,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717-1.000,均具有较好的信度水平。效度检验结果显示,CARE量表的相关维度与6个校标量表(MMSE、GDS、VAS、BI、IADL 和 EQ-5D)的相关系数均较高(r=0.802-0.998,均P<0.001)。(2)老年人平均每24小时所需照护时长用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表示为0(0,179.83)min/24h,平均照护时长为93.56min/24h;其中照护时长为0 min/24h的有119(49.79%)人,<120min/24h 的有 63(26.35%)人,120-360min/24h 的有 43(17.99%)人,>360min/24h的有14(5.86%)人。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生活自理能力、肌力是养老机构老年人照护时长的关键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中文版CARE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均较好。经统一培训后,医生、护士、护理员均可使用该量表有效评估老年人的健康功能状况,因此中文版CARE量表可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老年人照护需要评估工具供我国养老护理机构选择及使用。此外,在为老年人的健康功能状况和照护时长进行分级,以及为老年人提供照护服务时,我国养老机构应优先考虑非高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肌力衰退的老年人,合理分配医疗照护资源。

艾昕[6](2020)在《医养结合社区医疗服务质量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日益加深,健康养老成为了当今的热门话题。面对家庭结构逐渐小型化、机构养老配置效率不高的困境,社区养老模式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选择。在医养结合背景下,医疗服务嵌入社区养老成为了老年人养老的重要手段,而社区医疗服务质量关系到社会的公共服务水平。服务质量的研究是提高养老服务实效的重要环节,但目前的服务质量尚处于发展阶段,社区老人对于医疗服务有着切实的需求。因此,探索构建社区医疗服务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评估社区医疗服务质量,对提升社区老人养老服务质量有着重要意义。论文以社区医疗服务为研究内容,以社区老人为研究对象,聚焦上海市医养结合社区医疗服务的质量问题,在文献检索、现状分析以及走访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结构—过程—结果理论(SPO理论),建立初级的上海市医养结合社区医疗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Delphi法进一步完善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指标权重,最终确定了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1个,三级指标27个,形成了上海市医养结合社区医疗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选取长宁区、普陀区、徐汇区、松江区等四个区进行社区医疗服务质量的调查研究,对获得数据进行统计性分析,计算出四个区的社区医疗服务质量评价分数,从而得出上海市不同地区的社区医疗服务质量的差异,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提出提高上海市社区医疗整体服务质量和内容的相关政策建议,为改进社区医疗服务质量,提高老人的健康养老水平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政府社会层面:完善社区医疗管理机制,促进养与医的真正融合;加强政府主导力度,推动各方力量资源整合;加大社区医疗服务投入,提高社区老人的获得感。社区中心层面:丰富社区医疗服务内容,实现服务内容差异管理;加强社区医疗队伍建设,提升医护人员专业程度;健全各社区信息化体系,加快社区智能医疗建设;完善社区医疗评价机制,完善医疗评价监督体系。家庭个人层面:转变社区医疗服务认知,加强对社区医疗的信任;签约社区中心家庭医生,获得社区医疗服务福利。

陈琪[7](2020)在《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区养老整合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势,成为多元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了大多数老年人在家中养老的需求,成为备受欢迎的养老模式。南京是全国第四个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老龄化程度严重,对于社区养老模式的探索和试点都走在全国前列。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养老服务供给效率低,存在结构性失衡。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呈现“橄榄型”分布,对于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保健需求大,低端和高端需求所占比例较小;但当前社会养老服务供给呈现“沙漏”状,政府提供的兜底性的低端服务和市场追求经济利益提供的高端服务较多。基于以上背景,本文期望通过对国内外社区养老服务保障的发展与南京市社区养老发展情况相对比,明确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阶段,找到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效率低的问题所在,并结合我国养老的国情提出发展方向。本文首先对国外社区养老服务保障供给模式进行了梳理,介绍英国社区照顾模式、美国退休社区养老模式、日本“地域性”社区综合照护服务体系的发展历程和服务保障供给特点,学习在社区养老服务供给过程中的各方主体关系及其各自所承担的责任;同时对我国多元主体供给的多层次社区养老服务保障和南京市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南京市M街道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现状和面临问题,找到南京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独特优势,发现共性和差异,明确优势和劣势,提出促进南京市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的对策建议,也为我国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提供借鉴。

陈谦谦[8](2020)在《上海市基本养老服务供给适度水平及效果评价研究》文中认为基本养老服务适度供给水平的研究,是基于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基本养老服务存在供需量不均衡、供需结构错配的现实问题下提出的。研究基本养老服务供给适度水平及供给效果评价,对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基本养老服务应保尽保、供需适配,保障老年群体基本权益,推进兜底性、基础性、普惠性民生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针对上海市基本养老服务供需不适配问题,立足于“需求决定供给”、“资源约束供给”的基本养老服务适度供给原则,尝试探求在尽可能满足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需求的同时,考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约束的基本养老服务供给适度水平,从而依据“应然”层面的适度供给水平,对“实然”层面的基本养老服务供给水平进行效果评价。