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金属掺杂分子的结构和大的非线性光学响应

碱金属掺杂分子的结构和大的非线性光学响应

论文摘要

本论文对一系列碱金属掺杂分子的结构与非线性光学性质进行了系统和深入地理论研究。主要贡献如下:1、通过一个碱金属原子掺杂到TCNQ分子得到了电荷转移阴离子自由基盐M+TCNQ·– (M = Li, Na, K)。首次研究了M+TCNQ·–的非线性光学性质。特别是发现阴离子自由基盐M+TCNQ·–具有大的第一(β0),第二(γ0)超极化率。并揭示了超极化率随着碱金属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的规律。说明了这些大的第一,第二超极化率产生是由于重要跃迁是配体到金属的电荷转移(Ligand-to-metal charge transfer,LMCT)跃迁,它产生了大的基态与最主要激发态之间的偶极距之差。2、通过掺杂两个碱金属原子到TCNQ分子得到了具有电子化物特性的自由基离子对盐M2·+TCNQ·– (M = Li, Na, K)。首次发现了它们的大的非线性光学响应。特别是,第一次报道了含额外电子的电子化物的第二超极化率。发现了自由基离子对盐M2·+TCNQ·–的大的第一,第二超极化率具有碱金属原子序数依赖性。3、首次得到了新型的环多胺的电子化物(Li-[9]aneN3, Li-[12]aneN4,Li-[15]aneN5)的几何结构。由于额外电子的作用,这些电子化物都具有大的β0值。特别是发现了,随着配体分子环的增大伴随着柔性的增加,使额外电子更弥散,导致这些环多胺的电子化物的β0值增加。设计出了Li-[15]aneN5分子,它的β0值已超过了文献报道的电子化物的最大β0值。4、首次报道了马鞍型碱金属化物和电子化物的结构和性质。发现了第一超极化率的两个依赖性:顺反异构和自旋多重度依赖性。特别是在反式trans-Li(saddle[4]pyrrole)Na异构体中,与以往报道的第一超极化率,高自旋态大于低自旋态的结果不同,本章出现了低自旋态大于高自旋态的反常结果。这是由于出现了异构体的特性与自旋多重度相关联的特殊现象所引起。在反式trans-Li(saddle[4]pyrrole)Na异构体中,低自旋态结构具有碱金属化物特性而高自旋态结构具有电子化物特性。这些分子结构和电子结构与非线性光学响应的之间的重要关系和规律,为设计高性能的非线性光学材料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

论文目录

  • 提要
  • 第1章 前言
  • 1.1 非线性光学
  • 1.2 非线性光学材料的发展简史
  • 1.3 超极化率
  • 1.4 论文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章 量子化学基本理论
  • 2.1 分子轨道理论
  • 2.2 组态相互作用
  • 2.3 微扰理论
  • 2.4 密度泛函理论
  • 2.5 激发态计算方法
  • 2.6 基函数
  • 2.7 非线性光学性质的计算
  • 2.7.1 非线性光学极化系数张量元表示式
  • 2.7.2 密度算符及密度算符的微扰级数
  • 2.7.3 非线性光学性质理论计算方法
  • +TCNQ·(M = Li, Na, K)的结构和静态超极化率'>第3章 电荷转移阴离子自由基盐M+TCNQ·(M = Li, Na, K)的结构和静态超极化率
  • 3.1 引言
  • 3.2 计算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几何结构
  • 3.3.2 静态第一超极化率
  • 3.3.3 静态第二超极化率
  • 3.3.4 电子相关效应
  • 3.4 本章小结
  • +TCNQ·(M = Li, Na, K)的结构和静态超极化率'>第4章 含额外电子自由基离子对盐M2·+TCNQ·(M = Li, Na, K)的结构和静态超极化率
  • 4.1 引言
  • 4.2 计算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几何结构
  • 4.3.2 电子化物特性
  • 4.3.3 静态第一超极化率
  • 4.3.4 静态第二超极化率
  • 4.3.5 电子相关效应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锂掺杂环多胺电子化物的第一超极化率的瓣数依赖性
  • 5.1 引言
  • 5.2 计算方法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几何结构和电子化物特性
  • 5.3.2 静态第一超极化率
  • 5.3.3 频率依赖第一超极化率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双碱金属掺杂saddle[4]pyrrole 第一超极化率的顺反异构和自旋多重度依赖性
  • 6.1 引言
  • 6.2 计算方法
  • 6.3 结果与讨论
  • 6.3.1 平衡几何和NBO 电荷
  • 6.3.2 电学性质
  • 6.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相关论文文献

    • [1].碱土金属类无机碱金属化合物的静态第一超极化率的理论研究(英文)[J].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3)
    • [2].新设计的碳纳米锥-碱金属配合物的第一超极化率的理论研究[J].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 [3].新设计的α-低聚呋喃-碱金属配合物的第一超极化率的理论研究[J].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 [4].有机分子二苯乙烯系列衍生物第一超极化率的理论研究[J]. 物理学报 2008(05)
    • [5].分子一阶超极化率溶剂效应的理论研究[J]. 物理学报 2010(04)
    • [6].新型D-π-A分子的设计及第一超极化率的理论研究[J].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1)
    • [7].新设计的碳纳米管锂盐的第一超极化率的理论研究[J].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 [8].N-芳基吡啶盐染料的一阶超极化率性质[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 [9].含氮和硼掺杂的六元环的非线性光学化合物的几何结构和第一超极化率[J].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 [10].基于三振子耦合模型的手性分子零频第一超极化率[J].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09(03)
    • [11].双噻唑苯二聚体自由基分子的极化率与二阶超极化率的理论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0(01)
    • [12].硼氮掺杂富勒烯C_(34)BN的分子第一超极化率理论研究[J].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 [13].共轭链对具有特殊电荷转移结构分子超极化率的影响[J].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2017(03)
    • [14].二苯醚衍生物的第一超极化率的理论研究[J].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 [15].C_(36)富勒烯氮杂环衍生物的分子第一超极化率理论研究[J].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3)
    • [16].单体间距离对二聚体分子一阶超极化率的影响[J]. 化学通报 2014(08)
    • [17].氮蒽衍生物的分子第一超极化率的理论研究[J].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2)
    • [18].取代基位置对轮烯衍生物-阶超极化率影响的理论研究[J].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2012(01)
    • [19].电子束辐照对BBO晶体一阶超极化率的影响[J].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2(03)
    • [20].过渡金属(Ni、Pd、Pt)配合物二阶超极化率的量子化学研究[J].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09(05)
    • [21].双氰亚甲基吡喃衍生物分子第一超极化率的理论研究[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4)
    • [22].溶剂中一、二维电荷转移分子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理论研究[J]. 物理学报 2010(03)
    • [23].取代基对联萘桥联手性双卟啉分子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影响[J].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10(06)
    • [24].取代基对corrole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影响[J]. 分子科学学报 2014(01)
    • [25].二维电荷转移分子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J].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2009(02)
    • [26].含不同吸电子取代基的Au配合物的理论研究[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 2009(03)
    • [27].碱金属化物M~+@H_6Aza222M'-·2MeNH_2(M,M'=Li,Na,K)一阶超极化率的理论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2(10)
    • [28].双咪唑苯和双三唑苯及其衍生物非线性光学性质的密度泛函研究[J]. 物理化学学报 2010(01)
    • [29].帕博西尼的分子结构、非线性光学及化学活性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 [30].卤代效应对乙酸胍非线性光学性质的影响[J]. 化学工业与工程 2020(05)

    标签:;  ;  ;  ;  

    碱金属掺杂分子的结构和大的非线性光学响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