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稻锌吸收分配与积累及其模型的构建

旱稻锌吸收分配与积累及其模型的构建

论文题目: 旱稻锌吸收分配与积累及其模型的构建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作者: 姜雯

导师: 赵明,谢光辉

关键词: 旱稻,吸收,积累,锌收获指数,模型

文献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随着淡水资源短,旱稻逐渐发展成为主要的粮食食源之一,其营养品质特别是关系到人体健康的锌、铁等微量元素,日益受到国内外重视,但目前国内外对旱稻锌的吸收、分配和积累方面还缺乏深入研究,难以达到旱稻锌的高效利用。本研究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了在不同锌水平下,旱稻锌不同生育期、不同器官间分配和积累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基因型间在锌分配和积累过程中的差异,并通过对旱稻体内锌的分配与积累过程系统的定量化分析,建立了相关模型。结果如下: 1 旱稻品种间籽粒中锌含量差异显著。在同一生长条件下,品种间锌含量差异在1倍左右。在低锌条件下,盆栽和田间品种间籽粒变化幅度分别为27.26~47.17mg kg-1和8.96~18.32mgkg-1;在供锌条件下,品种间变化幅度分别为28.86~57.53mg kg-1和16.45~29.60mg kg-1。从籽粒锌含量及分配比例两方面综合评价,在低锌情况下供式品种中89B271-17混、旱稻9号、旱稻297,供锌条件下旱稻297,90B10-1可以考虑为籽粒高锌的理想品种。籽粒锌含量与锌向籽粒分配比例相关,而锌向籽粒分配与收获指数相关。但当供锌水平超出植株最适需求量时,锌锌向籽粒分配比例降低,则多余的锌一般集中在根部和茎叶。这就表明如何通过发掘和利用籽粒高锌含量(富锌)基因型新品种和调节供锌水平,对于提高人类膳食中锌的日摄入量,满足机体健康的需要和提高锌的有效性有重要意义 2 旱稻籽粒中的锌的累积与植株锌含量密切相关。在植株地上部锌含量低于100mg kg-1范围内,随着锌的供给水平增加,,籽粒锌含量随着地上部锌含量的提高而呈显著上升,但当地上部锌含量超过100mg kg-1水平后,籽粒锌含量增加幅度相对较小,大部分锌滞留在地上部非籽粒器官。不同锌水平处理表明,籽粒中锌含量增加最大潜力只有2-3倍。根据地上部锌含量和籽粒锌含量关系可将旱稻锌源和库(籽粒)关系分为三种:锌库(籽粒)限制型;锌源—锌库(籽粒)协调型;锌源限制型。其中锌源限制型较为普遍,尤其是大田条件下,地上部锌的含量一般低于30mg kg-1,植株体内的锌不能满足籽粒对锌的需求;当地上部锌含量高于100mg kg-1时,植株体内的锌远远超过籽粒对锌的需求量,这时表现出库(籽粒)限制型;当地上部锌含量30-100mg kg-1时,属于锌源—锌库(籽粒)协调型。 3 旱稻对锌的吸收表现无节制性,而锌向籽粒中的分配表现有节制的。旱稻整个生育期对外界锌的吸收积累随供锌水平增加而持续不断吸收,即使植株体内锌已经达到了毒害水平。在过量的锌供应情况下,多余的锌将大部分积累在叶鞘中,锌的收获指数(ZNHI)(锌向籽粒部位的分配比例)显著降低,从0.22-0.28(低锌供给)锐降到0.02-0.03(过量锌供给),从而表明植株本身对锌的吸收是无节制的,籽粒中锌的积累量是有节制的,同时也表明在锌向籽粒运转过程中可能存在一种有效的防御机制。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1 锌营养与作物生长

1.2 植物体对锌的吸收

1.3 锌在植物体内的吸收、运转和分配

1.4 改善植物锌吸收运输分配的途径及其生理基础研究

1.5 利用模型定量化描述营养吸收分配的进展及可利用的模型

2 研究的目的意义

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旱稻品种(系)间锌吸收分配以及籽粒锌积累差异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施肥处理

1.2 测定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供锌对籽粒产量及收获指数的影响及品种间差异

2.2 品(系)间植株吸锌量差异

2.3 供锌对植株体各部位锌含量影响及品(系)间差异

2.4 品种(系)间锌向籽粒分配率(锌收获指数)

2.5 籽粒锌含量与籽粒产量,收获指数相关性

2.6 理想品种初步筛选标准

3 小结

第三章 环境锌水平对籽粒锌含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1.2 测定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锌水平下旱稻籽粒锌含量的变化

2.2 不同锌水平下旱稻地上部锌含量的变化

2.3 旱稻籽粒锌含量与地上部锌含量的关系

2.4 旱稻锌源库(籽粒)限制类型

3 小结

第四章 旱稻锌吸收分配与积累动态变化规律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1.2 测试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供锌水平对植株锌吸收总量的影响

2.2 供锌水平对锌在旱稻不同器官中的分配比例

2.3 锌在旱稻各器官中的分布积累

2.4 不同供锌水平下,旱稻各器官不同生育期锌含量动态变化

2.5 不同供锌水平下,收获期旱稻各器官锌含量差异

2.6 锌在旱稻籽粒部位的积累与植株体锌的营养状况关系

3 小结

第五章 锌对旱稻生长的影响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1.2 测定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供锌水平对旱稻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2.2 锌对籽粒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2.3 供锌水平对旱稻开花期叶面积指数、叶比重和光合速率的影响极其相关性分析

3 小结

第六章 旱稻体内锌分配积累模型构建

1 概念模型的建立

1.1 参数的定义

1.2 锌在旱稻体内的分配、积累以及锌的再利用假设

2 旱稻体内锌分配积累模型程序

3 模型中部分相关参数的定义值

4 模型的验证

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1 不同基因型间锌向籽粒中的分配及籽粒锌含量差异

2 锌供给水平对籽粒含锌量影响

3 旱稻锌的吸收与分配

4 锌与旱稻的生长

5 旱稻体内锌吸收分配模拟

6 研究展望

附录Ⅰ 锌在旱稻体内分配与积累模型程序设计

附录Ⅱ 符号(缩写)说明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发布时间: 2005-07-18

相关论文

  • [1].富锌水稻锌营养生理特性的研究[D]. 吴春勇.浙江大学2010
  • [2].水稻籽粒锌积累机制的研究[D]. 李志刚.浙江大学2002
  • [3].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锌对玉米生长、养分吸收、生理特性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D]. 汪洪.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
  • [4].不同青菜品种吸收利用土壤锌能力的差异与机制[D]. 胡学玉.华中农业大学2001
  • [5].苦瓜锌及其与钼硼不同配比的营养生理研究[D]. 施木田.福建农林大学2004
  • [6].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 Hance)对锌的活化、吸收及转运机制研究[D]. 李廷强.浙江大学2005
  • [7].锌胁迫下不同植物及品种根际效应及锌积累机理研究[D]. 徐卫红.武汉大学2005
  • [8].白菜类蔬菜锌积累和锌胁迫反应的遗传分析[D]. 武剑.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
  • [9].苹果树锌运转分配及缺锌对其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D]. 王衍安.山东农业大学2007
  • [10].水稻(Oryza sativa L.)锌高效营养生理机制研究[D]. 陈文荣.浙江大学2008

标签:;  ;  ;  ;  ;  

旱稻锌吸收分配与积累及其模型的构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