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执法体制研究

我国环境执法体制研究

论文摘要

当前环境恶化已经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危害公众健康的重大问题。环境保护涉及企业与当地政府、政府部门之间、地方政府之间、国家与地方的关系,现行体制使这些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化:我国绝大多数环境执法人员的“帽子”和“票子”均受地方政府制约,地方政府经济优先的发展观念严重制约着地方环保部门;我国环境保护行政管理实行多部门条块分割、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总管和其他部门分管相结合的体制,关系不明,各自为政。环境主管部门执法权限不足,行政执法手段单一,法律法规缺乏可操作性,缺乏公众参与和监督。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构建一套科学、独立、公平的环境执法体制。但是目前我国对此尚没有全面、系统的研究。因此,对整个环境执法体制进行研究和分析,改革环境执法体系的结构、功能及运行机制,为我国政府科学合理的环境执法提供理论依据和具体方法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结合本人在环境执法单位的工作体会,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社会制度及近年来环境执法的发展实践,对比其他国家环境执法的现状并借鉴先进经验,结合当前我国环境执法中的典型事件,总结提出了环境执法体制的定义,研讨了我国环境执法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改革我国环境执法体制的构想:1、遵循权威、独立、依法设置和精干效能原则改革我国环境执法的机构设置:环境执法机构设置应实行环境保护执法的垂直管理,从而排除行政干扰和地方保护主义影响;应设立直属机构、派出机构、咨询和协调机构。2、环境执法职能和权限应进行重置,集中环境保护部门的职能,赋予环保部门对分管部门法定的监督指挥权和最终决定权。3、授予环境执法主体行政强制权,加大环境行政处罚力度,增强环境执法强制方式的效力;同时要改变行政执法方式单一的现状,以行政指导、行政合同等非强制性方式实现政府执法由强制性→弱强制性→说服性的转变。4、环境执法过程中要引入公众参与机制,调动公众的积极性。5、提出并简要论述了“行政+司法”的新型执法模式是环境执法方式的必然发展趋势。本文的研究创新点:1、系统地研究了环境执法体制(包括执法机关的主体结构体系、职能配置、权限划分、运行机制等)及其运作方式,提出了改革我国环境执法体制的构想。2、简要阐述了公众参与性与民主化改革在环境行政执法中的应用。3、提出并简要论述了“行政+司法”的新型执法模式是环境执法方式的必然发展趋势。本文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1、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将行政管理学、法学、经济学有关理论与自身在环境执法单位的工作体会、我国的基本国情相结合;2、比较研究法,对比其他国家环境执法的现状并借鉴先进经验;3、定性分析法,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分析环境执法主体结构体系的内在联系,揭示环境执法的发展趋势。4、案例实证分析法,在分析过程中,始终结合当前我国环境执法中的典型事件进行论证。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的基本方法
  • 1.4 研究创新点和本文的框架
  • 1.4.1 研究创新点
  • 1.4.2 本文结构框架
  • 第2章 环境执法体制的概念
  • 2.1 环境执法体制的含义
  • 2.1.1 行政执法体制
  • 2.1.2 环境行政执法
  • 2.1.3 环境执法体制
  • 2.2 环境执法体制的要素
  • 第3章 国内外环境执法体制现状及启示
  • 3.1 我国现行环境执法体制现状及存在问题
  • 3.1.1 我国现行环境执法体制现状简述
  • 3.1.2 我国环境执法体制存在的具体问题
  • 3.2 国外有效环境执法体制现状
  • 3.2.1 发达国家环境执法体制现状
  • 3.2.2 发展中国家有效的环境执法体制措施
  • 3.3 国外有效环境执法体制对我国的启示
  • 3.3.1 健全环境执法体系,强化环境行政执法
  • 3.3.2 建立环境执法中的公众参与机制,保障公民环境权益
  • 3.3.3 健全环境执法手段,强调非强制手段的应用
  • 3.3.4 完善环境立法体系,加强环保法律的可操作性
  • 第4章 我国环境执法体制改革
  • 4.1 改革我国环境执法体制的历史背景
  • 4.2 环境执法主体(机构)改革
  • 4.2.1 改革的原则
  • 4.2.2 改革的具体构想
  • 4.3 环境执法职能和权限的重置方案
  • 4.3.1 集中环境保护部门的职能
  • 4.3.2 环境执法机构(主体)职能与权限划分的简要方案
  • 4.3.3 环境咨询协调机构的功能
  • 4.4 环境执法方式(手段)的完善与变革
  • 4.4.1 环境执法方式分类
  • 4.4.2 环境执法方式的民主化变革
  • 4.4.3 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
  • 4.4.4 增强环境执法强制方式的效力
  • 4.4.5 增加环境执法非强制方式的应用
  • 4.5 完善环境执法的公众参与机制与制约激励机制
  • 4.5.1 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 4.5.2 建立环境执法的制约和激励机制