通过文献分析,结合上海基本养老服务的实务操作,在明确服务需求和供给内部要素的基础上,本文首先搭建基本养老服务供给水平评价的三级指标体系;其次,运用线性规划方法,通过进一步提炼指标,构造约束条件,建立“成本最小、满足服务需求最大”目标下的基本养老服务供给线性规划模型,求得服务供给的最优解;再次,搭建考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约束下的基本养老服务供给目标规划模型,求得服务供给的相对满意解;继而,基于线性规划最优解和目标规划满意解,探求上海市基本养老服务供给的适度水平,即“应然”标准;最后,形成经济发展水平约束下的基本养老服务供给水平相对标准评价方法,对上海市HP区YY街道和PT区CF街道的基本养老服务供给水平进行实际效果评价。在系统搭建基本养老服务供给适度水平测量模型及评价方法的基础上,主要形成了以下研究结论:一是依据评价体系的目标导向,认为应从基本养老服务保障对象服务需求满足程度、服务资源配置状况两个维度,构建基本养老服务供给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在指标层次上应体现基本养老服务内容的系统性,突出服务内容的主次性,从而形成相对完整且有针对性的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基本养老服务应在“需求决定供给”、“资源约束供给”的基本判定原则下测度供给适度水平。即基本养老服务供给的适度水平衡量标准不应仅仅取决于人口结构下的服务对象需求水平,还应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资源禀赋条件,在匹配社会公众服务需求的同时,与当期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三是基本养老服务供给适度水平的测度目标,应是有需求老年人对服务供给达到相对满意程度,而不是一味追求财政投入成本最小的绝对最优值,即不是以最优为目标设置,而以相对满意为目标达成。四是基本养老服务供给水平的效果评价,应是对基本养老服务“应然”与“实然”之间差距的评价,对于不同区域之间,评价标准不应是无差别化的统一标准,而应与不同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结构等因素相关,即应是能够根据地区状况弹性变化的“相对评价标准”。五是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发展,应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家庭多方主体力量合作参与供给。同时,由养老护理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基本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是养老服务供给中的重点,其数量和配置比例具有一定的硬约束性,因此,应加快推动建立起一支数量充足、配置合理的人才梯队,保障基本养老服务有效供给。

刘静[9](2020)在《上海试行长期护理保险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中国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的城市,上海已进入深度老龄化时代,2018年上海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户籍人口的34.4%。如何应对日趋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成为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人社部办公厅在2016年出台《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长期护理保险将在我国15个城市进行试点,其中就包括了上海。2017年1月1日起,上海正式试行长期护理保险。本文以上海试行长期护理保险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研究目标,通过文献研究法、统计描述法和主体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上海市试行长期护理保险两年多来的现状,总结试点运行的经验。创新点在于,一是时效性强,试点及时跟踪研究;二是信息可靠性,获得了试点运行的实际数据,并做了访谈等调查研究。研究发现,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明显减轻大量失能老人经济负担和家庭照护压力,社会反响良好,取得积极成效。但随着参保人数、服务需求增长迅速,试点覆盖范围小、整体护理水平较低、专业护理供给不平衡等问题始终存在。在政府部门管理层面,多头管理造成政策推行不畅、基层经办压力大等问题也急需解决。在此基础上,采用比较分析法梳理实行长期护理保险典型国家的先发经验和国内试点地区的做法,提炼上海可借鉴的主要经验和需避免的教训。针对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以福利多元主义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为基础,对优化上海长期护理保险提出如下对策建议:鼓励并培育商业保险公司参与长期护理保险、构建多层次服务体系提升长期护理保障水平、建立多元筹资体系、加强长期护理服务队伍建设等。希望以此优化上海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促进长期护理保险进一步发展,使长期护理保险真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和健康福祉需要。

盛依婷[10](2020)在《上海老年居民养老服务获得感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上海作为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养老服务市场供需问题。伴随着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服务多元主体间的矛盾逐渐凸显,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供给投入与需求获得不匹配,养老服务行业的持续发展面临挑战。“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获得感”是评价改革成效的标准之一,因此,应从老年居民的服务需求出发,从老年居民服务获得感本位出发,将老年居民的“获得感”作为衡量养老服务行业发展的重要指标,这对于促进养老服务发展进程意义重大。论文主要运用需求层次理论、福利多元主义理论以及社会认知理论,采用实地调研法、数据统计法以及层次分析法的数理模型,从四个维度展开研究。第一,整合已有文献研究、梳理相关理论、界定相关概念,为后续的研究分析打下坚实基础;第二,采用问卷发放与非结构化访谈法,以上海8个辖区的老年居民及服务管理人员为调查对象,收集有效问卷367份,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老年居民养老服务获得感的项目获得需求程度、当前获得满足程度以及未来获得期望程度三个方面,以数据与访谈资料分析获取上海老年居民在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的养老服务获得感现状。第三,运用层次分析法研究影响老年居民养老服务获得感的六大影响因素,包括养老服务需求、配置、资金、质量、认知以及政策因素。第四,从老年居民、社区、政府以及多元力量四个角度探索提升上海老年居民养老服务获得感的发展路径,为完善居民养老服务制度提出了对策建议。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上海老年居民养老服务获得感与过去几年相比整体有所提升,但城区与郊区的养老服务获得感仍存在较大差距,医疗卫生与精神慰藉服务的获得感程度相对偏低,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影响老年居民养老服务获得感的因素众多,其中,养老服务需求因素对获得感的影响程度最大,养老服务获得感的提升存在一定的制约瓶颈。因此,应从老年居民、社区、政府以及多元力量角度,共同促进养老服务发展,提升老年居民养老服务获得感。

二、上海市培训居家养老服务评估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海市培训居家养老服务评估员(论文提纲范文)

(1)失独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可及性研究 ——以S社会组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问题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问题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 实践意义
