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上的依赖原则研究

刑法上的依赖原则研究

论文题目: 刑法上的依赖原则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刑法学

作者: 赵慧

导师: 马克昌,林亚刚

关键词: 信赖原则,理论基础,机能,应用

文献来源: 武汉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通过对信赖原则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分析,寻求信赖原则发展的宏大社会背景,同时通过分析信赖原则的思想理论基础,在评议诸说的基础上构建了信赖原则理论的合理基石。通过对该制度的分析,重点关注信赖原则如何影响注意义务的分配来限制或否定行为人的注意义务,从而达到排除行为人过失责任的目的,以及该制度对于刑法理论所产生的变革。另外,在解决该制度的价值选择后,就该制度的适用基准、机能以及在具体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具体解构。全文除导言外,共分7章,约16万字。 导言,就信赖原则的适用困惑进行了具体分析,论证了该制度在当今社会的巨大社会效用,并就信赖原则在中国之提倡进行了制度论证和思想考察。指出:通过相关制度的培植,促进信赖原则在我国的生成既具有深厚的法理依据,也具有良好的人文主义根基。由于信赖原则是现代社会的基石,信赖原则不仅应在交通事业中予以贯彻,只要存在协作性关系的领域,信赖原则都大有作为。 第一章,信赖原则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本章首先介绍了高科技的发展、人类生活的精致化以及刑法理论变迁对于信赖原则的影响。指出:信赖原则是在高科技发展下、人类生活精致化所产生的一种刑法理论。由于科技的发展以及人类生活的精致化,诱发了人类的责任心与信任心,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指导人类行为的规则即信赖原则。对于信赖原则而言,其主张对于违法性的判断,不仅要重视法益侵害结果的惹起,更要重视行为的反规范伦理性,主张在行为人态样的基础上实现刑法对于社会的合理调控。 第二章,信赖原则的理论基础。本章具体论述了社会相当性理论、被容许的危险理论以及危险分配理论对于信赖原则的作用,并就三者间的关系进行了具体分析。由于社会相当性理论有利于实现信赖原则合法化根据的目标,是信赖原则合法化的宏大背景;而被容许的危险理论和危险分配理论则有利于具体解读信赖原则产生和发展的动因。因此信赖原则的理论基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有层次的,即提倡“一体两翼”理论。具体而言就是,以社会相当性理论为核心,以被容许的危险和危险分配理论为两翼,共同合理地构建信赖原则的理论基石,对于信赖原则的合法化根据予以精致的解读。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言

一、走出信赖原则的迷思

二、信赖原则适用范围的扩大化

三、信赖原则在我国之提倡

第一章 信赖原则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第一节 高科技的发展

一、科技对生活的深刻变革

二、科技促进信赖原则的产生

第二节 人类生活的精致化

一、精致化生活的表达

二、精致化生活促成信赖原则的生成

第三节 刑法理论的变迁

一、旧过失论

二、新过失论

三、新新过失论

第二章 信赖原则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社会相当性理论

一、社会相当性理论的缘起及其发展

二、社会相当性理论的思想源流

三、社会相当性理论的解释论意义

四、社会相当性理论的判断基准

第二节 被容许的危险理论

一、理论沿起

二、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地位

三、被容许的危险的界限

四、被容许的危险理论与社会相当性理论

五、被容许的危险理论与信赖原则

第三节 危险分配理论

一、哲学基础

二、社会条件

三、危险的分配基准

四、交通事故中危险分配的搏弈分析

第三章 信赖原则与刑法学的变革

第一节 信赖原则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地位

一、责任阻却说

二、违法性阻却说

三、构成要件阻却说

第二节 信赖原则与过失犯的认定

一、预见可能性免除说(限定的预见可能性说)

二、注意义务免除说(限定的注意义务说)

第四章 信赖原则的适用基准与机能

第一节 信赖原则的适用基准

一、客观要件

二、主观要件

第二节 信赖原则的机能

一、缓和过失范围的机能

二、预防危险的机能

三、确立法律忠诚的机能

四、树立业务伦理的机能

五、促进现代文明的机能

第五章 信赖原则在交通事业中的适用

第一节 交通事业中信赖原则的适用条件

一、主观条件

二、客观条件

第二节 交通事业中信赖原则适用的限制

一、行为人本身违反交通规则时

二、容易预见对方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时

三、因道路或其他状况可以预见交通事故发生频率较高时

四、对方是儿童、老人或身体残疾者而没有保护人陪同时

五、行为人有充分时间避免结果发生时

第六章 信赖原则在医疗过失中的适用

第一节 医疗过失的界定

一、医疗行为的内涵

二、医疗过失的厘定

第二节 医疗过失中信赖原则的适用条件及其限制

一、实质性信赖关系的存在

二、医疗领域的特征

三、医疗过失中信赖原则的适用条件及其限制

第三节 具体医疗行为中信赖原则的适用

一、医疗人员与患者间的信赖原则

二、组织性医疗人员间的信赖原则

第七章 信赖原则在监督过失中的适用

第一节 监督过失的内涵

一、监督过失的发展

二、监督过失的界定

三、监督过失的分类

第二节 监督过失的成立要件

一、存在注意义务

二、客观注意义务的违反

三、主观注意义务的违反

第三节 信赖原则在监督过失中的适用论争

一、肯定说

二、否定说

三、限定说

第四节 具体监督过失中信赖原则的适用

一、监督过失(指对人的监督、指挥不当)下信赖原则的适用

二、管理过失下信赖原则的适用

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6-03-27

参考文献

  • [1].违法性认识的中国语境展开[D]. 李涛.吉林大学2010
  • [2].刑事违法性理论研究[D]. 张军.中国政法大学2007
  • [3].犯罪故意中的明知研究[D]. 王静.吉林大学2017
  • [4].犯罪论体系的比较与建构[D]. 秦永峰.武汉大学2012
  • [5].刑事违法性理论研究[D]. 李凡.吉林大学2009
  • [6].法定犯理论与实践[D]. 谭兆强.华东政法大学2012
  • [7].行政犯定罪的基本原理[D]. 李小文.上海交通大学2014
  • [8].刑事犯罪与民事侵权比较研究[D]. 周雪梅.西南财经大学2009
  • [9].论我国犯罪构成体系之重构[D]. 毛冠楠.中国政法大学2007
  • [10].刑法不得已原则研究[D]. 梅象华.西南政法大学2011

相关论文

  • [1].量刑情节研究[D]. 陈炜.武汉大学2005
  • [2].短期自由刑研究[D]. 周娅.武汉大学2005
  • [3].卖淫刑事政策实证研究[D]. 赵军.武汉大学2005
  • [4].中止犯论[D]. 张平.武汉大学2005
  • [5].刑法时间效力研究[D]. 董邦俊.武汉大学2005
  • [6].目的犯研究[D]. 廖梅.武汉大学2005
  • [7].刑法空间效力论[D]. 杨彩霞.武汉大学2005
  • [8].论我国刑法中犯罪未完成形态的存在范围[D]. 黄开诚.武汉大学2004

标签:;  ;  ;  ;  

刑法上的依赖原则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