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人情性”与“感物吟志” ——刘勰诗学思想研究

“持人情性”与“感物吟志” ——刘勰诗学思想研究

论文摘要

《文心雕龙》“体大虑周”、“笼罩群言”散发着无穷的理论魅力,极具研究价值。鲁迅先生将它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并称,认为二者分别是东西方最重要的理论著作。围绕《文心雕龙》研究所形成的“龙学”在国内外影响广泛。本文选取刘勰的诗学思想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是考虑到诗这种文学形式在刘勰心目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展示他美学思想的重要一环,然而在诸多《文心雕龙》的研究成果中对于其诗学思想的研究却为数不多,所占比例不大。这与诗歌在《文心雕龙》书中的地位是不相符称的。全文主要分三个部分:一、刘勰诗学本质论的内容及其形成原因。在回顾先秦、两汉和魏晋人对诗的理解的基础之上,提出刘勰的诗学本质观,辨析他所谓“志”与“情”的含义,讨论其诗本质论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二、刘勰诗学创作论。“感物吟志”是刘勰对诗歌生成过程的概括,与陆机和钟嵘的物感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刘勰以创作论为核心提出了“诗有恒裁”说和“随性适分”说,体现了他创作论的自觉和对不同诗体风格的尊重。三、刘勰的诗学追求。刘勰心中理想的诗歌是风骨兼采,“风骨乏采”和“采乏风骨”都被他所鄙视。他推崇的五言诗的风格是“清丽”,诗味也是他所追求的。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刘勰诗之本质论
  • 第一节 先秦两汉魏晋时期“言志”与“缘情”说
  • 第二节 刘勰诗之本质观
  • 第三节 刘勰诗之本质论特征
  • 第二章 刘勰诗之创作论
  • 第一节 诗之生成——“感物吟志”
  • 第二节 情志显现——“诗有恒裁”
  • 第三节 诗之体貌——“随性适分”
  • 第三章 刘勰的诗美标准与理想追求
  • 第一节 风骨兼采
  • 第二节 清丽
  • 第三节 可味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持人情性”与“感物吟志” ——刘勰诗学思想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