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凝—超滤处理印染废水及膜污染特性研究

絮凝—超滤处理印染废水及膜污染特性研究

论文摘要

本研究采用截留分子量为70000,140000,20000Da的聚丙烯腈,聚偏氟乙烯,聚醚砜国产平板超滤膜处理实际印染废水生化处理后的二级出水,考察了絮凝、超滤及絮凝-超滤组合工艺对废水浊度和COD去除的效果,研究了不同操作参数对产水水质的影响和超滤膜通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超滤具有较好的除浊功能,PVDF-14万超滤膜浊度去除率达到92%,PES-200的浊度去除率最高,去除率基本在94%以上,对有机物的去除率略低,COD去除率在40%-50%之间。絮凝具有一定的除浊效果,PAC投加量为50mg/L时,浊度去除率为60.5%。针对超滤膜污染问题,分析了浊度和有机物对超滤膜的污染机理,建立恒压超滤膜污染动力学模型,考察了各种清洗剂对超滤膜的通量恢复状况,结果表明,直接超滤中,滤饼层过滤模型与实验值拟合较好,而絮凝-超滤中,模型值与实验值均有一定的差距,在组合模型与实验值拟合时,直接超滤完全符合模型推导,且比单独模型拟合效果更好,而絮凝-超滤中,滤饼-完全堵塞过滤模型与滤饼-中间堵塞过滤模型与实验值拟合较好,滤饼-标准堵塞过滤模型稍有偏差。絮凝-超滤具有较好的通量恢复效果,PAC投加量为5mg/L时,通量已几乎完全恢复;PAC投加量为50mg/L时,稳定通量明显提高,达到初始通量的66%,清洗通量恢复也较高,通量恢复率可达89%。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印染废水特点及治理现状
  • 1.1.1 印染废水的来源及组成
  • 1.1.2 印染废水的特点
  • 1.1.3 印染废水治理现状
  • 1.2 膜分离技术概况
  • 1.2.1 膜分离的概念
  • 1.2.2 膜分离的种类
  • 1.2.3 膜分离过程特点
  • 1.3 超滤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1.3.1 胶束强化超滤(MEUF)
  • 1.3.2 超滤-吸附工艺
  • 1.3.3 絮凝-超滤工艺
  • 第2章 超滤机理与膜污染控制
  • 2.1 超滤工作原理
  • 2.1.1 超滤膜的特点
  • 2.1.2 超滤分离机理
  • 2.1.3 超滤传质基本理论
  • 2.2 超滤中浓差极化与膜污染现象
  • 2.2.1 超滤运行中产生的阻力及分类
  • 2.2.2 膜污染模型
  • 2.2.3 膜污染动力学研究
  • 2.3 膜污染控制
  • 2.3.1 膜污染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 2.3.2 膜污染控制措施
  • 2.4 论文的选题、主要研究内容
  • 2.4.1 研究目的
  • 2.4.2 研究内容
  • 2.4.3 创新点
  • 第3章 实验设计与方法
  • 3.1 实验材料
  • 3.1.1 超滤膜
  • 3.1.2 废水水质
  • 3.2 实验装置及工艺流程
  • 3.3 实验方法
  • 3.4 分析方法与测试仪器
  • 3.4.1 分析测试项目
  • 3.4.2 分析测试仪器
  • 第4章 超滤处理实验研究
  • 4.1 废水直接超滤
  • 4.1.1 超滤膜纯水通量
  • 4.1.2 超滤膜废水通量
  • 4.1.3 COD和浊度的去除率
  • 4.2 絮凝对废水水质的影响
  • 4.2.1 絮凝剂浓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 4.2.2 pH值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 4.3 絮凝-超滤组合工艺处理印染废水
  • 4.3.1 絮凝对膜通量的影响
  • 4.3.2 絮凝-超滤组合工艺产水水质
  • 4.3.3 讨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超滤膜污染特性研究
  • 5.1 超滤膜污染机理及阻力分布
  • 5.1.1 膜污染机理分析
  • 5.1.2 恒压超滤阻力串联模型及阻力测定方法
  • 5.1.3 阻力测定及其分布
  • 5.2 超滤膜污染模型分析
  • 5.2.1 膜污染模型
  • 5.2.2 通量拟合及模型参数求解
  • 5.2.3 组合模型
  • 5.2.4 组合模型的通量拟合及参数求解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超滤膜的清洗
  • 6.1 清洗方式对通量恢复的影响
  • 6.2 清洗剂对通量恢复的影响
  • 6.3 絮凝对超滤膜清洗的影响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存在问题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探析印染废水处理方法及发展趋势[J]. 科学技术创新 2017(32)
    • [2].印染废水水解酸化处理研究[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6(01)
    • [3].水解酸化-气浮-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印染废水[J]. 嘉应学院学报 2014(11)
    • [4].印染废水处理技术[J]. 现代盐化工 2019(02)
    • [5].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工艺处理高浓度印染废水[J]. 广东化工 2011(08)
    • [6].高级氧化技术处理印染废水[J]. 科技经济导刊 2016(26)
    • [7].生物技术在治理印染废水中的应用[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4(06)
    • [8].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研究[J]. 湖南有色金属 2014(04)
    • [9].印染废水减排回用初探及实例运用[J]. 能源环境保护 2013(03)
    • [10].某服装加工厂废水处理工程实例[J]. 科技创新导报 2012(18)
    • [11].高级氧化技术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 山东工业技术 2018(24)
    • [12].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光催化氧化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试验[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05)
    • [13].中山市印染废水COD_(cr)与BOD_5相关性研究[J].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5(03)
    • [14].印染废水污泥的处置[J]. 印染 2014(12)
    • [15].气浮—水解酸化—氧化沟处理印染废水工艺设计[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08(07)
    • [16].纳米CdS的制备及其在印染废水处理上的探索[J]. 四川化工 2018(01)
    • [17].浸没式超滤用于印染废水试验研究[J]. 环境与发展 2018(06)
    • [18].膨胀石墨对活性染料的脱色性能[J]. 印染 2016(07)
    • [19].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混凝气浮组合处理印染废水[J]. 工业水处理 2012(01)
    • [20].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工业园废水工程实例[J]. 工业水处理 2012(02)
    • [21].印染废水臭氧脱色工艺技术研究(下)[J]. 纺织科技进展 2010(04)
    • [22].印染废水处理工程实例[J]. 印染 2017(23)
    • [23].浅谈印染废水组成及处理方法[J]. 科技风 2016(09)
    • [24].混凝-水解酸化-好氧-混凝工艺处理印染废水[J]. 污染防治技术 2008(05)
    • [25].新型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研究进展[J]. 当代化工 2014(02)
    • [26].膜生物反应器法处理模拟印染废水[J]. 环境保护科学 2013(01)
    • [27].UBF工艺处理超高浓度印染废水[J]. 中国给水排水 2012(02)
    • [28].印染废水余热利用实践与效益分析[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2011(02)
    • [29].某染织企业印染废水处理工程设计[J]. 工业水处理 2010(06)
    • [30].印染废水处理工程改造[J]. 中国给水排水 2009(14)

    标签:;  ;  ;  ;  ;  

    絮凝—超滤处理印染废水及膜污染特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