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赋分体研究

唐赋分体研究

论文题目: 唐赋分体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

作者: 赵成林

导师: 李中华

关键词: 唐代,研究

文献来源: 武汉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之主要内容,为分体式研究唐赋的内容和艺术风貌,以及从赋体沿承流变和唐代社会文化因素纵横两方面探讨形成此风貌的原因。 唐代骈赋现存作品300多篇,数量仅次于律赋居第二。它们大多内容充实,有感而发,基本革除了六朝赋内容空虚的弊病。骈赋以颂美教化和抒情咏怀为主。颂美教化符合赋体文学“润色鸿业”的传统,是唐帝国国家昌盛、文治武功的反映。抒情咏怀之作展现了唐代士人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折射了唐代社会的时代脉搏,因而在唐赋各体中尤其富有价值。此外,一些以体物为主的作品,如科技赋、游艺赋等,分别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骈赋在艺术形式上基本继承六朝,讲究对偶、声韵、藻饰和用典。然而承中有革,譬如大量使用四六为主的隔对,以及一定程度上吸纳散体句式等,皆为骈赋艺术形式在唐代的新发展。骈赋在唐代赋坛的兴衰轨迹是由盛而衰,再盛。初唐文坛承六朝风气,骈俪盛行,因而骈赋在各体中几乎一枝独秀,太宗君臣、王绩、“四杰”等,都是杰出作家。盛、中唐文风发生变化,受此影响,骈赋一度衰歇。晚唐骈赋复兴,李德裕、陆龟蒙皆有不少优秀作品。 律赋为唐代新兴并且影响最大的赋体,现存作品900余篇,占唐赋总量一半以上。它的产生兴盛,有两个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一为骈赋,它是律赋体式的渊源;一为科举,它是律赋得以兴盛的巨大推动力。律赋在体制上继承骈赋,注重对偶、声韵、藻饰、用典等,在此基础上,还必须限韵。限韵是律赋最重要的特征,是它和骈赋相区别的标志。律赋限韵有多种方式。此外,律赋在命题、破题、篇幅等方面,都有一些讲究和限制。这些讲究和限制,都是人为的枷锁,使优秀士子能“因难见巧”,表现学识才气。由于用于科举,因而作品追求典雅、庄重的风格。律赋内容以颂扬教化、谈论治道和阐释道理为主。颂扬类作品多借祭祀典礼、远方贡献等或古圣先贤事迹颂美当朝,尤其好用天日、瑞征等,附丽“天人感应”说,称颂政权合理性。治道类作品即就封建统治,发表政见,囿于科举功令,此类作品多敷衍经典义理,较少切合实际的见解。阐释理道类作品多取题古籍,就哲理或立身之道等问题发表见解,此类作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唐代骈赋研究

第一节 骈赋概说

一、骈赋释名辨体

二、骈赋句式特征

(一) 对偶

(二) 四言句和六言句

三、唐前骈赋概略

第二节 唐代骈赋之思想内容

一、颂美教化

(一) 鼓吹政权顺天应人

(二) 歌颂国家文治武功

二、抒情咏怀

(一) 咏物寓意

(二) 登临兴怀

(三) 感慨际遇

三、学术游艺

(一) 学术

(二) 游艺

第三节 唐代骈赋之艺术形式

一、唐代骈赋的对偶

(一) 唐代骈赋对偶的基本情况

(二) 四六对句的大量使用

(三) 五七言句式的运用

(四) 对散体句的适当吸收

二、唐代骈赋的声韵

(一) 平仄

(二) 押韵

三、唐代骈赋的藻饰

四、唐代骈赋的故实

第二章 唐代律赋研究

第一节 律赋概说

一、律赋释名辨体

(一) 由骈入律之先兆

(二) 律赋限韵探源

二、律赋之骈赋特征

(一) 对偶

(二) 声韵

(三) 故实

(四) 语言风格

第二节 唐代律赋之思想内容

一、颂美教化

(一) 天象比附

(二) 颂古喻今

(三) 时事为颂

二、封建治道

三、诠说道理

(一) 诠说哲理

(二) 诠说立身之道

四、其他

第三节 唐代律赋之体制

一、题目

(一) 题出诸经

(二) 题出诸史

(三) 题出诸子

(四) 题出诗赋

二、限韵

(一) 限韵方式

(二) 韵数多少

(三) 韵字平仄

(四) 押韵次序

(五) 虚字韵脚

三、破题

四、字数

第三章 唐代骚赋研究

第一节 骚赋概说

一、骚赋释名辨体

二、唐前骚赋概略

第二节 唐代骚赋之思想内容

一、逐臣之悲

二、抒情感怀

三、其他

第三节 唐代骚体赋之艺术形式

一、唐代骚赋之句式

二、骚句与骈句散句的结合

(一) 骚骈结合

(二) 骚散结合

第四章 唐代文赋研究

第一节 文赋概说

一、文赋释名辨体

二、唐前文赋概况

第二节 唐代文赋之思想内容

一、讽刺针砭

二、感叹人生

三、其他

第三节 唐代文赋之艺术形式

一、仿古赋艺术分析

(一) 骋辞对问

(二) 夸饰博采

(三) 文字古奥

二、新文赋艺术分析

第五章 唐代诗赋研究

第一节 诗赋概说

一、诗赋释名辨体

二、唐前诗赋概略

(一) 四言体

(二) 五七言体

第二节 唐代诗赋之思想内容

一、五七言诗赋

二、四言诗赋

第三节 唐代诗赋之艺术形式

一、五七言诗赋

二、四言诗赋

(一) 古拙质朴

(二) 比物寓意

第六章 唐代俗赋研究

第一节 俗赋概说

一、俗赋释名辨体

二、唐前俗赋概略

第二节 唐代俗赋之思想内容

一、敦煌赋概况

二、敦煌俗赋的内容

(一) 通俗故事赋

(二) 通俗俳谐杂赋

第三节 唐代俗赋艺术形式

一、语言俚俗

二、谐隐手法

第四节 敦煌俗赋之文学史意义

第七章 唐赋流变与唐代社会文化思潮

第一节 初唐文艺思潮与唐赋

一、反对淫靡和肯定美文

二、“兴寄风骨”说

第二节 科举与律赋

一、科举试赋之制

(一) 进士科之试赋

(二) 博学宏辞科之试赋

(三) 试赋之短暂中辍

二、律赋对科举的趋迎与疏离

第三节 中唐诗文革新运动和唐赋

一、散体的复兴

二、“不平则鸣”

三、“为时而著”

第八章 唐赋与诗文的互动

第一节 唐赋与唐诗的互动

一、诗对赋的影响

(一) 赋末乱辞(含系诗)

(二) 诗体赋

(三) 律赋限韵

二、赋对诗的影响

(一) 类赋古诗

(二) 诗歌唱和次韵

第二节 唐赋对唐文的影响

一、韵散结合

二、对问形式

三、篇末乱辞

结语

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2006-03-27

相关论文

  • [1].《文选》赋研究[D]. 冯莉.北京语言大学2008
  • [2].俗赋研究[D]. 伏俊连.西北师范大学2001
  • [3].汉赋专题研究[D]. 高一农.陕西师范大学2003
  • [4].清代赋论流变研究[D]. 孙福轩.浙江大学2006
  • [5].先唐俗赋传播接受研究[D]. 马丽娅.南京师范大学2007
  • [6].历代都邑赋研究[D]. 涂敏华.福建师范大学2007

标签:;  ;  

唐赋分体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