        二 理论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
        二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
        三 社会组织参与失独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
        四 研究评述
    第四节 分析框架及概念界定
        一 理论基础
        二 分析框架
        三 概念界定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案例说明
    第一节 访谈对象概况
        一 X区失独老人基本情况
        二 访谈对象概况
    第二节 失独老人社会心理特征分析
        一 创伤后应激障碍
        二 自我封闭意识强烈
        三 孤独无助感强烈
    第三节 X区失独老人社区居家养老现状
        一 上海市X区失独家庭政策
        二 “安康通”服务
        三 长护险
    第四节 关于S社会组织的基本情况
        一 政府决定购买专业社会组织服务
        二 服务的购买和发展
        三 服务的具体实施
        四 S社会组织基本情况
    第五节 社会组织参与失独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性
        一 社会组织数量众多
        二 社会组织服务灵活
        三 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第三章 失独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可适合性分析
    第一节 失独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
        一 联系人配备情况
        二 失独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
    第二节 失独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可适合性困境分析
        一 服务和活动相关性较低
        二 服务品质有待提高
        三 服务权利部分资格限制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失独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可接受性分析
    第一节 失独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递送环节
    第二节 失独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可接受性困境分析
        一 递送环节信息不对称
        二 社会组织联系人构成单一
        三 服务递送过程行政化管理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失独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可获得性分析
    第一节 失独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使用
        一 联系人上门服务
        二 其他活动开展
    第二节 失独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可获得性困境分析
        一 失独老人社区居家养老实际需求
        二 失独老人对服务资源认知程度较低
        三 联系人的“耗尽”
    第三节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 失独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弱可及性
        二 失独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弱可及性结构
    第二节 研究启示
        一 提高服务供给能力
        二 改进服务递送方式
        三 提升服务使用成效
    第三节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A 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泰州市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老龄化进程加速,失能老人护理需求急剧增加
        1.1.2 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老龄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图
        1.3.2 研究方法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失能人员
        1.4.2 长期护理
        1.4.3 长期护理保险
第2章 泰州市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2.1 泰州市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现状
        2.1.1 泰州市失能人员基本情况
        2.1.2 泰州市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状况
        2.1.3 泰州市失能人员护理服务资源及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现状
    2.2 引致泰州市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变化的因素
        2.2.1 人口因素
        2.2.2 经济因素
        2.2.3 政府推动
        2.2.4 医疗保障
    2.3 泰州市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分析
        2.3.1 泰州市市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施前的相关测算
        2.3.2 泰州市市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主要特点
        2.3.3 泰州市市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经办管理
        2.3.4 泰州市市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施的效果
第3章 泰州市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3.1 泰州市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1 失能人员的护理质量提升有限
        3.1.2 多头保障导致待遇重复享受
        3.1.3 照护服务市场需进一步规范
        3.1.4 失能评估标准有待遇完善
    3.2 引致泰州市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险问题的原因分析
        3.2.1 精算数据不足
        3.2.2 照护市场基础薄弱
        3.2.3 制度边界关系不清晰
        3.2.4 鉴定标准缺失
第4章 国内外长期护理保险发展历程与模式对泰州市的借鉴意义
    4.1 国外长期护理保险发展历程
        4.1.1 美国长期护理保险
        4.1.2 日本长期护理保险
        4.1.3 美日经验对我国发展长期护理保险的借鉴意义
    4.2 国内长期护理保险调研——以南通市、上海市为例
        4.2.1 南通市长期照护保险实施情况
        4.2.2 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调研情况