  • 4.6 我国环境执法模式展望——“行政+司法”
  • 4.6.1 新型执法模式——“行政+司法”的内涵
  • 4.6.2 “行政+司法”是环境执法方式发展的必然趋势
  • 4.6.3 “行政+司法”模式在环境执法实践中的尝试
  • 4.6.4 “行政+司法”模式的环境保护执法体系构建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如皋市乡镇综合执法改革路径[J]. 城乡建设 2019(23)
    • [2].论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的法理价值[J]. 政法学刊 2019(06)
    • [3].以整体性重构推进市场监管和执法体制改革[J]. 东岳论丛 2020(01)
    • [4].横琴新区创新综合执法体制[J]. 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 2019(10)
    • [5].省政协召开月协商座谈会,建言加快城市执法体制改革——用心善治,让城市更有温度[J]. 协商论坛 2017(12)
    • [6].中日海上执法体制比较[J]. 法制博览 2016(34)
    • [7].中国环境执法体制机制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J]. 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 2017(01)
    • [8].江苏推进城管执法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 上海城市管理 2017(01)
    • [9].城郊结合部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 中国行政管理 2017(05)
    • [10].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研究[J]. 中国劳动 2017(05)
    • [11].江苏省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体制改革调研[J]. 中国动物检疫 2017(10)
    • [12].要认清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的着力点[J]. 行政科学论坛 2016(02)
    • [13].考察地图[J]. 决策 2014(12)
    • [14].池州市 立法让城市更美丽[J]. 江淮法治 2016(23)
    • [15].虹口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J]. 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公报 2017(02)
    • [16].浅谈海西地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体制的建立[J]. 青海农牧业 2012(02)
    • [17].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与创新——以L市G县为例[J]. 法制博览 2020(19)
    • [18].绿色发展理念下完善黑龙江绿色执法体制路径探析[J]. 法制博览 2017(11)
    • [19].我省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规范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J].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7(05)
    • [20].“两权”分离破解执法难题——全面推行街道综合执法体制改革[J]. 中国市场监管研究 2017(06)
    • [21].山西: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J]. 城市规划通讯 2017(15)
    • [22].安徽城管执法体制改革探索与思考[J]. 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 2016(10)
    • [23].深化城管执法体制改革的困难、经验借鉴与路径思考[J].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4(01)
    • [24].“大部制”视野下对城市执法体制改革的再思考[J]. 中国集体经济 2011(25)
    • [25].进一步深化执法体制改革[J]. 工商行政管理 2011(19)
    • [26].城管执法体制改革的思考[J]. 智库时代 2018(31)
    • [27].天津市滨海新区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探讨[J]. 行政科学论坛 2016(04)
    • [28].反垄断法二元执法体制的现状及发展[J]. 法制与社会 2009(30)
    • [29].渐进式改革及其演进逻辑:以城管执法体制改革为例[J]. 学海 2019(05)
    • [30].新疆环境执法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革设想[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标签:;  ;  ;  ;  

    我国环境执法体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