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路径研究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路径研究

论文摘要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最一般规律的概括和总结,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从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再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探索和现代化建设,马克思主义不断得到传播,并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并诞生了一系列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如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但理论本身不具有任何意义,只有被广大人民群众认识、理解、消化和吸收,并转化为人民大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发挥其为大众,服务大众的作用,其价值才得以真正体现。因此,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大众化、普及化,成为人们的一种重要信仰,一种潜在的行动理念,才能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度和凝聚力,统一全国人民思想,共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谐社会的构建。然而,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机制还没有建构,渠道还没有畅通,大众化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组织人才保障还不健全等等,成为制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的羁绊。因此,认知目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所存在的问题,并分析诱导问题缘起,再结合先前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经验、教训和启示,探索可行的发展路径,解决前行路上的荆棘,对于增强中华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统一思想,服务于经济政治社会,必将起到重要作用,这也此篇文章的意图所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1 国外研究概况
  • 1.3.2 国内研究概况
  •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1.5 基本概念
  • 1.5.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 1.5.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1.5.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的关系
  • 第二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新课题——大众化
  • 2.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课题的提出
  • 2.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特性
  • 2.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意义
  • 第三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存在的困境及根源
  • 3.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遭遇的困境
  • 3.1.1 大众化传播过程遭遇的问题
  • 3.1.2 大众化传播内容本身存在的束缚
  • 3.1.3 传播者与受众在大众化传播中的制约
  • 3.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受阻的根源
  • 3.2.1 行政思维与主体范围
  • 3.2.2 传统文化对传播内容的影响
  • 3.2.3 基础设施建设与传播渠道
  • 3.2.4 权利保障机制与大众话语权
  • 3.2.5 基层素质教育与接收效果
  • 第四章 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与启示
  • 4.1 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及成功经验
  • 4.1.1 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概况及特点
  • 4.1.2 早期传播的成功经验及对大众化传播的意义
  • 4.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播历程及启示
  • 4.2.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播历程
  • 4.2.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大众化传播的启示
  • 第五章 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路径探索
  • 5.1 完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路径
  • 5.1.1 推进传播内容的通俗化、现实化
  • 5.1.2 拓宽传播渠道的多元化
  • 5.1.3 提高传播者和受众的素质
  • 5.2 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环境配套
  • 5.2.1 制度建设的配套
  • 5.2.2 基础和投入的配套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1(01)
    •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现实与限度[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0(02)
    •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个新向度[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0(02)
    • [4].论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5(03)
    • [5].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的文化传承[J]. 教育革新 2017(12)
    • [6].邓小平南巡讲话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迪[J]. 科技风 2019(35)
    • [7].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的结合性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9(34)
    • [8].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流媒体担当[J]. 新闻战线 2019(23)
    • [9].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充分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J]. 中共党史研究 2019(10)
    • [10].新时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首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高峰论坛”综述[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
    • [11].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9(23)
    • [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范式的前提和核心[J].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9(06)
    • [13].客观规律与历史性:马克思主义科学概念的两重意蕴[J]. 科学社会主义 2019(06)
    • [14].分析马克思主义:方法与旨趣——大卫·利奥波德教授访谈录[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9(06)
    • [1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起始阶段的思想过程和文本特征——《马藏》第一部第一至五卷论要[J]. 教学与研究 2019(11)
    • [16].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鲜明特征[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06)
    • [17].旅俄华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影响的新思考[J]. 黑河学院学报 2019(10)
    • [1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9(03)
    • [19].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社会保障评论 2019(04)
    • [20].幸福的理论渊源、科学内涵及实践向度——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J]. 社科纵横 2019(12)
    • [21].首届全国马克思主义学科学术期刊主编高层论坛综述[J]. 社会主义研究 2019(06)
    • [22].试论马克思主义的情感向度[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 [23].出场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范式转型的新视角[J]. 思想教育研究 2019(11)
    • [24].加强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之基[J]. 四川党的建设 2019(23)
    • [25].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编委工作会议在京召开[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9(03)
    • [2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特征[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S1)
    • [27].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S1)
    • [28].马克思主义占领人类精神制高点的理论思考[J]. 长白学刊 2020(01)

    标签:;  ;  ;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路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