        4.2.3 两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值得泰州市借鉴的方面
第5章 完善泰州市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途径
    5.1 坚持多元化的筹资方式
    5.2 实施以“现金+服务”的混合保障方式
    5.3 完善失能评估程序
    5.4 强化部门间保障的衔接
    5.5 进一步培育和规范护理服务市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常州市武进区城市居家养老护理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
        1.5.1 研究对象创新
        1.5.2 研究思路创新
第2章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述
    2.1 理论基础
        2.1.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1.2 人本管理理论
        2.1.3 社会认同理论
    2.2 基本概念
        2.2.1 居家养老
        2.2.2 居家养老护理
        2.2.3 养老护理人员专业化
第3章 常州市武进区城市居家养老护理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历程
    3.1 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护理人员队伍建设概述
        3.1.1 居家养老护理人员建设政策
        3.1.2 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护理人员队伍建设历程
    3.2 常州市武进区城市居家养老护理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概述
        3.2.1 常州市武进区基本情况介绍
        3.2.2 常州市武进区城市居家养老护理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探索
第4章 常州市武进区城市居家养老护理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调查结果与分析
    4.1 常州市武进区城市居家养老护理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调查
        4.1.1 问卷调查
        4.1.2 社工小组沟通分析老人满意度
        4.1.3 对城市居家养老中层管理干部和城市居家养老护理员的深度访谈
    4.2 常州市武进区城市居家养老护理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调查原因分析
        4.2.1 政策调控影响
        4.2.2 安全保障制度和职业护理培训缺失
        4.2.3 未重视队伍建设中的医护人员占比
        4.2.4 未健全薪酬激励机制
        4.2.5 存在社会歧视
第5章 常州市武进区城市居家养老护理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对策
    5.1 完善保障政策,平稳推进城市居家养老护理人员队伍建设步伐
        5.1.1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5.1.2 建立分级培训考核和护理标准
        5.1.3 建立高校人才输送机制
        5.1.4 扩充医护人员占比
    5.2 完善以技能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和支持力度
        5.2.1 设立公共财政专项预算
        5.2.2 建立专项评估制度
        5.2.3 健全人事薪酬制度
        5.2.4 建立健全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
    5.3 加大城市居家养老护理专业人员培育和发展
        5.3.1 建立城市居家养老护理人才库
        5.3.2 纳入人才发展规划
        5.3.3 加强城市居家养老管理人员培训
        5.3.4 搭建城市居家养老产业人才孵化基地
    5.4 充分运用社会资源,建立健全城市居家养老护理专业化建设配套体系
        5.4.1 借助社会网格完善培训体系
        5.4.2 发挥公益组织及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的力量和作用
        5.4.3 加强城市居家养老护理宣传及人文关怀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武进区城市居家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B 夕阳红居家养老护理员沟通学习小组工作计划
附录C 城市居家养老中层管理干部和城市居家养老护理员的深度访谈

(4)长期护理保险社区居家照护服务的政府责任研究 ——以普陀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研究
        (一)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二)研究述评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四、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长期护理保险
        (二)社区居家照护
        (三)政府责任
    二、理论基础
        (一)公共选择理论
        (二)公共产品理论
        (三)责任政府理论
    三、政府责任的定位
        (一)制度设计与建立责任
        (二)组织实施责任
        (三)监督管理责任
        (四)财政保障责任
第三章 普陀区长护险中社区居家照护服务的政府责任现状分析
    一、普陀区社区居家照护服务的历史发展
    二、政府责任履行现状
        (一)制度设计与建立
        (二)组织实施
        (三)长期护理服务的监管
        (四)政府对长期护理保险的补贴情况
        (五)总结
第四章 普陀区长护险中社区居家照护服务的政府责任问题分析
    一、问卷设计与样本选择
        (一)问卷设计
        (二)样本选择
    二、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中社区居家照护的服务情况
        (一)由护理站提供服务的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由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提供服务的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三)长护险试点中社区居家照护服务的实施效果分析
    三、长护险社区居家照护服务中政府责任履行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设计存在缺陷
        (二)组织实施环节存在疏漏
        (三)监管不严且死板
        (四)财政责任不足
第五章 国外长护险中社区居家照护服务的政府责任
    一、德国
        (一)德国的长期护理保险
        (二)政府责任体现
    二、日本
        (一)日本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二)政府责任体现
第六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结论
    二、对策建议
        (一)完善制度建设与设计
        (二)组织实施
        (三)监督管理
        (四)财政保障责任
        (五)推动立法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上海市普陀区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社区居家照护服务的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获科研成果
