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煤改气常见的问题

农村煤改气常见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煤改气;问题;措施

1村“煤改气”安全问题

1.1农村建筑规划缺失

当前,北方地区进行“煤改气”的地市多为欠发达地区。村庄缺乏规划布局,整体功能布局未经过系统性规划。现有房屋建筑为村民根据经济条件、喜好自行建造,较为随意,房屋结构没有经过科学设计,未充分考虑房屋的功能分区、防火等级以及节能效果等因素,造成先天性不足,燃气管道敷设墙体稳定性差,且与燃气具烟囱间距过低。其它水电等基础设施也是因需而建,缺少协调,造成燃气管道设施用地或走位困难,架空管道高度仅2.1m,无法满足农村大型车辆通过。就上述农村环境而言,往往并不能满足相关燃气设施设计施工的规范技术要求。

1.2设施存在安全隐患

调查发现,一些煤改气工程的室内外设施都存在安全隐患。室外地上设施主要安全隐患有钢管焊接质量不合格、管道支吊架安装不符合规范、未采取防雷接地及防静电接地措施、架空管道距门窗安全距离不足、管道与电线安全距离不足、地面立管未安装防撞设施、未涂刷燃气管道识别色等。由于调查时无专业仪器设备,无法确认地下管道的埋深、防腐、阴极保护、管沟开挖及回填是否满足要求。但是依据经验估计,相对于地上设施,地下部分更容易存在问题。据统计,2011—2014年,我国发生在室内的燃气事故数量为2042起,占燃气事故总数(为3396起)的61%。主要原因为胶管损坏、阀门泄漏(人为原因及腐蚀)、燃具质量问题、管道泄漏等。调查发现,煤改气工程的室内安全隐患主要有胶管过长(超过2m)、管道预留口未封堵、穿墙入户管未设置套管、管道与电线、电插座距离不足、燃气采暖热水炉进气管不符合规范要求及未按规定进行静电接地等问题。这些隐患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施工缺少设计文件指导、部分施工队伍专业能力不足、监理工作不到位、特种设备未进行监督检验,深层次间接原因是各参建方对施工质量重视程度不足。

1.3安全管理不到位

(1)部分煤改气工程尚未确定燃气运营单位,暂由施工单位进行临时运营,造成运营安全管理要求的巡查、检测、维护等工作难以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2)前期缺少规划方面审批,燃气设施途经区域可能与本地区土地使用长期规划不一致,形成潜在安全隐患。(3)以老人、儿童为主的农村用户相对缺乏燃气安全使用知识,相关部门、企业的使用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还不能满足安全需要。调查发现,虽然大部分村庄都设置有燃气使用安全员,但是这些安全员并不具备足够的燃气安全使用知识。

2农村煤改气建议

2.1政企统筹资源规划协调

对于尚未进行农村“煤改气”的地区,当地政府应综合考量本地农村的生活习惯与资源禀赋,统筹协调规划与发展,整体提高农村能源利用效能及可操性,逐步推进天然气“村村通”。

其次,农村天然气的普及必须结合当地村庄环境通盘考虑、循序渐进,建议在村庄社区或个别典型村庄进行试点性供气,培育村民使用天然气意识,总结农村“煤改气”过程中的难点、重点问题,为下一步推进“煤改气”工作积累经验;同时对于确定“煤改气”的地区要进行充分调研,提高多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提升天然气资源供应的保障能力。

2.2强化设计、施工环节管理

对于目前已经确定的“煤改气”项目,政府要制定合理科学的“煤改气”计划,切不可再盲目追求项目建设速度而忽视施工质量。在建设过程中相关单位要充分论证相关项目的安全可行性,根据每户村民的建筑特点,科学合理设计、施工,不得随意安装布线;受农村环境限制,当环境确与施工要求相差较大时,相关单位必须要采取安全补偿措施,保证燃气设施的安全性。与此同时,地方燃气主管单位要根据本地农村“煤改气”常见问题及时出台农村天然气建设利用指导意见或标准规范。

