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司空图诗论中的“意境” ——浅析从“象外”说到“思与境偕”说意境理论的完善

论司空图诗论中的“意境” ——浅析从“象外”说到“思与境偕”说意境理论的完善

论文摘要

意境说是司空图诗歌理论的一部分,它也是中国传统哲学和诗歌美学的重要范畴。这一理论概念既具有丰富的文化个性,又涵括了独特的美学品格。但目前的研究仅仅关注司空图诗论在单独语境下的解读,忽视了它们之间或多或少的内在的关联性,从而也不能做到对司空图诗论中的意境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因而本文试图从哲学和文化两个层面入手,以传统哲学的儒、释、道思想作为契入点,所探讨的不仅仅是司空图诗歌理论(“象外”说、“思与境偕”说等)单纯的美学含义,而是通过对诗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更好的表达出司空图意境说完整而又独特的“物我两忘”的一元特性和使读者获得诗歌最高审美境界的审美体验。全文大体分五个部分:首先是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写作意图和创新之处。一,司空图研究的概况。主要从生平思想研究、《二十四诗品》研究和诗论研究三个方面对司空图的研究现状做简要的评述。二,司空图诗歌理论的历史生成。“象外”说和“思与境偕”说有着广阔的历史渊源,本部分将进行深入挖掘,做出全面而又不同于前人的历史阐述,表现出其诗论与“意境”渊源。三,司空图诗论中意境的文化个性。探讨传统的儒释道思想如何影响了司空图的“意境”说,并和“象外”说、“思与境偕”说和“韵味”说等交织并渗透在一起,成就司空图独特的诗歌理论。四,司空图诗论中意境的美学品格。在司空图“三外”、“四外”说的背景中,对它的美学条件、美学特征、美学理想加以分析。其美学条件一是思与境偕,二是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其美学特征一是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二是近而不浮,远而不尽;其美学理想一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二是全美为工。五,司空图“意境”理论的独特贡献。从它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两个方面阐述了它对中国古代文论的贡献。最后是结语。通过对司空图诗论之间内在关系的解读,建构出司空图“意境”说完整的独特理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司空图研究的概况
  • 1.司空图的生平和《二十四诗品》的研究现状
  • 2.司空图诗歌理论的研究现状
  • 二.司空图诗论的历史生成
  • 1."象外"说的历史继承
  • 2.思与境偕的历史渊源
  • 三.司空图诗论中意境的文化阐释
  • 1.释家思想与意境说
  • (1) 佛家般若空观思想和虚实结合
  • (2) "梵我合一"和思与境偕
  • 2.道家思想和意境
  • (1) "大象无形"和象外之象,韵外之致
  • (2) "坐忘心斋"与自然冲淡
  • 3.儒家思想和意境
  • (1) 含蓄与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 (2) 中和之美与醇美
  • 四.司空图诗论中意境的美学解读
  • 1.司空图“意境”说的美学条件
  • (1) 思与境偕
  • (2) 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
  • 2.司空图“意境”说的美学特征
  • (1)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 (2) 近而不浮,远而不尽
  • 3.司空图“意境”说的美学理想
  • (1) 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 (2) 全美为工
  • 五.司空图诗歌理论中"意境"说的独特贡献
  • 1 司空图诗论中"意境"说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的影响
  • 2 司空图诗论中"意境"说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意境美景观的营造方法[J]. 中国城市林业 2019(06)
    • [2].上海西郊宾馆意境园多功能厅[J]. 建筑技术 2020(03)
    • [3].物态的国画艺术中的意境美分析[J]. 中国民族博览 2020(08)
    • [4].钢琴演奏中的音乐意境[J]. 北方音乐 2020(14)
    • [5].精神文化的回归:电影《无问西东》中音乐的文化性探析[J]. 戏剧之家 2019(09)
    • [6].意境营造——寺庙园林中植物应用探究[J]. 现代园艺 2019(10)
    • [7].论幼儿散文意境的营造[J]. 才智 2019(20)
    • [8].意境表现手法在国画艺术中的运用[J]. 大众文艺 2019(14)
    • [9].浅谈中国传统绘画意境的表达和影响[J]. 美术教育研究 2019(22)
    • [10].记忆[J]. 当代音乐 2018(04)
    • [11].意境崂山[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 [12].记忆[J]. 当代音乐 2018(07)
    • [13].论书法意境的层次结构[J]. 中国书法 2018(16)
    • [14].意境[J].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8(08)
    • [15].生动的气韵与虚待的平淡——作为中国美学核心的意境[J]. 荣宝斋 2016(11)
    • [16].司空图对意境内涵的解释[J]. 河池学院学报 2016(04)
    • [17].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意境”阐释[J].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6(06)
    • [18].对中国画山水意境美的探析[J]. 艺术科技 2017(01)
    • [19].拙然生趣 意境幽远[J]. 新闻前哨 2017(04)
    • [20].《意境小美》[J]. 大众文艺 2017(11)
    • [21].浅析国画艺术的意境表现手法[J]. 大众文艺 2017(08)
    • [22].中国戏曲的意境美[J]. 黄河之声 2017(05)
    • [23].水墨意境在茶包设计中的融合运用[J]. 包装工程 2017(10)
    • [24].浅析国画艺术的意境表现手法[J]. 戏剧之家 2017(11)
    • [25].浅谈传统意境文化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 艺术科技 2017(06)
    • [26].艺术与生命意境——宗白华美学思想探析[J]. 名作欣赏 2017(29)
    • [27].解析中国画特殊的空间意境[J]. 大众文艺 2017(18)
    • [28].关于国画山水中的意境表现分析[J]. 美术教育研究 2017(19)
    • [29].国画人物中“意境”的传达与表现[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11)
    • [30].意与境浑:意境论的百年演变与反思[J]. 社会科学文摘 2016(01)

    标签:;  ;  ;  ;  ;  ;  

    论司空图诗论中的“意境” ——浅析从“象外”说到“思与境偕”说意境理论的完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