致谢

(5)连续性记录与评估工具(CARE)的引进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操作性定义
        (一) 连续性记录与评估工具(CARE)
        (二) 信度
        (三) 效度
        (四) 平均每24小时老年人所需照护时长
第二章 文献回顾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
    二、医养结合成为我国应对老龄化的重要政策方向
    三、老年综合评估是为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照护服务的基础
    四、国外老年综合评估工具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一) 日本要介护认定调查表
        (二) 新型长期照护评估工具
        (三) 国际居民评估工具
        (四) 老年综合评估工具
    五、国内老年综合评估工具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一) 民政部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
        (二) 北京市养老服务需求评估表
        (三) 上海市老年人照护统一需求评估办法
        (四) 青岛市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
        (五) 台湾多元保险评估量表
    六、连续性记录与评估工具(CARE)概述
        (一) 开发背景
        (二) 目的
        (三) 组成内容
        (四) 评估方法
        (五) 优势
        (六) 不足
    七、连续性记录与评估工具(CARE)在国内的研究现状
    八、老年人照护时长的影响因素在国内的研究现状
    九、文献回顾小结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节 连续性记录与评估工具(CARE)的引进与信效度检验
        一、CARE的汉化及跨文化调试
        (一) 量表授权及获取
        (二) 翻译及综合
        (三) 专家评议
        (四) 修改调试
        (五) 预试验
        二、CARE的信效度检验
        (一) 信度检验
        (1) 评定者间者信度
        (2) 重测信度
        (3) 内部一致性信度
        (二) 效度检验
        (三) 研究方法
        (四) 样本量计算
        (1) 样本1
        (2) 样本2
        (五) 测量效标效度的标准量表
        (1) 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
        (2) 简明精神状态量表
        (3) 巴氏指数
        (4) 老年抑郁量表
        (5) 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6) 欧洲健康五维量表
        (六) 统计学分析
    第二节 老年人的健康功能状况及照护时长的影响因素研究
        一、研究对象
        二、纳入标准
        三、排除标准
        四、样本量计算
        五、研究指标和工具
        (一) 连续性记录与评估工具(CARE)
        (二) 平均每24小时老年人所需照护时长
        六、资料收集
        (一) 资料收集前准备
        (二) 资料收集步骤
        七、资料分析
        八、质量控制
第四章 研究结果
    第一节 连续性记录与评估工具(CARE)的引进与信效度检验
        一、人口学资料及基本特征
        (一) 样本1的30例老年人
        (二) 样本2的239例老年人
        二、信度结果
        (一) 评定者间信度
        (1) 医生和护士之间的评定者间信度
        (2) 医生和护理员之间的评定者间信度
        (3) 护士和护理员之间的评定者间信度
        (4) 三位护理员之间的评定者间信度
        (5) 医生、护士、护理员之间的评定者间信度
        (二) 重测信度
        (三) 内部一致性信度
        三、效度结果
    第二节 老年人的健康功能状况及照护时长的影响因素研究
        一、一般资料及健康功能状况
        (一) 基本资料
        (二) 生活自理能力
        (三) 肌力
        (四) 视听说
        (五) 疾病和用药
        (六) 行为
        (七) 情绪
        (八) 辅具使用
        (九) 自评健康状况
        (十) 照护指导
        二、老年人平均每24小时所需照护时长
        三、主成分分析结果
        四、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第五章 讨论
    第一节 连续性记录与评估工具(CARE)的引进与信效度检验
        一、中文版CARE的信度检验结果较好
        二、中文版CARE的效度检验结果较好
    第二节 老年人的健康功能状况及照护时长的影响因素研究
        一、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功能状况分析
        (一) 老年人的失能率较高,在生活中需要不同程度的帮助
        (二) 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患病率较高,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较大
        二、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照护时长分析
        三、照护时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年龄
        (二) 生活自理能力
        (三) 肌力
第六章 结论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的局限性及对今后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附录2 连续性记录与评估工具(CARE)中文版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6)医养结合社区医疗服务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人口老龄化态势日趋严峻
        1.1.2 社区养老方式被广泛关注
        1.1.3 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政策背景梳理
        1.3.2 国内文献研究
        1.3.3 国外文献研究
        1.3.4 研究评述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调查法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统计分析法
    1.5 研究框架
    1.6 研究的创新点
        1.6.1 研究内容创新
        1.6.2 实践视角创新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人口老龄化
        2.1.2 医养结合
        2.1.3 社区养老
        2.1.4 医养结合社区养老
        2.1.5 服务质量
    2.2 理论基础
        2.2.1 结构—过程—结果理论
        2.2.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2.3 社会支持理论
        2.2.4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上海市医养结合社区医疗服务的现状