2.3户内燃气设施的设置

典型农村房屋一般有三间房,两边为卧室,中间为堂屋。堂屋是进出卧室的走廊,并连接前院和后院,也是居民做饭的地方。参照《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第10.4.4条“利用与卧室连接的走廊作厨房时,厨房应设门并与卧室隔开”,所以如在堂屋中安装燃气灶、采暖炉,堂屋两侧的卧室必须设门与之分隔,并严禁将堂屋兼做卧室使用。《农村防火规范》第6.1条对厨房、灶台提出了“厨房与建筑内的其他部位采取防火分隔措施、墙面采用不燃材料、顶棚和屋面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等要求,如不满足上述要求,应进行改造,合格后方可安装燃气设施。室内燃气管道与电气设备、相邻管道之间的净距参照《城镇燃气设计规范》表10.2.36执行。

在条件较好的地区,建议安装物联网燃气表、自闭阀。对于暗厨房应设置联动的燃气泄漏报警器、自动切断阀、机械通风设施。灶具均应使用带自动熄火保护的燃气灶。因台式燃气灶具在炊事过程中,容易造成滑动,存在燃气连接软管易破损或脱落的风险,故推荐选用嵌入式燃气灶具,胶管采用防鼠咬胶管。

2.4加强安全管理工作

首先应加强宣传,摒弃口号式的空洞宣传方式,增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采用在宣传中列举事故案例,将燃气设备的简要操作说明、注意事项张贴于设备上或其周围等方式,使村民更易理解接受。

其次要加密巡线频次(特别是在供气初期),以便于及时消除隐患。日常巡检应重点注意村民自行建造、改造房屋,防止施工时破坏燃气管网。

最后要加强户内安检工作,对使用不合格燃气设施及危害燃气设施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并纠正,对不服从安全管理的,要采取停气整改等措施。

2.5完善法规标准体系

相关主管部门及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应积极组织专家全面梳理燃气相关法规标准,充分调研农村燃气设施的特殊情况,修订完善当前燃气法规、标准体系,并补充必要的内容。完善后的法规、标准体系应包括明确涵盖农村燃气设施的行政法规,以及适用于农村实际的设计、施工、检验、检测、验收及运行维护的技术标准,还应有煤改气过程已产生隐患的整改标准。考虑到行政法规制定、修订周期较长,相关主管部门应及时出台行政命令对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规范及明确。

2.6运营管理模式转变

燃气企业要针对农村地区特定环境下的天然气使用特点涉及天然气储、运、销各环节的设施管线运营、户内用气设施制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作业指导书,为参与农村燃气各项运营的工作人员提供有序开展业务的安全保障。

同时,燃气企业要以农村“煤改气”为契机,在农村燃气供应过程中的运营维护、销售服务、客户安检等方面积极创新运营模式。依托地理信息系统优化传统生产运营业务应用模式,构建工程可视化、运营可视化、户内作业可视化等新技术管理系统,实现农村燃气管网管理的可视化、智能化管理。

要积极开展安全技术创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促进标准落地,打造数字化主动安全模式,如在农村地区率先开展隐患排查治理。

再者,燃气企业要根据农村燃气抢险所面临的交通恶化、消防医疗、极端天气等外部影响充分评估,对交通工具选择、机具改良及相关资源整合等问题进行综合考量,合理布置抢险(修)网点,有效增加燃气企业抢险快速反应效能。

结论

“煤改气”工程的实施可有效改善农村地区的空气质量,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对乡村振兴将起到推动作用。但安全是工程建设的核心和灵魂,项目的各参与方均应高度重视安全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努力降低燃气事故风险,让农村居民安心用上便利、清洁的天然气。

参考文献:

[1]李寒.农村“煤改气”工程分析[J].化工设计通讯,2017,43(10):11.

[2]刘江涛,高慧明,刘建伟,孙明烨.北京市农村“煤改气”燃气供应相关技术研究[J].煤气与热力,2016,36(09):27-32.

标签:;  ;  ;  

农村煤改气常见的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