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与和谐思维

和谐社会与和谐思维

论文摘要

和谐理念是人类自古以来的一种不懈的精神追求。和谐理念外化为两种力量,一种是现实力量——以此为价值取向的现实的和谐社会;另一种是精神力量——以此为核心的理论意蕴上的和谐思维。从历时性来看,构建和谐社会既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又是基于近代以来对技术理性话语霸权的反诘和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同时又是中国这样一个后发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理性选择。和谐思维作为辩证思维的合理延伸,是在承认矛盾的斗争推动了事物的发展这一基础上,反对过分强化斗争思维和斗争哲学而产生的,其天生就具有较强的对实践的指导功用。与方法论结合起来的和谐思维,对现实的指导跃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而使得和谐思维与和谐社会的有效融通变得现实起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方法论,和谐思维对和谐社会进行了方法论意义上的解读,分解出了各级目标和条件,并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相应的办法和途径。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层面,我们把主目标设定为和谐社会的实现;子目标设定为人化自然的和谐、社会的和谐、人际及人自身的和谐;现实目标设定为到二〇二〇年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各级目标的先决条件为:形成和谐的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宽容的心态和感恩的意识,打造公众的审美情趣,制定和谐的发展观,形成并运用和谐的价值评价指标和体系等。除此之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成为长远目标,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则成为价值目标。在对目标的分解和条件的确认、在剖析阻碍这些目标和条件实现的因素并进而提出对策的过程中,和谐思维已经从认识论的角度转化为方法论,从而完成了理论指导实践的升华,从而将和谐社会这一价值目标变成现实目标提供了丰富的内涵和可能。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和谐是人类自古以来的一种不懈的精神追求
  • 第一节 自古以来,在中国主流文化中,和谐一直是精神诉求
  • 一、《周易》的和谐思想
  • 二、儒、释、道的和谐思想
  • 三、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和谐理念的戮力追求
  • 第二节 在西方文化中,追求和谐一直是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
  •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和谐观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描画了美好的愿景
  • 第二章 和谐社会是近代以来对技术理性批判和反思的一种必然选择
  • 第一节 技术理性曾是社会飞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 第二节 技术理性批判揭示了现代化进程的种种缺憾
  • 第三节 和谐社会是后发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理性选择
  • 第三章 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想目标和价值取向
  • 第一节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分期
  • 第二节 中国现代化建设当中的不和谐因素
  • 第三节 和谐社会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想目标和价值取向
  • 第四章 和谐思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方法论
  • 第一节 和谐思维的提出与发展
  • 一、和谐思维概念的提出
  • 二、从概念到理论的升华
  • 三、和谐思维理论在争鸣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 第二节 和谐思维的内在意蕴
  • 一、和谐思维是和谐理念的外化形式,其功用在于指导实践
  • 二、和谐思维在性质上是一种辩证思维,它赋予了辩证思维一种全新的方法
  • 三、和谐思维是一种审美思维,其价值取向为和谐
  • 四、和谐思维是人本性思维,强调人的主体性
  • 五、和谐思维是一种全局性思维、系统性思维
  • 六、和谐思维既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是一种过程性的思维
  • 第三节 和谐思维的合理外延
  •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
  • 二、人与社会的和谐
  • 三、人与自身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 第四节 和谐思维的方法论意蕴
  • 一、方法论的一般表述
  • 二、方法论的现实功用
  • 三、方法论意义上的和谐思维对实践具有强大的指导力量
  • 第五章 在和谐思维指导下构建和谐社会的方法和途径
  • 第一节 和谐社会的方法论解读
  • 第二节 实现构建和谐社会主目标的先决条件
  • 一、形成以和谐为价值取向的主流意识形态来统筹和谐社会的构建
  • 二、全社会要形成一种宽容的心态和感恩的意识
  • 三、打造公众的审美情趣
  • 四、运用以和谐为标准的发展观来指导和谐社会建设
  • 五、制定以和谐为尺度的价值评价指标和体系用以调控和谐社会构建的进程
  • 第三节 构建和谐社会主目标的分解及途径探析
  • 一、主目标与现实目标的实现都有赖于子目标的实现
  • 二、人化自然的和谐
  • 三、社会的和谐
  • 四、人际的和谐
  • 五、全面自由发展的人自身的和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和谐社会与和谐思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