    3.1 上海市老年人口现状
        3.1.1 老龄人口数量比重庞大社区养老类型受关注
        3.1.2 老龄人口年龄结构突出医疗服务需求比重大
        3.1.3 老龄人口分布差距明显医疗供给地域差异大
    3.2 上海市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现状
        3.2.1 医与养深度融合
        3.2.2 邻里汇广泛覆盖
    3.3 上海市医养结合社区医疗服务发展现状
        3.3.1 医疗基本建设现状
        3.3.2 医疗服务内容现状
        3.3.3 医疗人力资源情况
        3.3.4 医疗费用支出情况
        3.3.5 医疗服务特色案例
    3.4 上海市医养结合社区医疗服务评价现状
第四章 上海市医养结合社区医疗服务质量评价指标构建
    4.1 医疗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初建
        4.1.1 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
        4.1.2 构建指标体系的依据
        4.1.3 构建指标体系的思路
    4.2 医疗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最终确立
        4.2.1 研究对象
        4.2.2 研究方法
        4.2.3 研究结果
    4.3 医养结合社区医疗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
        4.3.1 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4.3.2 构造判断矩阵
        4.3.3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4.3.4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上海市医养结合社区医疗服务质量评价实证研究
    5.1 上海市医养结合社区医疗服务质量调查分析
        5.1.1 调查问卷设计与发放
        5.1.2 项目分析
        5.1.3 信度与效度检验
    5.2 上海市医养结合社区医疗服务质量描述性统计
        5.2.1 样本人口的自然属性特征
        5.2.2 样本人口的社会属性特征
        5.2.3 医养结合社区医疗服务质量分析
    5.3 上海市医养结合社区医疗服务质量评价
        5.3.1 模糊综合评价法介绍
        5.3.2 上海市医养结合社区医疗服务质量综合评价
第六章 上海市医养结合社区医疗服务质量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6.1 医养结合社区医疗服务存在问题
        6.1.1 医疗人力资源缺乏医护专业程度不高
        6.1.2 服务内容不够丰富服务层次性不够高
    6.2 医养结合社区医疗服务原因分析
        6.2.1 国家政策层面
        6.2.2 服务供给层面
        6.2.3 服务需求层面
第七章 国外医养结合社区医疗服务质量经验借鉴
    7.1 国外医养结合发展情况借鉴
        7.1.1 美国医养结合借鉴
        7.1.2 日本医养结合借鉴
        7.1.3 英国医养结合借鉴
        7.1.4 德国医养结合借鉴
    7.2 国外社区医疗服务评价借鉴
        7.2.1 美国社区医疗服务评价
        7.2.2 英国社区医疗服务评价
        7.2.3 其他国家社区医疗服务评价
    7.3 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7.3.1 提升医疗人力资源力量
        7.3.2 加强医疗服务资源整合
        7.3.3 建立医疗服务测评系统
第八章 上海医养结合社区医疗服务质量的对策建议
    8.1 政府社会层面
        8.1.1 完善社区医疗管理机制,促进养与医的真正融合
        8.1.2 加强政府社会主导力度,推动各方力量资源整合
        8.1.3 加大社区医疗服务投入,提高社区老人的获得感
    8.2 社区中心层面
        8.2.1 丰富社区医疗服务内容,实现服务内容差异管理
        8.2.2 加强社区医疗队伍建设,提升医护人员专业程度
        8.2.3 健全各社区信息化体系,加快社区智能医疗建设
        8.2.4 完善社区医疗评价机制,完善医疗评价监督体系
    8.3 家庭个人层面
        8.3.1 转变社区医疗服务认知,加强对社区医疗的信任
        8.3.2 签约社区中心家庭医生,获得社区医疗服务福利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9.1 总结
    9.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7)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研究方法
        2、研究内容
    (三)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1、概念界定
        2、主要理论
    (四)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外社区养老服务保障供给模式
    (一)英国社区照顾模式
        1、英国社区照顾模式的发展
        2、英国社区养老服务保障有效供给的运行状态
    (二)美国退休社区养老模式
        1、美国退休社区养老模式的发展
        2、美国社区养老服务保障有效供给的运行状态
    (三)日本“地域性”社区综合照护服务体系
        1、日本“地域性”社区综合照护服务体系的发展
        2、日本社区养老服务保障有效供给的运行状态
三、我国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养老服务保障的发展
    (二)多元主体供给的多层次社区养老服务保障
        1、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主体
        2、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内容
    (三)国内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的探索
        1、北京有效供给实践: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2、上海有效供给实践:15分钟养老服务圈
        3、杭州有效供给实践:“互联网+”智慧养老模式
四、南京市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的现状分析
    (一)南京市社区养老发展概况
        1、南京市养老服务政策保障体系的发展
        2、南京大力推进的社区养老服务项目
    (二)M街道社区养老运行现状
        1、服务项目及收费标准
        2、各具特色的运营模式
        3、老年人基本情况
        4、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情况分析
五、不同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模式的对比分析
    (一)南京市社区养老服务与国外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比较研究
        1、我国发展社区养老服务的优势
        2、国外社区养老保障制度模式比较研究
        3、南京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中的不足之处
    (二)南京市社区养老服务与国内其他地区养老服务模式的比较研究
        1、国内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共性
        2、南京社区养老发展与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差异
