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生菌降低烟草TSNA研究

内生菌降低烟草TSNA研究

论文摘要

烟草特有的亚硝胺(TSNA)是一种慢性致癌物,是一类十分重要的胺类化合物,它是含氮化合物(如烟碱,去甲基烟碱,假木贼碱和新烟草碱等)与亚硝酸盐衍生物(如N02,N203,和N204等)在酸性条件下进行亚硝化反应的产物。如何减小烟叶和烟气中的有害成分对健康的危害,特别是利用微生物降低烟草特有的亚硝胺(TSNA)含量的研究,一直都是国际烟草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本研究从TN86白肋烟品种10个样品共分离到内生细菌20株。12株具有硝酸盐还原能力,3株具有亚硝酸盐还原能力,分别是W1(芽孢杆菌),W2(假单胞菌属),W3(根瘤菌属)。W1,W2,W3株内生细菌处理粉碎烟叶后各处理样品的TSNA。所有菌株处理后白肋烟NNN、NAT、NAB、NNK及TSNA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处理,菌株W1、W2、W3对白肋烟TSNA含量的降低率分别为72.8%、48.96%、53.11%。在烟苗移栽成活45天左右,采用菌株RS34、W08对烟株进行细菌灌根处理。在生长期时,灌根处理和自然条件下的总菌量总体上呈增加的趋势,GRS34处理的总菌量低于对照,而GW08则明显高于对照。在砍收时,采用菌株RS34、W08对烟株进行烟叶喷洒处理。在晾制前期,喷洒处理和自然条件下的总菌量总体均上升,并且PRS34、PW08的菌量均高于对照。在整个晾制期间(40-80天),烟叶中细菌量变化趋势相当,均呈现先增后降得趋势。在晾制前期(40-65天),PW08处理的菌量明显高于GW08,PRS34处理的也高于GRS34。在晾制末期,烟叶中的细菌总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时,PW08稍低于GW08,而PRS34则稍高于GRS34。同时期所取的烟叶样品中分离得到的菌株,从表观上分析菌株种类的变化。10-25天,GRS34的菌株种类明显高于CK,而GW08又低于CK;在25-40天(砍收后的第5天),GRS34的菌株种类又急剧下降,而GW08则有所上升;在40-80天(整个晾制期间),灌根、喷洒及自然条件下的处理菌株种类的变化基本上呈现先升后降变化趋势,在40-65天(晾制前期),GW08反之。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2.1 内生菌还原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能力的测定与弱还原性内生菌的筛选
  • 2.2 弱还原性内生菌培养基的筛选
  • 2.3 弱还原性内生菌降低烟草亚硝胺效果的研究
  • 2.4 弱还原性内生菌对烟草样品处理后相关化学物质的测定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1 降低白肋烟TSNA水平细菌菌株鉴定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形态鉴定
  • 1.2.2 革兰氏染色
  • 1.2.3 鞭毛染色
  • 1.2.4 生理生化测定
  • 1.2.4.1 甲基红(MR)
  • 1.2.4.2 V-P测定
  • 1.2.4.3 吲哚实验
  • 1.2.4.4 氧化酶
  • 1.2.4.5 接触酶
  • 1.2.4.6 赖氨酸和鸟氨酸脱羧酶
  • 1.2.4.7 硫化氢:培养基
  • 2 喷洒与根灌处理的样品与对照调制期间菌群变化规律的研究
  • 2.1 试验时间、地点
  • 2.2 供试材料
  • 2.3 试验设计
  • 2.4 分离计数细菌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1 降低白肋烟TSNAs水平细菌菌株鉴定
  • 1.1 白肋烟内生菌的分离
  • 1.2 内生菌还原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能力的测定
  • 1.3 白肋烟内生菌的鉴定
  • 1.4 内生菌处理对白肋TSNA含量的影响
  • 2 喷洒与根灌处理的样品与对照调制期间菌群变化规律的研究
  • 2.1 烟叶中灌根处理不同时期的菌量变化
  • 2.2 砍收前烟叶喷洒处理的菌量变化
  • 2.3 灌根处理和喷洒烟叶处理的菌量比较
  • 2.4 不同时期分离的菌株种类数变化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1 讨论
  • 1.1 降低白肋烟TSNA水平细菌菌株鉴定
  • 1.2 喷洒与根灌处理的样品与对照调制期间菌群变化规律的研究
  • 2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不同晾制方式对德雪1号晾制过程中褐变规律的影响[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2].不同晾制方式对德雪1号晾制过程中生理变化的影响[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 [3].采收晾制方式对白肋烟品质和经济性状的影响[J]. 作物研究 2015(04)
    • [4].老家的味道[J]. 作文通讯 2017(17)
    • [5].烤烟晾制变黄时间对烟叶烘烤效果的影响[J]. 中国烟草科学 2015(03)
    • [6].晾制密度对雪茄烟中性致香成分的影响[J]. 天津农业科学 2018(06)
    • [7].马里兰烟晾制技术研究初探[J]. 农技服务 2009(09)
    • [8].不同晾房晾制期间温湿度差异及对白肋烟品质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1(06)
    • [9].马里兰烟不同晾制方式的比较[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03)
    • [10].甘薯淀粉粉皮的晾制[J]. 科学种养 2008(08)
    • [11].适应高山烟区的白肋烟晾制模式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 2020(08)
    • [12].晾制密度对雪茄烟叶膜脂过氧化作用及品质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9(07)
    • [13].雪茄茄衣晾制过程中烟叶颜色和含水量变化及其相关分析[J]. 中国烟草科学 2019(02)
    • [14].不同部位雪茄烟叶晾制过程中多酚、色素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J]. 中国烟草科学 2019(03)
    • [15].顶棚温湿度调节晾房对马里兰烟晾制的影响[J]. 贵州农业科学 2010(01)
    • [16].晾制环境温湿度差异对白肋烟香气物质含量和感官质量的影响[J]. 中国烟草学报 2013(02)
    • [17].不同晾制湿度对白肋烟常规化学成分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4(11)
    • [18].晾制时间对上部烟叶物理特性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J]. 作物研究 2012(04)
    • [19].新型白肋烟晾制干筋辅助加温设施的设计[J]. 湖北农业科学 2015(24)
    • [20].白肋烟调制期间细菌菌株动态变化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31)
    • [21].不同晾房晾制白肋烟中性香气成分含量及感官品质的差异[J]. 华北农学报 2010(03)
    • [22].不同采晾方式对白肋烟产量与质量的影响[J]. 农技服务 2010(11)
    • [23].挑选海米体形弯曲者为优[J]. 科普天地(资讯版) 2013(01)
    • [24].不同晾房白肋烟晾制过程中生物碱和总氮含量的变化[J]. 西南农业学报 2008(06)
    • [25].甘薯粉皮晾制方法[J]. 农村百事通 2018(15)
    • [26].甘薯粉皮晾制技术[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8(06)
    • [27].烤烟烤前晾制时间对烤后烟叶香气吸味和TSNAs含量的影响[J]. 烟草科技 2016(08)
    • [28].红薯粉皮的晾制技术[J]. 农家参谋 2009(11)
    • [29].云南优质白肋烟种植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建议[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8(03)
    • [30].不同调制方法对晒红烟品质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3(04)

    标签:;  ;  ;  

    内生菌降低烟草TSNA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