        3、南京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中的不足之处
六、促进南京市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政府职能,激发市场活力
    (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1、调动志愿者积极性,建立长效机制
        2、多措并举保障护理人员的稳定供给
    (三)加强民办养老机构的内部管理
    (四)细化老年人服务需求评估机制
    (五)探索社区养老“智能”高效新模式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8)上海市基本养老服务供给适度水平及效果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养老服务需求
        1.2.2 养老服务供给
        1.2.3 文献研究述评
    1.3 基本概念界定
        1.3.1 基本公共服务
        1.3.2 基本养老服务
        1.3.3 基本养老服务供给适度水平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和逻辑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逻辑框架
    1.6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基本养老服务供给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2.1 养老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文献索引
    2.2 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与逻辑思路
        2.2.1 基本原则
        2.2.2 逻辑思路
    2.3 指标体系框架结构搭建
        2.3.1 一级指标选取
        2.3.2 二级指标维度确定
    2.4 指标体系具体构成
        2.4.1 机构照护服务评价指标
        2.4.2 社区居家照护服务评价指标
        2.4.3 助餐服务评价指标
        2.4.4 适老宜居环境建设评价指标
        2.4.5 精神文化与社会参与服务评价指标
        2.4.6 家庭照护支持服务评价指标
第3章 基本养老服务供给水平的线性规划模型
    3.1 线性规划的基本原理
    3.2 线性规划模型决策变量选取
    3.3 线性规划模型目标函数构建
        3.3.1 目标设定
        3.3.2 参数设定
        3.3.3 目标函数形成
    3.4 线性规划模型约束条件厘定
        3.4.1 体系总体约束条件
        3.4.2 机构照护服务约束条件
        3.4.3 社区居家照护服务约束条件
        3.4.4 助餐服务约束条件
        3.4.5 适老宜居社区建设约束条件
        3.4.6 精神文化和社会参与约束条件
        3.4.7 家庭照护支持约束条件
        3.4.8 四类社区普惠基本养老服务约束条件
    3.5 基于Lingo的线性规划模型求解
        3.5.1 Lingo软件介绍
        3.5.2 线性规划模型求解
第4章 基本养老服务供给水平目标规划模型
    4.1 目标规划模型方法
    4.2 目标规划模型构建
        4.2.1 约束条件形成
        4.2.2 达成函数形成
    4.3 基于Lingo的目标规划模型求解
        4.3.1 Lingo程序输入
        4.3.2 目标规划模型求解
第5章 目标规划模型结果及其分析
    5.1 线性规划模型与目标规划模型结果对比
    5.2 指标结果比较分析
        5.2.1 系统综合指标评价
        5.2.2 社区居家指标评价
        5.2.3 机构养老指标评价
        5.2.4 社区普惠性基本养老服务指标评价
第6章 基本养老服务供给水平效果评价
    6.1 供给水平效果评价方法
    6.2 供给水平效果评价实例数据获取
    6.3 供给水平效果得分评价
        6.3.1 系统综合指标评价
        6.3.2 社区居家照护指标评价
        6.3.3 机构养老指标评价
        6.3.4 社区普惠性基本养老服务指标评价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上海试行长期护理保险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典型国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
        二、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创新点及不足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点及不足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
    第一节 长期护理保险相关概念
        一、长期护理研究
        二、长期护理保险的概念研究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人口转变理论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
        三、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第三章 上海试行长期护理保险背景和现状
    第一节 试行背景
        一、上海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点
        二、上海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 上海试行长期护理保险前期基础
        一、实施民政居家养老服务政策
        二、实施高龄老人医疗护理保障计划
        三、两项制度与长期护理保险过渡衔接
    第三节 上海试行长期护理保险政策框架
        一、适用对象
        二、资金筹集与管理
        三、护理需求评估
        四、护理服务供给
        五、待遇支付
        六、运营管理
    第四节 上海试行长期护理保险运营状况
        一、受理申请状况
        二、需求评估状况
        三、服务规模和形式
        四、基金支出规模和结构
        五、服务评估机构发展状况
第四章 上海试行长期护理保险主要成效和问题
    第一节 试点取得的成效
        一、制度科学合理性得到验证
        二、减轻失能老人照护压力
        三、引导护理服务行业健康发展
    第二节 试点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成因
        一、长期护理保险定位模糊
        二、长期护理保险保障水平较低
        三、长期护理服务机构总量不足
        四、长期护理人员供给规模和专业能力急待改善
        五、经办模式过于传统
第五章 国内外试行长期护理保险的经验和教训
    第一节 典型国家长期护理保险经验
        一、典型国家长期护理保险概况
        二、对象、筹资方式与水平
        三、待遇类型
        四、支付标准类型和等级
    第二节 国内典型试点城市经验
        一、参保对象
        二、筹资与财务制度
        三、保障范围
        四、给付标准
    第三节 国内外长期护理保险的经验和教训
        一、主要经验
        二、基本教训
第六章 结论和对策建议
    第一节 进一步优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总体结论
        一、增强筹资可靠性
        二、夯实护理服务体系
        三、鼓励市场力量参与
        四、整合提升管理能力
    第二节 进一步优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确保长期护理保险基金可持续发展
        二、促进养老服务机构健康发展
        三、加快专业人员培养
        四、引入商业保险参与试点
        五、提升长期护理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附录 A 长期护理保险经办管理机构访谈提纲(区医保局、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
附录 B 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访谈提纲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10)上海老年居民养老服务获得感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
        1.2.1 人口老龄化挑战
        1.2.2 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功能弱化
        1.2.3 养老服务需求的多元化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文献综述
        1.4.1 关于老年居民养老服务的研究
        1.4.2 关于获得感的研究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6.1 研究方法
        1.6.2 技术线路
第二章 研究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老年居民养老服务
        2.1.2 获得感
        2.1.3 养老服务获得感
    2.2 理论基础
        2.2.1 需要层次理论
        2.2.2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2.2.3 社会认知理论
第三章 上海老年居民养老服务现状
    3.1 上海老年居民养老服务整体情况
    3.2 上海老年居民养老服务政策环境
    3.3 上海老年居民养老服务对象
    3.4 上海老年居民养老服务队伍
        3.4.1 管理员队伍
        3.4.2 服务员队伍
        3.4.3 评估员队伍
        3.4.4 志愿者队伍
    3.5 上海老年居民养老服务需求
        3.5.1 日常生活服务需求
        3.5.2 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3.5.3 精神文化服务需求
    3.6 上海老年居民养老服务设施
        3.6.1 养老服务设施分类
        3.6.2 养老服务设施区域建设成果
    3.7 上海老年居民养老服务资金来源
        3.7.1 政府投入
        3.7.2 养老基金
        3.7.3 商业养老保险
第四章 上海老年居民养老服务获得感现状
    4.1 上海老年居民养老服务获得感实地调研
        4.1.1 调查对象
        4.1.2 问卷设计
        4.1.3 数据分析
        4.1.4 结论
    4.2 上海老年居民在物质层面的养老服务获得感现状
        4.2.1 日常照料方面的获得感
        4.2.2 服务设施方面的获得感
        4.2.3 医疗卫生方面的获得感
    4.3 上海老年居民在精神层面的养老服务获得感现状
        4.3.1 文娱休闲方面的获得感
        4.3.2 精神慰藉方面的获得感
        4.3.3 目前生活感知与未来服务预期
第五章 上海老年居民养老服务获得感影响因素
    5.1 影响因素选取
        5.1.1 养老服务需求因素
        5.1.2 养老服务配置因素
        5.1.3 养老服务资金因素
        5.1.4 养老服务质量因素
        5.1.5 养老服务认知因素
        5.1.6 养老服务政策因素
    5.2 模型选择
        5.2.1 选择依据
        5.2.2 层次分析法介绍
        5.2.3 层次分析法步骤
    5.3 模型应用
        5.3.1 指标选取原则
        5.3.2 指标权重确定及一致性检验
        5.3.3 层次总排序及权重计算
    5.4 模型的分析结论
        5.4.1 养老服务需求因素的影响最大
        5.4.2 养老服务质量因素的影响较大
        5.4.3 养老服务认知因素的影响略大
        5.4.4 养老服务配置因素的影响略小
        5.4.5 养老服务资金因素的影响较小
        5.4.6 养老服务政策因素的影响最小
    5.5 上海老年居民养老服务获得感提升的制约瓶颈
        5.5.1 养老服务多层次需求难兼顾
        5.5.2 养老服务队伍建设不健全
        5.5.3 养老服务认知观念较匮乏
        5.5.4 养老服务资源配置不合理
        5.5.5 养老服务资源来源较为单一
        5.5.6 养老服务政策宣传不到位
第六章 上海老年居民养老服务获得感提升路径
    6.1 基于老年居民角度
        6.1.1 增强家庭自我养老能力
        6.1.2 确立合理的养老服务期望
    6.2 基于社区服务角度
        6.2.1 加强服务设施建设
        6.2.2 提升社区服务质量
        6.2.3 分区域调整服务方式
        6.2.4 加大服务宣传力度
    6.3 基于政府主导角度
        6.3.1 优化部门顶层设计
        6.3.2 健全相关养老政策
        6.3.3 完善评估监管机制
        6.3.4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6.4 基于多元力量角度
        6.4.1 激励社会组织参与
        6.4.2 创建市场互动机制
        6.4.3 创新服务发展新模式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四、上海市培训居家养老服务评估员(论文参考文献)

  • [1]失独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可及性研究 ——以S社会组织为例[D]. 郑玉念.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2]泰州市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研究[D]. 缪蓓蓓. 湘潭大学, 2020(02)
  • [3]常州市武进区城市居家养老护理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D]. 张珞馨. 南昌大学, 2020(01)
  • [4]长期护理保险社区居家照护服务的政府责任研究 ——以普陀区为例[D]. 麻瑶.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0)
  • [5]连续性记录与评估工具(CARE)的引进及应用研究[D]. 支梦佳.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6]医养结合社区医疗服务质量研究[D]. 艾昕.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20(05)
  • [7]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的对比研究[D]. 陈琪.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8]上海市基本养老服务供给适度水平及效果评价研究[D]. 陈谦谦.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9]上海试行长期护理保险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刘静. 上海财经大学, 2020(07)
  • [10]上海老年居民养老服务获得感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D]. 盛依婷.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上海培训居家养老服务评估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